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雅丽 《新金融》2015,(5):28-32
利率市场化改革要求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框架进行转型。本文在梳理货币政策理论与发达国家货币政策实践的基础上,指出在利率市场化环境下,中央银行的首要功能是测算宏观经济的均衡利率,并据此确定政策目标利率,给市场利率提供一个名义锚;当前我国利率操作目标仍应在货币市场利率体系中进行选择,中期利率指引只能作为补充;"利率走廊"作为一种利率操作模式当前在我国可行性较高,但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利率操作最终应以公开市场为主。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各项操作均需要更加透明,以引导公众预期、提升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2.
论金融创新浪潮中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金融创新活动中,各种新的金融产品对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的影响的不同的,使前者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品质在下降,我国宜在继续选择货币作为中介目标的同时,应逐步强化利率在货币政策中的地位,最终实现中介目标由货币供应量利率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货币政策工具→操作目标→中间目标→最终目标,对我国货币政策执行效果进行实证检验。(由于我国的利率还未完全市场化,因此,操作目标中的短期利率和中间目标中的长期利率不考虑区域性差异;加之我国区域基础货币数据的可得性,也不去考虑货币政策传导过  相似文献   

4.
实证分析表明,在当前我国数量型与价格型调控手段并存的情况下,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传导目标之一,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利率与名义经济总量、投资、消费的变动相关性不显著,但与实际的经济总量、投资、消费的变动呈现一定的相关性,这表明我国利率传导机制的有效性十分有限。今后必须加快利率市场化步伐、完善我国货币政策目标工具、创造有利于货币政策传导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货币政策工具→操作目标→中间目标→最终目标,对我国货币政策执行效果进行实证检验.(由于我国的利率还未完全市场化,因此,操作目标中的短期利率和中间目标中的长期利率不考虑区域性差异;加之我国区域基础货币数据的可得性,也不去考虑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的复杂因素,而是将整个过程简化,只考虑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和中间目标是否存在区域性差异,从而说明本文的论点.)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金融、金融创新的发展,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已经很难适应作为货币政策的有效调控的手段。国外利率规则的实行已经近30年,而我国仍然实行货币供应量调控方式,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和引导。因此,应该从我国的现实情况出发,尽早采用合适的利率规则,降低经济的波动性,实现货币政策调控效果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7.
周亚玲 《征信》2015,(2):79-83
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研究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对上证综指和深圳成指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率对沪深两市的负相关变动趋势影响不够显著,原因在于我国利率还没有完全市场化、股票市场效率不高、股票市场投机氛围大于投资氛围。为促进我国股市的健康发展,政府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减少对人民币的管制,使人民币汇率真正市场化,央行应适时把市场利率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从而有助于实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8.
要实现货币政策的终极目标 ,必须通过中间性的变量来实施传导。一般来说 ,实施中间目标要通过金融变量 ,影响中间目标的金融变量有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在实际操作中 ,只能选择其中一个。笔者通过分析认为目前对我国来说选择利率作为中间目标的调控变量对正确有效地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向市场转轨的进程中,原有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都已表现出了不适应新的经济和金融形势的弊端。在对货币供应量和利率进行比较之后,有必要以新的变量-利率取代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以更好地促进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进而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货币政策调控提出更高要求,中介目标选择恰当与否关系到调控最终目标的实现效果.本文利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研究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效果,并结合脉冲响应函数以及方差分解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货币供给量内生性有所降低,作为中介目标的可控性较强;利率更多地内生于经济系统,从长期看,其作为中介目标的效果要好于货币供给量,在利率市场化愈加深化的背景下,逐步实现向以利率指标为主的中介目标的转化是可行且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陈亮 《武汉金融》2022,(4):48-54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解释了自然利率在货币政策选择中的三重作用:一是作为常规货币政策环境下利率政策的实际利率锚;二是作为严重负面冲击下是否需要采取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参考;三是作为货币政策与其他宏观政策协调配合的联系纽带。其次,利用状态空间模型估算了我国2006—2020年期间的自然利率水平,发现我国自然利率自2020年疫情冲击以来呈现快速下降趋势。最后,结合自然利率的三重作用,本文提出我国一方面应重视低自然利率环境下的货币政策应对,另一方面应强调其他宏观调控政策对促进自然利率稳定的作用,尽量保持常规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  相似文献   

12.
利率和货币供应量是最重要的两个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本文对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对市场利率影响较小,但市场利率的变动却能够影响货币供应量.本文分析了这一现象的产生原因,并对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利率和货币供应量是最重要的两个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本文对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对市场利率影响较小,但市场利率的变动却能够影响货币供应量。本文分析了这一现象的产生原因,并对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调控以存款准备金等数量型调控工具为主,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入“深水区”,亟需一种能通过市场机制发挥重要作用的价格型调控机制.目前,以加拿大为代表的部分成熟经济体实行一种“利率走廊”模式的价格型调控手段并取得较好效果.本文归纳了典型国家“利率走廊”三种模式的实践经验,使用货币政策规则模型模拟了我国同业拆借利率作为操作目标利率的拟合情况,并分析了“利率走廊”在我国的实施条件.建议在我国利率市场化条件成熟时,考虑“利率走廊”这种新型调控手段,以丰富我国货币政策调控的“工具箱”.  相似文献   

15.
本文考察市场利率、房地产价格与货币政策目标变量(产出和物价水平)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我国房地产价格符合货币政策中间目标变量选择的相关性准则;通过研究市场利率与央行三大政策工具之间的联动性,确定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对房地产价格调控具有可行性。特别的,本文将外汇冲销率,作为三大政策工具之一的公开市场操作的代理变量予以测算,并纳入政策变量的实证研究中。  相似文献   

16.
危机以来,全球主要发达国家与经济体非常规手段货币政策的操作使用高度频繁。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作为中国货币政策框架转型的思路比M2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更加突出;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渠道较信贷传导渠道更为畅通。根据我国货币政策框架发展困境及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需要进一步调整货币政策框架发展思路,构建多目标广义货币政策框架,完善货币政策传导的微观基础,营造良好货币政策传导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西方国家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选择入手,探讨了西方国家在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目标中的取舍问题,分析了利率作为中间目标的传导作用,阐述了利率政策的实践和意义,阐明了利率市场化是我国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18.
武志 《新金融》2008,(7):34-38
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对货币需求、流通速度等产生了显著影响,从而对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提出了挑战,而实践操作中其固有缺陷也暴露得日益明显,因此,货币供应量已经越来越不适宜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在对通货膨胀目标制分析的基础上,文章认为,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中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应该进行以下抉择:短期内进一步完善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口径等基础性工作,中长期内建立一个通货膨胀目标下的货币政策框架,在更长时期内向利率中介目标过渡,同时注意双重功能的分离。  相似文献   

19.
关于我国货币政策运行机制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忠明 《中国金融》2001,(10):29-30
近几年来,我国货币政策运行机制的改革取得了明显进展。1998年初,人民银行取消了对国有商业银行贷款规模的限额管理,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90年代中期,人民银行正式公布货币供应量并将其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分层次对货币供应量进行监控,初步建立了以基础货币为操作目标,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目标体系。1998年3月,人民银行对我国存款准备金进行了改革,将准备金存款帐户与备付金存款帐户合并,并两次下调了法定准备金率。在基础货币的调控上,初步实现了从主要依靠人民银行再贷款向主要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的转化。人民银行还改革了贴现和再贴现利率的生成机制,扩大和改进了再贴现的业务,促进了我国票据市场的完善和发展。积极稳妥地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1996年人民银行首先放开了对同业拆借市场利率的管制,并相继放开银行间债券市场利率和票据贴现利率,扩大贷款利率的浮动幅度,在此基础上连续下调利率,较好地发挥了利率杠杆的调控作用。这一系列改革措施,极大地促进了我国金融宏观调控从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的转化,顾我国的货币政策运行机制,为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创造了的条件。  相似文献   

20.
美国以实际利率代替货币供应量作为主要货币政策中介,以经济增长为首要目标,最终为金融危机的爆发提供了温床。欧央行以欧元区核心货币增长(M3)为货币政策中介,以保持币值稳定为首要目标,使得货币政策中介与货币政策目标长期保持高度关联性。我国货币政策中介与目标具有一定关联性,但近年两者关联性逐渐减弱。货币政策研究及实践表明,保持币值稳定应当是今后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理想选择,当前货币政策适宜选择微调并尽快向稳健货币政策回归,结构调整新要素有利于改善货币政策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