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般来说,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包括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或手段、中间目标或经济变量及最终目标。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央行实施货币政策的经验来看,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三个:一是使用存款准备率政策,二是使用再贴现率政策,三是进行公开市场业务。中间目标及经济变量主要有利率  相似文献   

2.
本文考察市场利率、房地产价格与货币政策目标变量(产出和物价水平)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我国房地产价格符合货币政策中间目标变量选择的相关性准则;通过研究市场利率与央行三大政策工具之间的联动性,确定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对房地产价格调控具有可行性。特别的,本文将外汇冲销率,作为三大政策工具之一的公开市场操作的代理变量予以测算,并纳入政策变量的实证研究中。  相似文献   

3.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及选择标准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联系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和货币政策工具的中间金融变量,是能够为货币政策当局提供反应短期经济变化和金融趋势的数量化金融指标。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确定关系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是否能够实现,各国中央银行都很重视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一般来说,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包括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或手段、中间目标或经济变量及最终目标.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央行实施货币政策的经验来看,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三个:一是使用存款准备率政策,二是使用再贴现率政策,三是进行公开市场业务.中间目标及经济变量主要有利率、基础货币及货币供应量等.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整个货币政策传导过程的终点.  相似文献   

5.
金融工程的发展不仅对一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制定、传导、实施效应产生巨大影响,改变了货币的结构和内涵,改变了三种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对货币政策中间目标——利率和货币供应量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中央银行应采取监管与控制相结合的方式来应对金融工程对货币政策的冲击。  相似文献   

6.
余文建 《福建金融》2006,(10):51-54
本文通过对欧洲中央银行组织框架、货币政策目标和运作机制的比较借鉴,认为从长期来看,应该把保持物价稳定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唯一目标,选择M3作为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同时简化我国中央银行繁杂的利率体系,逐步减少对市场利率的干预,增强公开市场操作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理论分析,区分了货币政策目标是否包含金融稳定两种情况下的政策效力以及框架选择。在分析传统货币政策框架不包含金融稳定目标时,借鉴Ball模型,构建了资产价格波动与货币政策反应之间的理论模型,模型表明:央行实施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采取的最优利率不仅取决于当期的产出与通胀缺口,同时还取决于资产价格变化及其随机扰动项,并就传统货币政策框架选择进行了探讨。在分析新货币政策框架包含金融稳定目标时,通过对Agur(2009)、Ague and Demertzis(2010)模型框架的修正与扩展,详细分析金融稳定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规则的影响。结果表明:如果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规则不考虑金融稳定目标,将导致最优利率出现系统性的低估,造成这种低估的原因或许在于未能长远考虑金融脆弱性所带来的通胀成本和潜在产出损失,造成货币政策决策的狭隘性与滞后性。因此考虑现实的金融脆弱性,现行的货币政策应该将金融稳定纳入其目标框架。相应政策启示是:建立科学的货币政策引导规则、加强社会沟通,发挥好市场预期引导作用、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协调搭配。  相似文献   

8.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变量问题的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下中介变量作用的检验 一般而言,货币政策主要有三个层次的变量:工具变量、中介变量、目标变量.在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中,中央银行通过直接控制工具变量来操纵中介变量,达到间接影响目标变量的目的.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由于利率市场化程度不高,利率尚未进入货币政策变量系统,而实行以货币供应量为主的数量型间接调控,其传导机制表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我国货币政策的信贷渠道在当前宏观经济调控中仍占据主导地位。资本市场的不完善和大量中小企业的存在会使得信贷渠道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继续发挥其主导作用。货币当局要有效地实施货币政策,疏通信贷渠道。积极推进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使利率真正反映资金供求价格。稳步实现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由数量目标向价格目标的转变。随着利率完全市场化目标的实现,利率与货币供给的关系,利率与贷款的关系以及利率与投资和实际产出的关系将会变得明确,因而货币政策——金融市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投资消费、产出的传导路径能使货币政策实施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
作为本刊利率市场化专题系列国别经验研究的总结,文章从利率管制的原因、利率市场化背景、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利率市场化对金融运行的影响,以及利率市场化与货币政策调控目标方式的转变等方面,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国际经验进行梳理并研究其启示。文章指出,利率市场化改革伴随货币政策中间目标转变和金融创新推动,是一个逐步渐进的过程,需要相关政策配套,在改革完成前后,央行对利率调控由直接转为间接,并重视使用公开市场操作方式。  相似文献   

11.
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货币政策的实践中,曾经至少有三种指标被选作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即利率、汇率和货币存量,在凯恩斯主义占主导地位的时期,主要国家几乎都以利率为中间目标,如美国,利率作为中间目标的优点在于易于观测,且与投资活动密切相关,中央银行一般可以通过对基准利率的调整来影响市场利率水平,基本满足可测、可控、相关三个要求,但利率目标的缺点在于,一是利率层次特别多,短期、中期、长期利率的决定因素各有不同,选择哪一种最合适颇费思量;二是利率有名义与实际之分,从理论上讲,影响经济活动的主要是实际利率,而实际利率并非由货币因素所左右,故判断实际利率的高低较为困难。  相似文献   

12.
《南方金融》2001,(9):13-14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西方发达斩金融创新浪潮,不仅加剧了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改变了金融组织结构和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结构,而且对货币政策的制定、传导和实施效应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是金融创新改变了货币结构及其内涵;二是金融创新影响到货币政策工具的操作,改变了存款准备金、再贷款、再贴现和公开市场业务筹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三是金融创新促进了货币政策中由目标的调整,对利率、货币供应量等中间目标均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货币政策的执行中,中介目标的选择至关重要。文章结合我国的经济金融现实,对国际上常用的中介目标变量,包括货币供应量、利率、贷款量、汇率及通货膨胀目标制,在中国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认为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是一个现实选择。但同时为了充分发挥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的有效性,应稳步推进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4.
货币供应量是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影响货币供应量的一个关键变量是利率.一般来讲,利率与一国的货币供应量为反相关关系,但这一关系在我国基础货币被动投放的情况下需要重新考量.鉴于我国处在利率市场化的过渡时期,管制利率与正在培养中的市场基准利率Shibor并存,应该通过Shibor作为中间变量来分析央行调控管制利率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常嵘 《济南金融》2009,(11):21-24
货币供应量是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影响货币供应量的一个关键变量是利率。一般来讲,利率与一国的货币供应量为反相关关系,但这一关系在我国基础货币被动投放的情况下需要重新考量。鉴于我国处在利率市场化的过渡时期,管制利率与正在培养中的市场基准利率Shibor并存,应该通过Shibor作为中间变量来分析央行调控管制利率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向市场转轨的进程中,原有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都已表现出了不适应新的经济和金融形势的弊端。在对货币供应量和利率进行比较之后,有必要以新的变量-利率取代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以更好地促进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进而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刘伟为  胡亮 《金卡工程》2009,13(9):8-8,109
电子货币的广泛使用,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实施和效果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货币中介目标作为货币政策作用传导的桥梁,是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相关联的,能有效测定货币政策效果的金融变量.其选择的正确与否关系到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本文分析了电子货币发展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影响,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论金融创新浪潮中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金融创新活动中,各种新的金融产品对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的影响的不同的,使前者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品质在下降,我国宜在继续选择货币作为中介目标的同时,应逐步强化利率在货币政策中的地位,最终实现中介目标由货币供应量利率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货币政策是国家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对货币流通的干预.不论所选择的中间目标是货币供应量还是利率,其实质都是通过对货币流通规模的调节,来达到有关的政策目标,首先就是使货币流通适应商品流通的需要.信用货币制度的出现,既是商品流通要求货币流通适应的必然结果,同时也使货币政策的实施成为必要和可能.  相似文献   

20.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指央行通过某些具体的货币政策工具,引起社会经济生活某些方面的变化,并最终实现央行预期货币政策目标的过程。关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分析,早期有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的传导机制理论。此后,结合现实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等现象,又衍生出信贷传导理论。研究货币政策传导的时滞,首先要明确弄明白两个基本问题,再谈时滞长短的问题。首先是,按货币政策的目标分类,货币政策以控制物价水平为目标还是以"金融稳定"为目标,更进一步的,货币政策的中间指标是以货币供应量为标杆还是以基本利率水平为标杆,不同的货币政策目标使得其实施的手段、相机抉择的方式都不一样,在对实体经济产出的影响时滞上必然不可同日而语。其次就是目前主流的宏观经济学理论对政策传导机制的论述,从其各自不同的产生原理上挖掘时滞产生的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