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建立和完善财政促进金融支农的长效机制,加大对农村金融发展的支持力度,发挥财政撬动社会资金流向"三农"的杠杆效应,自2009年以来,我国在部分地区开展了财政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试点。财政部驻湖北专员办检查组2012年4月对湖北省的9个市(州)的2010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资金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检查。检查发现,有23个县(市)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资金  相似文献   

2.
为鼓励县域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的金融支持,财政部2009年4月下发了《财政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金[2009]30号,以下简称《办法》),通过财政激励引导金融支农。但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涉农贷款统计与财政审核认定标准不一、金融机构申报数据欠准确、奖励资金欠及时到位、增幅制定偏高无差别奖励等问题,影响政策的有效落实和作用发挥,建议修订完善。一、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一)涉农贷款统计与财政审核认定标准不一,重复统计。涉农贷款统计制度将注册地在县域的所有企事业单位、经济组织(不管是否涉农)全部纳入统计范畴,而《办法》虽遵从涉农贷款统计制度的具体统计口径,但又明确涉农贷款  相似文献   

3.
为了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财政部于2010年9月出台了《财政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资金管理办法》,极大地调动了县域金融机构信贷支农的积极性。但由于涉农贷款专项统计涉及的内容多、范围广,各地区、各金融机构在执行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时由于理解存在偏差,执行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标准不一,统计口径不一致,造成涉农贷款专项统计数据质量良莠不齐,影响了国家对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的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4.
代文化 《甘肃金融》2010,(11):70-70
(一)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增加金融资源向农村地区投放的吸引力。一是扩大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试点范围,建立和完善财政促进金融支农的长效机制,引导社会资金回流"三农"。二是政府要对新设金融机构从网点建设用地审批、营业税  相似文献   

5.
范应胜 《时代金融》2013,(20):243-244
目前,由财政部组织实施的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其目的在于通过财政部门建立奖励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和激励县域金融机构加大涉农信贷投放,支持农业发展。此项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辖区金融机构信贷投向"三农"的积极性,对促进地方农业经济发展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但在其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因此,本文通过对涉农贷款奖励政策的实施效应进行分析,指出所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对如何进一步完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体系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国家连续出台给予涉农贷款财政奖励、减免农业贷款营业税等政策鼓励金融机构支持“三农”经济发展,中央银行也利用差额准备金率、支农再贷款等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投放力度,金融支持“三农”发展的力度逐渐加大。从现实的效果看,涉农贷款增量稳步提升,农户贷款需求得到一定程度地满足,但目前农户贷款的利率较一般商业贷款来说普遍偏高,这一问题需要得到关注与解决。  相似文献   

7.
正财政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文件要求,依据中国人民银行银发【2007】246号文件对4项涉农贷款增量进行财政奖励,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央行文件对此说明诠释并不全面也不够具体,致使在实践操作中存在以下几种现象和问题,不利于该项政策的实施。笔者通过对财政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一、目前存在的问题(一)"农村企业及各类组织支农贷款"定义不清晰一是企业所在地定义不清,不清楚是企业注册、登记所在地还是在生产经营所  相似文献   

8.
基于我国2000—201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财政支农与金融支农的农民增收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一是财政支农、涉农信贷和农业保险对农民增收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二是国际金融危机后财政支农的增收效应有所增强,农业贷款的增收效应则无显著变化;三是财政支农与农业保险的协同作用有助于促进农民增收,财政支农与涉农信贷对农民收入增长并没有产生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四是财政支农有助于撬动涉农信贷和农业保险的发展进而促进农民增收.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持续增长,需要优化财政金融安排,形成财政金融支农有效协同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9.
正中央财政金融贴补奖政策是中央财政采取贴息、补贴、奖励等手段,鼓励金融机构对特定扶持对象提供金融服务的惠民政策,主要包括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及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4项财政资金(以下简称"贴补奖资金"),财政部驻湖北专员办自2003年开始对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审核工作以来,连续10年对湖北省中央财政金融贴补奖资金  相似文献   

10.
范应胜 《云南金融》2011,(5Z):130-130
<正>自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包括免除农业税、财政直接补贴、加大信贷支农力度等在内的多项惠农政策,涉农贷款作为"三农"金融的主要内容,在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保山市各级金融机构积极拓展涉农领域,加快"三农"金融业的改革步伐,不断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着力解决  相似文献   

11.
<正>自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包括免除农业税、财政直接补贴、加大信贷支农力度等在内的多项惠农政策,涉农贷款作为"三农"金融的主要内容,在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保山市各级金融机构积极拓展涉农领域,加快"三农"金融业的改革步伐,不断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着力解决  相似文献   

12.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有关"定向实行税收优惠、费用补贴等政策"的精神,引导和激励金融机构加大涉农贷款投放力度,更好地发挥财政政策撬动社会资金流向"三农"的杠杆效应,财政部于2008年开始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试点。2010年9月25日财政部出台了《财政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资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激发金融支农的内生动力,提高涉农贷款增长速度,更好地发挥财政政策“以小博大”有效撬动信贷资源的杠杆效应。财政部于2008年开始实施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试点工作,从2010年起,将试点范围扩大到18个省(区),包括了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和5个西部省(区),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资金的申请、审核、拨付以及检查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14.
为了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加大涉农贷款投放,支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持续发展,促进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财政部驻湖北专员办按照财政部要求,对某省部分市州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申报资料进行了检查。检查发现多报涉农贷款增量奖励问题  相似文献   

15.
汪水文 《财政监督》2012,(21):39-41
为了有效增加涉农信贷投放,支持"三农"发展,协调农村金融需求与金融供给的矛盾,促进农村金融机构与农村经济的共同发展,国家出台了对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实行奖励的政策。从近三年的实施效果来看,这一政策对"三农"发展起到了明显的促  相似文献   

16.
为推动“三农”经济加快发展,中央连续9年出台“中央一号”文件,以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涉农贷款作为农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农业增产和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吉林市各家涉农金融机构通过政策支持、产品创新、平台构建等积极探索信贷支农新模式,大力发展“三农”金融,涉农信贷业务取得长足发展。但通过调查发现,吉林市涉农贷款投放仍面临一些困难,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7.
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奖励政策的不确定性可能影响金融机构的积极性。财政部在出台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暂行办法时,可能没料到贷款增速如此之高。按照2008年的设  相似文献   

18.
推进农业农村投融资体系完善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当前,我国农业农村投融资领域不断拓宽,金融支农产品体系创新力度不断加大。然而,在国内农业支持政策、财政支农带动性、社会资本投入布局等方面依然存在不完善之处。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深入实施,政策支持、市场需求、技术支撑为农业农村投融资体系完善提供了巨大机遇,但全球经济下行、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环境要素约束等也会带来一定的挑战。基于这些机遇与挑战,应从乡村振兴投融资制度顶层设计、涉农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财政支农的引导作用以及投融资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完善乡村振兴投融资体系。  相似文献   

19.
摘要:本文利用山东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调查数据,分析了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支农行为的差异及支农目标的共同特征,并从信贷行为角度解释其支农目标的实现。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支农目标主要体现为借款者数量增加。贷款余额的扩大、期限多样性的增加、审批效率的提高及涉农成本的降低有利于增加借款者数量。政府的支农政策应鼓励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增加借款者数量,仅关注支农深度及涉农比例只会干扰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市场化运行或鼓励支农数据造假行为。信贷政策上,应鼓励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扩大贷款规模、增加贷款期限弹性、提高贷款审批效率、降低涉农贷款成本,并通过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信贷模式创新,更有效地完成支农目标。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山东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调查数据,分析了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支农行为的差异及支农目标的共同特征,并从信贷行为角度解释其支农目标的实现。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支农目标主要体现为借款者数量增加。贷款余额的扩大、期限多样性的增加、审批效率的提高及涉农成本的降低有利于增加借款者数量。政府的支农政策应鼓励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增加借款者数量,仅关注支农深度及涉农比例只会干扰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市场化运行或鼓励支农数据造假行为。信贷政策上,应鼓励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扩大贷款规模、增加贷款期限弹性、提高贷款审批效率、降低涉农贷款成本,并通过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信贷模式创新,更有效地完成支农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