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2009-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资金投向的角度对比分析了控股股东私用型和公用型股权质押风险溢出效应的差异,探究风险溢出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存在私用型质押的上市公司股价崩盘风险更高,质押比例越高股价崩盘风险越大。公用型质押对股价崩盘风险没有显著影响。在金融部门去杠杆的背景下,去杠杆程度越大,私用型质押风险溢出效应越强,去杠杆程度是私用型质押风险溢出的外部影响因素,但是公用型质押不受宏观流动性环境影响。风险溢出机制分析发现,私用型质押增加了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操纵程度,股价崩盘风险积累,公用型质押对信息披露操纵没有显著影响。风险溢出抑制措施研究发现,与非商业银行相比,商业银行质权人有效监督了控股股东的流动性水平和贷款资金使用情况,抑制了私用型质押的风险溢出效应以及去杠杆对风险溢出的影响;完善的内控制度、卖空机制以及证券分析师关注降低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操纵程度,抑制了私用型质押的风险溢出效应。本文的研究揭示,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主要目的是为私人产业筹集资金。私用型质押损害了中小投资者利益,他们无法知悉与质押贷款有关的后续信息,还可能承担潜在的股价崩盘风险。  相似文献   

2.
以2007-2014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研究表明:相比于非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公司,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公司获得的商业信用融资更低,即供应商可以感知客户的控股股东股权质押风险.进一步地,以上关系只存在于审计质量和内部控制质量低的公司中;在审计质量高和内部控制质量高的公司中不显著.采用倾向匹配得分法(PSM)、工具变量法(IV)以及固定效应模型(FE)等稳健性测试后,主要结论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3.
作为新型融资方式,股权质押逐渐成为融资的重要途径。依靠便捷、高效和成本较低优势,质押融资的规模不断增加。但其引发的一系列风险也不容忽视。控股股东作为公司所有者其行为对公司影响很大,在一定程度上反应着公司股价。所以本文想通过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研究,发现质押所带来的风险对股价影响情况。从影响机理分析发现,因为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情况,处于信息优势的控股股东会利用该优势,侵占中小股东利益或者损害公司利益。从而引发中小股东因为恐慌而出现集体“出逃”现象,造成股价剧烈波动。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股权质押、投资者情绪与股价之间的关系,验证质押对股价影响,并且发现投资者情绪对股价影响具有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4.
随着股权质押规模的不断扩大,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公司治理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财务重述能反映公司的治理问题,因此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很可能会加剧上市公司的财务重述。本文以2018―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验证了同地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存在正向的同群效应,并进一步验证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及其同群效应与公司财务重述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同时,还发现上市公司的融资约束程度和盈利水平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及其同群效应与财务重述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影响机理,本文选取2012—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影响、不同产权性质下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影响差异,以及企业社会责任在二者关系中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会增加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相对于国有上市公司而言,非国有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财务风险的正向影响会更加强烈;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影响效应在社会责任表现较差的企业中更为明显。本研究为上市公司防范财务风险,为政府与监管机构监督股权质押行为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股权分置改革的盈余质量效应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股权分置改革后,股价直接决定了股东的财富,持有大量非流通股的控股股东有动机操纵盈余以最大化自身的利益。国有股权转让的限制,导致国有控股股东盈余操纵动机弱于其他股东。本文研究了股权分置改革对国有控股公司和非国有控股公司盈余质量的不同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股权分置改革后,非国有上市公司向上盈余管理程度显著提高,盈余持续性显著降低;而国有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和盈余持续性都没有显著变化。本文检验了股权分置改革的成效,研究结论可为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开发支出会计政策隐性选择为切入点来观察研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及其动态变化。我们基于我国上市公司2007-2015年间的相关数据研究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公司更倾向于将开发支出资本化以进行正向盈余管理,但公司内部现金流约束和高质量外部审计监督会对此有所抑制。我们进一步研究发现,随着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解除,开发支出资本化也很可能随之转为费用化,控股股东对开发支出会计政策的选择存在动态调整。此外,我们还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开发支出会计政策隐性选择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主要出现在非国有控股公司和高新技术公司中。  相似文献   

8.
邱杨茜  黄娟娟 《金融研究》2021,497(11):170-188
自2014年《关于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试点的指导意见》颁布以来,受到资本市场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公司逐渐增加。与此同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可能引起的控制权转移风险也成为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那么,有质押的控股股东是否会策略性地利用员工持股计划来缓解风险?本文利用2013—2018年A股上市公司的样本,考察控股股东质押对员工持股计划的影响。研究发现:前期控股股东有股权质押、质押率越高的公司随后推行员工持股计划的可能性越大,该效应随着控制权转移风险的提高而增大;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员工持股计划进行短期市值管理是有效的,但并未显著提升公司长期价值,提示控股股东存在借其进行内部人利益绑定和市值管理的动机;进一步研究表明,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下推行员工持股计划的效果有限。  相似文献   

9.
徐龙炳  汪斌 《金融研究》2021,487(1):188-206
在股权质押的背景下,理性的控股股东会利用投资者的有限理性,通过增持向市场发送行为信号来提振股价,以缓解控制权转移风险。研究发现:股权质押下控股股东更有可能增持;短期内增持公告产生了正向的市场反应,其程度在非质押组和质押组间无显著差异;而长期来看,增持后质押组的长期股价以及经营绩效表现弱于其对照组,而非质押组则好于其对照组,说明股权质押下的增持并不是价值信号,而是行为信号。进一步研究发现,质押对增持的正向效应在高平仓压力组、低公司质量组、监管环境较宽松的欠发达地区更显著。拓展性检验表明,在考虑减持影响后,股权质押下控股股东更倾向于通过二级市场买卖和竞价交易实施净增持,并且管理层与其他大股东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迎合控股股东的增持行为。最后本文排除了传统增持动机假说对上述结论的替代性解释。  相似文献   

10.
股权质押增强了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进行策略性"市值管理"的动机,增大了上市公司与外部资金提供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可能加剧公司融资约束。本文以2004-2015年间上市公司为样本,对以上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提高了公司的融资约束水平。同时,在国有企业、国际"四大"审计以及股票流动性较高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融资约束效应较弱。本文在丰富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经济后果以及融资约束等相关领域文献的同时,还具有较为重要的政策含义,上市公司的利益相关者应该关注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所产生的"负外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