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民币汇率的适应性预期特点和汇改后不断增多的超预期升值使升值预期不断自我强化,而不断增强的升值预期又影响汇率的实际升值,使实际升值幅度超过预期,进一步强化未来的升值预期,如此循环,进而使升值不断加快,形成升值惯性。管理升值惯性的核心是改变市场对人民币持续升值的预期,管理升值预期的重点是减少人民币的超预期升值,进而弱化升值预期的自我强化机制,改变人民币升值惯性,而减少人民币的超预期升值的重要举措即实现人民币的双向波动。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定性描述和定量分析,研究了“8·11”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波动的新特征。主要结论包括: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率明显上升,弹性增强,人民币对美元双向波动已成为新常态;市场供求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中发挥更加基础性和决定性的作用;且市场主体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适应能力增强,羊群效应减弱。  相似文献   

3.
本期关注境外资金对人民币升值预期仍存受美国财长斯诺来华的影响,10月10日人民币汇率再创汇改后新高,当日美元兑人民币为1∶8.0864,人民币兑美元较7月22日的8.11累计升值近0.28%,升值达236个基点。汇改后香港外汇市场上一年期美元兑人民币的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汇率(NDF)的贴水  相似文献   

4.
2010年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在汇改宣布后的第二个交易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就创下2005年汇改以来的新高.此次人民币升值是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尚未完全消除,中国宏观经济启稳回升之际发生的,本文分析后认为此次人民币升值的直接原因是汇改的重启,根本原因是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人民币升值的幅度不会很大,持续时间也不会很长,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利大于弊.  相似文献   

5.
2010年6月汇改重启后,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加大,尤其是9月份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快速升值,12月末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6227元/美元,比6月初累计升值约3%。市场主体对人民币升值预期随之增强,2010年底河北省进出口企业问卷调查显示,超过六  相似文献   

6.
庞川  杨光 《金融与经济》2021,(5):26-33,51
借鉴市场参与者在不确定性状态下的风险决策理论,提出人民币汇率预期对跨境资本流动的影响假设,并实证检验理论假设.研究发现,中国外汇市场存在"私房钱效应"和损失规避效应,在这些效应影响下,汇率预期对短期跨境资本流动具有非对称性影响.为刻画这一影响,首先验证了预期对短期跨境资本流动的显著影响,其次采用门限回归模型验证汇率预期对跨境资本流动的影响是可变的,市场参与者具有风险厌恶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可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刻画这种时变影响并发现:汇率预期对短期跨境资本流动具有显著影响.即期汇率是市场预期的参照点,升值阶段与贬值阶段预期弹性系数变化具有不对称性,央行干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弱汇率预期的非理性影响.  相似文献   

7.
20世纪70年代浮动汇率制度的产生使外汇市场发生了革命性变化,汇率遵从市场的供求力量而自由波动,这种波动是不确定的,由此带来汇率风险。所谓汇率风险(Exchange rate risk),是指在不同货币的相互兑换或折算中,因汇率在一定时间内发生变动致使有关经济主体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或实际成本与预期成本发生背离,从而带来损失或收益的可能性。汇率风险通常包括交易风险、会计风险和经济风险。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不断走高,今年8月16日创下中问价达到6.3925的新高,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累计升值幅度较汇改前已超过20%。据金融界预测:今后一个时期人民币升值的步伐可能还会加大。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将对我国企业尤其是出口大型项目的企业集团造成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汇率的资产组合决定论为基础,探讨了我国央行干预外汇市场对本币供给的影响机制.近年来,人民币产生升值预期,我国外币资产单边增长,央行通过干预外汇市场投放本币的方式,既维护了人民币汇率稳定,又解决了货币供给.伴随着外币资产的过快增长,这种货币供给机制势必引发外汇占款激增,理论上央行能够对冲过剩的流动性,但在实际操作中,央行的对冲流动性工具不能无限使用.只要人民币存在升值预期,我国货币供给受纠冲击的风险就不断累积.为了化解货币危机,必须消除人民币升值预期,对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涮整.  相似文献   

9.
自2005年7月至今,汇改已然两年。有目共睹,汇率改革初步经受住了时间和实践的检验:人民币汇率实现了小幅双向波动,汇率弹性明显增强;随着外汇市场向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金融创新应运而生;银行外汇业务加快发展,企业开始积极应对汇率浮动之后带来的风险。与此同时,一系列旨在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维护国际收支平衡的外汇管理政策也相继出台。但是,汇改引发的讨论仍在继续:下一步改革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外汇市场如何进一步培育和完善?银行如何在合规经营的框架下创新发展,从容应对新的竞争格局?企业如何提升自身避险能力,在新机制中学会自如"游泳"?这些问题都需要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和归纳。为此,本刊组织了"特别策划·汇改两年"。  相似文献   

10.
人民币离岸NDF汇率与境内人民币汇率关系的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币汇改以来,人民币离岸NDF市场的交易日趋活跃,对人民币汇率走势预期的影响也日渐增强.实证结果表明,人民币离岸NDF 市场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人民币升值预期,预期升值水平与NDF汇率期限相关;人民币离岸NDF汇率影响着人民币即期汇率,离岸NDF市场对人民币即期市场存在单向波动溢出效应,在信息传递上表现为人民币离岸NDF市场的汇率信息向境内人民币市场传递.  相似文献   

11.
文章测算人民币汇率价格弹性和波动率弹性两项指标,认为人民币汇率弹性伴随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推进而不断提升,其中价格弹性在“8·11”汇改后得到明显提升,波动率弹性则振幅较大。近期的人民币汇率波动是汇率弹性提升的重要体现。市场主体应充分理解人民币双向波动特征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趋势,摒弃“赌汇率”思想。商业银行应积极引导市场主体树立“汇率中性”理念,主动对汇率风险进行管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2013年6月13日至2016年12月26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与在岸即期汇率日数据,分别运用协整检验、因果检验、Chow检验等方法,研究发现"8·11"汇改使汇率中间价和即期汇率数据产生了结构性突变;汇改前中间价和即期汇率不存在协整关系,汇改后它们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汇改前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并不是在岸即期汇率的Granger原因,而汇改后它们互为Granger原因.综上所述,"8·11"汇改提升了汇率中间价对即期汇率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要闻回放     
2007年人民币汇率11次创出新高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月6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7.7595元,这意味着汇改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已接近4.52%。2007年以来短短1个多月中,人民币汇率已经11次创出汇改以来新高.按照2006年12月29日的汇率中间价计算,新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已累计升值了492个基点。(来源:新华网)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市场波动状况和大量研究表明,原有的人民币中间价形成方式导致了市场交易价与中间价、在岸价格与离岸价格之间的长期背离,从而影响中间价的市场基准地位和权威性。2015年"8·11"汇改后,汇率中间价、在岸市场与离岸市场汇率走势明显趋同,汇差也明显缩小。因此,分别基于"8·11"汇改前和汇改后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离岸汇率和在岸汇率日数据,首先通过Chow检验从定量角度验证"8·11"汇改后汇率中间价、离岸汇率与在岸汇率时间序列发生结构突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使用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VAR模型框架下的脉冲反应、方差分解等方法,分别研究了"8·11"汇改前和汇改后上述汇率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状况,并对其进行对比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央行在“8·11”汇改后放松了汇率中间价的管理,采用更为市场化的方式形成中间价,这种变化对于人民币汇率衍生品市场的影响尚属未知。为此,本文从人民币期权组合的Black-Scholes隐含波动率历史报价数据中提取出在岸、离岸市场人民币期权的无模型隐含波动率和风险中性偏度,在将样本划分为汇改前后三个不同的阶段的基础上,检验了期权隐含指标对未来汇率分布的预测能力。实证结果表明,在“8·11”汇改之后,随着人民币中间价形成机制变得更加市场化,期权价格中包含了越来越多关于未来汇率分布的信息,在岸和离岸期权市场的信息效率都有显著提高,意味着人民币中间价形成机制的市场化能显著提升我国金融市场效率。因此,在兼顾金融安全的角度上,稳步促进人民币中间价形成机制市场化进程将有利于我国金融市场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货币市场均衡的模型构造外汇市场压力指数和央行外汇市场干预指数,采用二阶段最小二乘法和状态空间模型来估计相关参数。结果表明,人民币升值压力一直存在,但在2010年6月继续推动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人民币汇率波动更加明显,升值压力有所缓解。央行外汇干预指数整体趋势为不断下降,2005年7月汇改至今,汇率决定的市场化程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欧明刚 《银行家》2008,(1):30-31
2007年12月28日,银行间外汇市场2007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前一交易日大涨219个基点的基础上站稳7.30关口,上涨23个基点,报收于7.3046.至此,人民币自汇改以来已累计升值10%,2007年全年累计升值达6.9%.人民币大幅升值原因在于5月21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3‰扩大至5‰,而2006年全年人民币升值幅度为3.3%,市场此前对2007年人民币升值的幅度预期也普遍在5%左右.  相似文献   

18.
近期内人民币升值的原因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在汇改宣布后的第二个交易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就创下2005年汇改以来的新高。此次人民币升值是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尚未完全消除,中国宏观经济启稳回升之际发生的,本文分析后认为此次人民币升值的直接原因是汇改的重启,根本原因是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人民币升值的幅度不会很大,持续时间也不会很长,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利大于弊。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2015年8月11日央行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改革为背景,采用VAR模型实证检验了“811”汇改前后,人民币汇率、资产价格与短期国际资本流动之间的动态传导机制.结果表明:随着汇改深入推进,汇率变动通过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对资产价格波动产生的影响体现出新变化.股市方面,汇市与股市的联动性逐渐增强;房地产方面,由于汇率单向升值预期被打破,汇率对房价的单向传导机制有效但有所弱化.为了更好地应对短期资本冲击,保持汇率和资本市场稳定,应继续加强对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监测.  相似文献   

20.
孙艺源 《海南金融》2021,(11):26-36
随着中国央行退出常态式外汇市场干预,基于预期管理的汇率沟通日益重要.本文采用预测价值检验法研究央行汇率沟通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将2010年7月至2021年7月的研究区间按汇率波动特点划分为四个阶段,并在五种判断沟通是否成功的标准下进行检验.实证研究发现:第一,在人民币汇率呈单向波动特点的阶段,逆风向的汇率沟通在平滑标准下具有最强预测价值,即更易于降低汇率先前方向上变化的幅度;在人民币汇率呈双向波动特点的阶段,汇率沟通在反转标准下具有最强预测价值,即更易于扭转汇率先前变化的方向;第二,在人民币贬值预期显著增强的阶段,央行强化人民币的汇率沟通在平滑标准下具有所有阶段中最强的预测价值;第三,2015年"811汇改"后,央行汇率沟通的实际成功率在各项标准下均未超过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