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审计谈判对审计质量和会计信息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运用实验经济学的方法研究了客户重要性对审计谈判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与重要的客户谈判时,审计人员接受的客户最终的资产价值比较高,与客户在谈判中达成一致的比例也比较高;在与非重要客户谈判时,审计人员接受的客户最终的资产价值比较低,与客户在谈判中达成一致的比例也比较低。同时还发现,在与重要客户谈判时,审计人员更倾向于采用合作型谈判策略;在与非重要客户谈判时,审计人员更倾向于采用竞争型谈判策略。本文的发现表明,客户重要性明显地影响了审计质量。 相似文献
2.
3.
注册会计师制度的恢复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构成了我国40年来中国审计改革的基本背景。变,是这个时代审计的主旋律。基于企业的审计信息技术变迁与审计制度创新贯穿40年审计改革的始终,因此认真总结40年来的审计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对于指导现实工作,推进行业更好更快地向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国家审计监督是国家审计机关依照法律法规等制度规范监督用权和制约权力的行为,也是我国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回顾梳理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审计制度变迁历程的基础上,总结了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基本经验与规律,分析了当前国家审计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未来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进... 相似文献
5.
从投资者的角度出发,用盈余反应系数来衡量审计质量,以2005-2007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客户重要性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客户重要性会影响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当客户对事务所越重要时,审计师会越谨慎,审计质量越高。 相似文献
6.
事务所客户重要性影响审计质量吗?——来自A股市场2003—2006年的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客户重要性对审计质量的影响是不确定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国制度环境发生变化,客户重要性对事务所审计质量的影响也在改变。本文以我国A股市场2003—2006年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客户重要性对事务所审计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在2004年和2005年,客户重要性与审计质量不存在统计上的显著关系;2006年,客户重要性与审计质量显著正相关。进而对会计师事务所分组检验,在"十大"样本组,客户重要性与审计质量没有显著统计关系;在"非十大"样本组,2006年客户重要性与审计质量在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统计结果表明,我国审计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对重要客户更加谨慎。 相似文献
7.
8.
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的推广和运用,提高了使用者对审计信息时效性的要求.内部控制审计的发展也使得传统的静态审计面临挑战.持续审计是一种动态审计过程,能够提供更加及时和可靠的信息.文章以美国持续审计发展的制度分析为切入点,阐释了制度环境对持续审计的影响,指出我国相关制度环境的缺陷及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9.
内部审计制度是现代公司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治理结构的发展和完善,内部审计制度也经历了多次变迁,并且主要是在政府部门和监管机构主导下发生的强制性变迁。本文意在探讨我国内部审计制度的变迁阶段和内容,主要从公共部门、中央企业和上市公司三个角度进行分析,目的在于更好地理解我国内部审计制度的标准,使得不同组织能更好地遵循相关标准,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组织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客户相对规模、非诉讼成本与审计意见决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04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研究,我们发现,相对较小的客户(相对于其审计师事务所的其他客户)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较高。审计师事务所对小客户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倾向性,可能与诉讼成本和非诉讼成本的权衡有关。给定会计准则的偏离事项,审计师对大客户出具审计意见,预期的非诉讼成本(如果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可能高于预期的诉讼成本(如果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因此理性的审计师倾向于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师对小客户出具审计意见,预期的非诉讼成本(如果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可能低于预期的诉讼成本(如果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因此理性的审计师倾向于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诉讼成本和非诉讼成本的权衡,导致相对较小的客户更容易招致审计师的不利审计意见。 相似文献
11.
12.
The Importance of Business Risk in Setting Audit Fees: Evidence from Cases of Client Misconduct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revious research provides evidence that, for the clients of a large audit firm, audit clients with higher perceived business risk bear the expected costs of this risk with higher audit fees. We extend the literature, which focuses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litigation risk and audit fees, by examining alleged client misconduct that is not illegal but possibly increases business risk. In particular, we examine the relation between audit fees and business risk for audit clients doing busines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where bribery of top government officials has been an accepted business practice. We hypothesize that bribery‐paying clients are riskier because of both client business risk and audit business risk. Using data collected from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 filings and audit fee data in the 1970s, before the passage of the Foreign Corrupt Practices Act, we provide evidence that audit fees were higher for clients that disclosed paying bribes. This evidence is consistent with an audit market where auditors assess business risk at the client level, then pass their expected costs to the client in the form of higher audit fees. 相似文献
13.
Why Press Coverage of a Client Influences the Audit Opinion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Jennifer R. Joe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03,41(1):109-133
In this study I use an experiment to examine why auditors are more likely to issue going–concern opinions when the client has been the subject of negative press coverage prior to the date of the audit opinion. I find no evidence that negative press coverage increases auditors' perceptions of legal liability, as was suggested in the prior literature. I do find, however, that negative press coverage increases auditors' perception of a client's bankruptcy probability and this, in turn, leads auditors to modify the audit opinion. Because the press coverage presented in this study provides no new information,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auditors react too strongly to redundant information. This over–reaction can result in inefficient allocation of audit resources and can have deleterious affects on clients. Accordingly, policy makers, auditors and their clients might be interested in how auditors' reliance on redundant information can be reduced. 相似文献
14.
审计委员会治理与审计意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审计委员会的存在性、独立性和勤勉程度三个方面,将审计委员会与审计师规模、异常审计收费、审计师变更等结合起来考虑,探讨审计委员会治理对上市公司年报审计意见类型以及不利审计意见改善和审计意见恶化的影响。研究表明,相对于审计委员会的存在性,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和勤勉程度对外部独立审计师审计判断及其所出具的审计意见的影响更为显著;在结合考虑审计师规模、审计收费、审计师变更等相关因素的前后均可以发现,在董事会中设立审计委员会并切实提高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和勤勉程度,不仅有助于提升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质量,而且亦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对管理层的审计意见购买行为进行有效的制衡。 相似文献
15.
盈余管理、信息风险与审计意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盈余管理和信息风险是影响审计意见的两个重要因素。已有研究主要关注当期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的关系,少有关注信息风险对审计意见的影响。本文运用我国上市公司的数据,同时研究盈余管理和信息风险对审计意见的影响。检验结果表明,公司的信息风险与审计师出具非标意见概率显著正相关,而当期盈余管理与审计师出具非标意见的概率无显著相关性。这表明,审计师出具审计意见时主要考虑信息风险,而没有证据表明审计师出具审计意见时考虑了盈余管理。本文的研究结论深化了已有审计意见和审计质量决定因素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17.
审计绩效、审计治理结构与对政府审计制度效率的比较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审计绩效的提高是以一定的审计制度环境为条件的。本文以新制度学派的组织理论为依据,从审计组织领域的视角探讨了审计绩效、审计治理结构的涵义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明确了完善的审计制度体系、并且得到审计以及相关组织有效的遵循,是提高审计绩效的基本制度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审计制度效率进行测评的一种经验研究的方法,并运用此方法对我国审计行政管理体制的制度效率进行了比较因素分析,提出了我国提高审计绩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会计研究》2016,(5)
从审计市场供需双维视角,基于2007-2013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样本,观察我国省级层面审计市场供需不平衡1对事务所选聘及审计收费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省级审计市场存在供需不平衡时,会计师事务所供给每增加1个标准单位,客户选聘当地事务所的可能性增加1.4%,其中国际"四大"、本土"六大"及其他小所供给每增加1个标准单位,客户选聘当地事务所的可能性增加1.6%、1.2%和2.7%,审计费用将分别增加近2%、降低1.5%和9.9%。论文首次从我国省级层面较好地解释了审计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对事务所选聘及审计收费的影响,丰富了审计相关理论,也为会计师事务所在不同省域开展业务、监管者评估不同地域间审计市场发展状况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