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该文阐述了我国各经济发展阶段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对汽车产业的影响及汽车产业的发展状况,通过比较与相关分析,得出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下汽车产业发展缓慢,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下,汽车产业快速增长,当经济发展进入一定阶段,汽车需求饱和,发展减缓的结论。我国经济及汽车产业发展目前处在高速增长阶段,预期汽车市场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2.
有了蓬勃发展的汽车产业作为支撑,汽车后市场就成了一个坐拥“聚宝盆”的产业,正在不断吞下巨额利润,步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相似文献   

3.
蒋晨 《中国外资》2010,(18):36-36,38
21世纪以来中国汽车产业蓬勃发展,而汽车金融业对推动汽车行业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中国,汽车金融仍处于萌芽阶段,中国的经济学家尚未对其理论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分析,对汽车金融行业的组织系统,运营方式等也尚处于摸索阶段。我们应该通过从建立多元化开放的汽车金融机构体系,坚持汽车金融服务企业发展的专业定位,构建汽车金融服务信用体系,改善汽车金融相关法律法规,培养具有竞争力的国有汽车金融企业等措施,来构建适应我国汽车市场快速发展需要的新型汽车金融体系,使之成为推动中国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加速器”。  相似文献   

4.
我国发展外资汽车金融公司若干问题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汽车金融公司作为专业提供汽车消费信贷的公司,在我国汽车消费市场增长迅猛的前提下,发展前景广阔。但目前也存在相当多的制约因素。本文分析了汽车金融公司的发展现状和制约因素,并联系当前实际,提出促进汽车信贷市场乃至汽车产业更快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单凯 《中国外汇》2009,(18):19-19
随着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出台,极大地推动了民族汽车产业的发展。因此,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需要国家加大对自主品牌汽车“走出去”的金融支持,从而在立足国内市场的同时,深度挖掘外部资源,提高自主品牌汽车认知度与市场占有率,最终实现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严艳荣 《时代金融》2014,(11):36-37
本论文主要根据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需要,针对目前交通运输工具与新能源的发展趋势,通过对我国氢能源汽车发展的深入研究,重点说明了我国氢能源汽车产业的外贸市场发展对我国以及全球的重要影响,突出氢能源汽车产业进出口贸易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指出我国氢能源汽车进出口贸易的发展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发展策略与解决办法,为进一步促进我国氢能源汽车产业进出口贸易增长作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7.
市场在哪里,全球汽车产业的重心就在哪里。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汽车产销大国。而以电动汽车为标志的新能源汽车机遇的出现为本土汽车产业的奋起直追提供了“天赐良机”。  相似文献   

8.
商业银行如何应对汽车金融公司的竞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入世后,中国汽车市场的巨大能量逐渐释放,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强劲的推动力,作为有别于传统消费方式的信贷消费,能使我国大量未来的或潜在的消费能量迅速变现。因此,我国各商业银行应适时地总结开展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的经验和教训,理智应对外资汽车金融公司的竞争,在竞争中促发展。  相似文献   

9.
新能源汽车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然而,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推广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本文基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对我国新能源市场久推不广的原因以及新能源汽车商业模式进行了分类研究。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持续高速发展。2010年的汽车市场产销量双双突破1800万辆,相较于2000年的200万辆增长近9倍多,成为世界酋屈一指的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2011年,随着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行业本身发展所显现出的问题,汽车行业需要调整结构,回归理性发展,为整个行业带来新的投资机遇。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汽车产业已经进入了大众消费增长阶段,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汽车金融公司对汽车工业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通过对我国汽车金融公司市场的分析,发现其中的问题,并在总结了国外汽车金融服务业发展的趋向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外资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影响及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赫明 《金卡工程》2009,13(4):228-228
从加入世贸组织以来,越来越多的外国汽车企业走进中国,以外资和合资的形式进入中国汽车市场,带给中国汽车产业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利用外资发展中国自己的汽车产业.成为大众的目光焦点.如何应对外资进入我国,对我国汽车产业带来的冲击.以及如何利用外资发展我们自己的汽车产业,成为当前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13.
新能源汽车代表了世界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是未来世界汽车产业的制高点,是世界备主要国家和汽车制造厂商的共同战略选择。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来审视,它承载着汽车工业“弯道超车”的历史使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新一轮经济增长点的突破口和实现交通能源转型的根本途径。不过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仍面临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我国汽车信贷服务供给主体的优劣势比较及整合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产业是一个高科技含量和规模化生产的行业,这就决定了它既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产业又是一个资金密集型产业,离不开金融服务,需要在融资、生产、销售,甚至售后服务各个环节提供及时,全方位的服务。尤其是销售环节的消费信贷,能够促进汽车消费,进而促进汽车行业的发展壮大,推动经济的发展。目前在我国提供汽车信贷业务服务的主体主要有商业银行、经销商、汽车金融公司、外资汽车信贷机构等。但由于政策限制和环境不熟悉等一些因素,外资金融机构短期内难有大的作为,因此本拟分析商业银行、汽车经销商和汽车金融公司(汽车生产企业的财务公司)三大主体,并对其作整合构思想。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正式启动的宏观背景下,本文对东盟四国汽车市场进行详细市场需求、总量和结构分析.东盟4个创始国开始进入或是即将进入汽车大规模普及阶段,具备了发展汽车产业的有利条件.东南亚金融危机过后泰国取代马来西亚迅速成长为东盟第一大汽车生产国和出口国;马来西亚汽车产业竞争力不断弱化趋势引发我们对国民车和进口替代汽车产业政策的反思;印度尼西亚是仅次于泰国和马来西亚的东盟第三大汽车市场,市场增长稳定;菲律宾是东盟唯一在零配件产业具备出口竞争力的国家.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以来中国汽车产业蓬勃发展,而汽车金融业对推动汽车行业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中国,汽车金融仍处于萌芽阶段,中国的经济学家尚未对其理论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分析,对汽车金融行业的组织系统,运营方式等也尚处于摸索阶段.我们应该通过从建立多元化开放的汽车金融机构体系,坚持汽车金融服务企业发展的专业定位,构建汽车金融服务信用体系,改善汽车金融相关法律法规,培养具有竞争力的国有汽车金融企业等措施,来构建适应我国汽车市场快速发展需要的新型汽车金融体系,使之成为推动中国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加速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迅猛,并且销量连续四年蝉联世界第一。但是我国汽车金融市场的发展相比于国外成熟的市场要相对落后。随着近年来新车销售增长率的下降,大量汽车企业集团把盈利重点逐渐转向汽车金融市场,且这一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这对业务规模小、种类少的中小银行来说,无疑是业务转型、寻找新利润增长点的好时机。本文详细介绍了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汽车金融的曲折历程,在分析汽车金融公司和中小银行优劣势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小银行发展汽车金融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商业银行参与组建合资汽车金融服务公司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艳辉 《新金融》2001,(12):17-18
伴随着中国的入世,中国汽车正逐步迎来六大“转变”,即:在制造上,从高度的国产化向全球化转变;在引进内容上,从以引进技术为主向引进开发技术和服务体系并重转变;在市场范围上,从面向国内市场向面向国际市场转变;在消费形式上,从以公务车消费为主以私家车消费为主转变;在交易方式上,从以现金购车方式为主向以贷款支付方式为主转变;在竞争环境上,由政府保护向直面市场转变。与此相适应,汽车市场汽车加剧,市场形态呈现出买方市场特征,产品的销售成为汽车产业链有效运转的最关键环节。因此,创新汽车服务贸易的工具和手段,尤显重要。建立汽车金融服务公司将大地促进中国的汽车消费,推动中国汽车产业在迅速发展中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19.
《证券导刊》2010,(41):63-64
"十二五"规划强调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要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变,促进汽车产业与关联产业、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而作为中国汽车产业升级的关键一环,自主品牌的发展被寄予厚望。  相似文献   

20.
徐珍菊 《会计师》2012,(6):72-73
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汽车零部件企业面临越来越大的市场压力。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在取得进步的同时,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实施内部控制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提出了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