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国际先进经验及我国自身状况,许多专家认为,要使我国外汇衍生工具得到长足的发展,就必须在完善即期外汇市场的同时,尽早着手发展人民币与外汇问远期外汇市场。因为即期汇率随着市场供求变化而变化时,人们对远期外汇市场的需求会随之产生,需要利用远期市场锁定汇率,规避汇率变动的风险。[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实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人民币远期汇率如何定价成为市场各方重点关注的问题。文章探讨了远期外汇变易规避和管理汇率风险的基本原理以及人民币远期汇率定价与利率平价的关系.并就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远期定价的合理形成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一、背景 1、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之后,为了给银行与企业开辟更多的避险工具,央行出台了《关于扩大外汇指定银行对客户远期结售汇业务和开办人民币对外币掉期业务的通知》,引起了人们对人民币汇率风险防范问题的广泛关注。在更具有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下,银行如何在利用外汇远期市场为企业提供产品服务的同时,规避自身所面临的汇率风险,是汇率改革后银行发展外汇业务所面临的紧迫问题。  相似文献   

4.
问题分析 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人民币汇率将更具弹性。为满足国内经济主体规避汇率风险的需求,央行扩大了银行远期结售汇业务,开办了银行间过期外汇交易并调整了汇价管理政策。总体上,国内远期结售汇市场还刚刚起步,发展也比较缓慢,特别是住远期汇率的形成机制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中国外汇》2006,(9):48-50
方案框架 名称:加工生产型出口企业利用外汇期权组合,锁定未来外汇收入的汇率风险 性质:汇率区间远期(range forward)规避汇率风险 作用:在确保客户的成本汇率的前提下,“零费用”将未来汇率锁定在一定区间内实施效益:在汇率向客户不利方向变化的市场条件下,确保了客户换汇汇率在成本汇率内 设计者: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资金及市场部 政策指引:国家外汇管理局[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汇率弹性明显增大,由汇率波动引发的汇率风险也日益增强,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的需求高涨。但目前,中小城市外汇避险业务的发展状况不佳,外汇避险工具供给与需求矛盾日显突出,如何引导企业应对日益加剧的汇率风险已成为中小城市不可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现代资本市场为企业提供了多种方式的套期保值工具,从而使企业规避包括汇率风险在内的各种财务风险成为可能。随着企业涉外业务的增加、规避外汇风险需求的增长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各种外汇套期业务的数量将迅速增长。研究新的经济业务对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影响成为会计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探讨了远期外汇合同的会计处理问题。由于远期外汇合同是一种较为简单、最为常用的套期工具,而且远期外汇合同的会计处理又涉及套期会计的一些核心问题,因此这一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香港三类人民币外汇衍生品交易分别使用两种不同结算汇率、两种不同交割方式,目标客户及交易功能不同,市场主体对冲汇率风险的功能主要由场外工具承担。可交割本金远期市场和无本金交割远期市场主要参与者均为银行,前者有实需的参与主体更多;常态化交易下两个市场走势较为一致,对即期汇率影响不大。外部冲击下,无本金交割远期市场使用远期人民币的波动较大,即期汇率中离岸人民币波动更大,可能带动人民币同向变化。期货交易的主要参与者是非银行机构,以交易需求为主,风险对冲和套利需求为辅。香港人民币衍生品市场发展主要源自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我国对香港离岸市场建设的大力支持。未来香港市场活跃度将继续受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汇率波幅和预期的影响。建议扩大香港离岸人民币资金池并提升流动性管理能力,促进可交割产品更贴近服务实需;不断丰富优质人民币资产,满足人民币外汇衍生品交易对抵押物的需求;不断丰富市场主体,引导其使用好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市场和期货市场等投机性较强的市场;不断丰富配套产品,加强对新产品和新政策的解读。  相似文献   

9.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人民币汇率将更具弹性。为满足国内经济主体规避汇率风险的需要,央行扩大了银行远期结售汇业务,开办银行间远期外汇交易,调整了汇价管理政策。但国内远期结售汇市场刚刚起步,发展还比较慢,特别是在远期汇率的形成机制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逐步改进  相似文献   

10.
中国汇率风险分担机制与人民币外汇衍生品市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虽然中国经济规模的扩大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境内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越来越大,但是我国企业难以通过价格博弈向国外需求方转嫁部分汇率风险.在现行汇率制度和升值预期背景下,向银行结汇并转移汇率风险是企业处理外汇收入的优先选择.而中国外汇衍生品市场实际发展状况与理想状况存在较大反差,企业结汇和购汇以即期交易为主,远期和掉期等衍生品交易规模相对较小.产生上述情况的原因在于,商业银行受主客观因素限制,在中国外汇衍生品市场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存在较大的局限: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下,银行远期外汇报价导致企业参与外汇衍生品交易缺乏足够激励,并且具有单边性;银行外汇衍生品交易风险控制手段不足;市场供求不平衡.在强烈的本币升值预期下,商业银行通过向央行结汇实现了汇率风险进一步向上转移,而央行以外汇储备增加的形式被动承担了风险,为此付出了巨大的成本,宏观政策因此受到极大制约.  相似文献   

11.
随着汇率改革的深入,外汇风险在国际融资中已不容小视。国际贷款与发行国际债券的融资方式使企业面临较高的汇率风险,这些汇率风险逐渐受到跨国企业的重视。而采用外汇远期交易、外汇期权交易以及货币互换交易则是跨国企业在跨国融资中规避外汇风险最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2.
外汇远期交易的推出,为银行规避汇率风险提供了重要渠道,对外汇市场的成熟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相对于其它外汇交易业务尤其是外汇即期询价交易市场的跳跃式发展。外汇远期市场的发展相对缓慢。对当前外汇远期交易不够活跃的原因加以探究,有利于我们正确看待银行间外汇远期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实施新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后,企业规避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的难度增加。为防范和化解风险,可以充分利用远期结售汇业务、外汇期权、外汇掉期和货币掉期等科学的资产保值业务,提高认识,培养外汇资产管理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4.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为满足企业居民的经济主体规避汇率风险的需要,外汇管理部门扩大了银行远期结售汇业务。本文通过对外汇指定银行远期汇价管理及远期结售汇情况的调查,分析了当前远期结售汇业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由于外汇市场的不稳定,从事外币业务的企业将不同程度地承受由于汇率变动而带来的风险。为避免这种汇率风险,企业可与从事外币交易的银行或外币经纪人签订远期外汇合同。所谓远期外汇合同,是指在约定未来某一日期以一定的外汇汇率(远期汇率)买进或卖出一定金额外币的合同。签订远期外汇合同之后可使企业按已得知的外汇价格进行交易。由于签订合同日的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有差别,这种差别可看作是远期外汇合同的折价或溢价。如果远期汇率高于即期汇率即产生溢价;反之,则产生折价。在会计期末签订远期外汇合同日的即期汇率与期末的即期…  相似文献   

16.
随着2005年7月全新的汇率制度改革的启动,进出口企业如何通过金融工具防范汇率风险已经成为关系企业生存的关键因素。本文分别介绍了远期结售汇、远期外汇买卖、外汇掉期和外汇期权这四种金融工具,并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了如何防范汇率风险。  相似文献   

17.
在人民币汇率持续双向波动的形势下,外贸企业对外汇风险管理的要求日益提升。文章从外贸企业外汇风险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外汇风险的种类及成因,分析了外贸企业在外汇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外汇风险防范意识薄弱、缺乏专业的外汇风险管理人才、金融工具运用水平不高以及产品议价能力较弱和汇率敏感度高,提出了增强外汇风险管理意识、培育外汇风险管理专业人才、运用灵活的金融工具规避外汇风险、加强产品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等策略。  相似文献   

18.
魏晓华 《浙江金融》2006,(4):41-42,57
中国人是银行宣布,经国务院批准.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汇率改革后人民币汇率小幅升值约2%.对境外上市公司最直接的影响是外汇募股资金小幅缩水。随后.人民银行推出一系列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重要举措.其中8月初公布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扩大外汇指定银行远期结售汇业务和开办人民币与外汇掉期业务的通知”和“关于加快发展外汇市场有关问题的通知”两项配套措施.为境外上市公司提供了新的更为便利的规避外汇风险的工具和平台.  相似文献   

19.
2005年7月21日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即期汇率波动幅度加大,企业和居民面临的汇率风险加大。在远期市场上,套期保值是规避汇率风险的常用办法。当前经营人民币远期产品的市场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境外NDF市场,另一类是境内远期外汇市场,包括银行间远期市场和远期结售汇市场。本文检验了境外NDF市场、境内远期外汇市场和即期外汇市场上人民币汇率的协整关系以及两类远期外汇市场的有效性。对各市场汇率时间序列进行的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国内远期外汇市场是人民币外汇市场的信息中心。最后,文章对当前的外汇管制政策进行了分析评论。  相似文献   

20.
国外研究表明,外汇衍生品是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的有效工具,而我国外汇衍生品市场还处在萌芽期,外汇衍生品供给还远远不能满足风险管理需求。对企业来说,更存在着交易成本高、受到严格限制等不利因素,一些企业宁可承担汇率风险而放弃运用衍生品避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