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崔莉 《时代金融》2011,(24):122-124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后续计量采用实际利率法的核算,实际利率法的核算较为复杂,涉及实际利率的确定、摊余成本的确定、减值对摊余成本的影响,实际利息收入的计算以及减值以后贷款利息的计算等问题。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商业银行应当对持有至到期投资、债券、债券回购、拆借、贷款等金融资产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计量。对一般的存款(如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分类为其他金融负债,使用实际利率法进行计量。本文主要讨论实际利率法在贷款业务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2.
吴良海 《财会学习》2006,(10):28-30
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其中,第十四条将实际利率法解释为"按照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含一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实际利率计算其摊余成本及各期利息收入或利息费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金融会计》2008,(9):4-15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第十四条,“实际利率法,是指按照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含一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实际利率计算其摊余成本及各期利息收入或利息费用的方法。实际利率,是指将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在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为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当前账面价值所使用的利率。  相似文献   

4.
杨家新 《金融会计》2006,(10):10-13
我国新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对金融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进行了规范,按准则规定,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需要进行资金减值评估和核算。《金融资产减值会计初探》详细说明了准则对于三类资产减值的确认和计量以及减值损失能否转回的各项会计规定;对准则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关于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应收款项和各项贷款的资金减值的会计规定进行了对比;并对准则关于资产减值规定具体实施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新准则:推进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契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我国新的会计准则体系,其中对银行影响最大的主要包括《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等几个具体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等准则分别就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定义,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分类,嵌入衍生工具,金融工具确认,金融工具计量,金融资产减值,公允价值确定,金融资产转移的确认,金融资产转移的计量,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套期确认和计量,金融工…  相似文献   

6.
关于IASB发布的金融资产减值“预期损失模型”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11月15日,IASB(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发布了金融工具项目第二阶段的《金融工具:摊佘成本和减值》征求意见稿,针对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资产组合),提出了以预期损失为基础的新减值方法。根据该征求意见稿,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资产组合)的初始账面金额,  相似文献   

7.
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如何初始计量。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计凰,包括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初始计量指在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初始确认时进行的计>;初始计量之后再对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计量统称为后续计航。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计量涉及的问题,是选择什么样的计磁基础,涉及选择公允价值还是按摊余成本,以及该公允价值的变动和摊余成本相关的价值调整是否计入当期损益等。新22号准则对此有明确的规定。总体比较而言,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项目有所增加,但其变动不都影响当期损益,以往上市公司通过“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进行损益调节的方法被限制。  相似文献   

8.
李睿 《会计师》2012,(10):18-19
<正>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定义为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不包括贷款和应收款项、持有至到期投资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具体可分为可供出售权益工具和可供出售债务工具。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可供出售债务工具的会计处理权益工具同样以公允价值为计量基础,但前者还包括摊余成本的核算,因此,其核算更为复杂。本文通过新准则中的相关规定,重点探析可供出售债务工具会计处理中的难点。一、新企业会计准则中的相关规定《企业会计准则——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规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初始入账金额为取得时的公允价值和相关交易费  相似文献   

9.
叶扬 《上海会计》2011,(7):27-29,15
根据会计准则,对于贷款和应收款项,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按照摊余成本进行计量。而在实务工作中,企业通常仅根据合同利率和账面余额进行初始确认和后续计量,这可能会引发后续损益确认的问题。本文以一则租赁实务(金融资产部分转移)为例,论述实际利率法和摊余成本在损益计量方面的运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引进国际会计准则对于我国建设现代商业银行具有重要作用。今年,财政部发布了《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暂行规定(试行)》,标志着我国金融业沿用多年的会计标准将与国际会计准则开始全面接轨。在当前我国银行业务中存贷业务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对于贷款成本、收益、损失的计量原则变动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整个银行的业绩情况。国际会计准则对贷款和应收款会计计量的主要原则是:在初始确认时以公允价值计量;在后续计量中使用实际利率按摊余成本计量。实际利率摊余成本法的应用是国际会计准则与我国现行贷款会计计量…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有关金融企业长期债券投资的会计核算问题上,目前我国所采用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准则39号-“金融工具的确认与计量”的差异,并给出了具体实证分析。指出差异主要体现在1.持有债券时必须首先分类。2.摊消方法一律采用实际利率法。3.引入公允价值概念,用于期末重估确定损益。4.减值准备的计提主要靠专业判断。本文又分析了国际会计准则39号对于金融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启示,指出它对于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电子化应用等各方面提出的挑战,最后提出了我行从多方面进行具体实施准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和艳美 《会计师》2010,(6):33-34
<正>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持有至到期投资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在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核算中,利息调整的计算形式多样,较难快速、系统地掌握,因此本文先介绍了其通用计算模型,然后再举例应用,以期能给使用者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以下简称“金融工具准则”),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IAS39)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我国金融工具的现状,对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分类、衍生工具的确认和计量进行了明确的规范,尤其对金融资产减值作了较大的修改,实现了我国金融会计制度与国际准则的进一步协调。本文在对新旧金融资产减值规定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新会计准则体系下金融资产减值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已经实施,其在金融资产的分类、公允价值的确定、减值等方面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客观反映了商业银行真实的业务运营能力。本文针对新准则与原《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中金融资产减值的差异、金融资产减值实施难点等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陈品琴 《会计师》2010,(10):25-26
<正>一、新准则中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核算规定及内容按照新会计准则的规定,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溢折价采用实际利率法予以摊销,并且实际利率法下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核算内容主要包括:持有至到期投资取得、实际利率的确定、摊余成本的计算、持有期间的溢折价的摊销和收益的确认及其处置时损溢的处理。在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整个核算过程中最复杂的核算内容就是持有期间的溢折价的摊销和收益的确认,由于每期收益是根据持有至到期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来计算确定的,因此在实际利率确定的前提下,对于持有至到期投资核算的关键在于其摊余成本的计算。  相似文献   

16.
王炜 《上海会计》2002,(9):33-34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投资》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债券的溢价或折价在债券存续期间内于确认相关债券利息收入时摊销,摊销方法可采用直线法或实际利率法。对于分期付息债券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溢折价的摊销,《企业会计准则——投资》指南和《企业会计制度》讲  相似文献   

17.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7〕80号)第一条规定,"企业对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等按照新会计准则规定采用实际利率法确认的利息收入,可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对于采用实际利率法确认的与金融负债相关的利  相似文献   

18.
杨星凤  周建林 《会计师》2008,(12):23-23
<正>现行会计准则对股票、债券等证券投资会计处理的有关规定,见于《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的确认与计量》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等具体准则。本文将之归纳整理,以窥证券投资会计处理的全貌。  相似文献   

19.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38项具体会计准则,其中涉及金融工具的准则有四项,即《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以下简称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和《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这四项准则各有侧重、相互关联、逻辑一致,形成一个整体,对目前企业涉及到金融工具业务的会计处理提供了较为完整的指引。财政部发布的金融工具会计四项准则既借鉴了金融工具国际会计准则的标准,同时又充分考虑了中国金融市场的国情,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实质上趋同。其中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对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分类、嵌入衍生工具及其会计处理、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金融资产减值以及公允价值确定等做出了详细规定,使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的规范与国际会计准则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20.
金融工具分类和确认的主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8月25日,财政部以财会(2005)第14号文件发布了《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暂行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并于2006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和拟上市公司的商业银行范围内试行。《规定》对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分类、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嵌入衍生金融工具及其会计处理、金融资产减值、公允价值确定等作出了详细的规定,使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范与《国际会计准则》趋于一致。与现行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相比,《规定》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变化。一是将金融企业的资产和负债统一定义为金融工具,并在分类上将以往按期限划分资产、负债类别的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