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6 毫秒
1.
子女照料与家庭负债对已婚女性的就业选择具有重要影响。为此,在Becker家庭决策模型基础上,建立资产负债约束下已婚女性“子女照料—闲暇—就业”效用最大化决策模型,利用2016年CFPS数据分析发现:子女照料对已婚女性就业概率及周工作时间存在负向影响,且家庭的银行负债对子女照料与已婚女性就业的关系存在负向调节效应。因此,在鼓励女性生育的政策背景下,政府需要综合考虑子女照料负担与家庭负债约束,制定更加有效的已婚女性就业保障政策。  相似文献   

2.
经济学界关于延迟退休对生育率的影响一直存在争议。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延迟退休、隔代照料和家庭养老的世代交叠模型,以考察延迟退休对隔代照料及生育率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延迟退休一方面导致个体老年期收入增加,成年期预算约束放松,促使生育率上升;另一方面导致家庭赡养比率降低,并挤出老年人提供的隔代照料时间,从而降低生育率。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延迟退休对生育率的负向效应占据主导地位。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母亲延迟退休导致子女的生育意愿显著降低,而父亲延迟退休对子女的生育意愿影响不显著。机制分析显示,一方面,母亲延迟退休导致其隔代照料概率降低、隔代照料时间减少;另一方面,母亲延迟退休导致其对子女的经济支持增加。由于经济支持的增加未能补偿隔代照料的减少,导致子女生育意愿降低。母亲延迟退休对女性、就业、未生育和低收入的子女生育意愿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因此,在实施延迟退休政策的过程中,政府应大力发展普惠、高质量的托幼服务事业,努力降低家庭在医疗、教育和住房等方面的支出,这将有助于生育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非农就业是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体现和重要支撑,从家庭老年照料视角研讨其对中年群体非农就业的长短期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爆发前后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为依托,得出以下研究结论:第一,实证检验发现,家庭老年照料对中年群体非农就业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这一不利影响在疫情发生后更为明显;第二,通过考察老年照料资源的持续投入发现,中强度(一周3至4天)的照料模式有利于促进中年群体非农就业,高强度(每天照顾)的照料模式依然限制其非农就业;第三,良好的代际互动可以使得家庭老年照料从负担转为福利,从而帮助中年群体降低机会成本,增加其非农就业的可能性。由此,在逐步完善“老年照料”服务体系的同时,也需注重构建和谐互惠的家庭联动关系,才能进一步削弱家庭老年照料对中年群体非农就业的不利影响,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2019年)微观数据,实证分析了家庭照料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机理以及土地流转在其中发挥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家庭照料作为一种家庭负担,对农村劳动力的经济决策行为产生了显著影响;人口老龄化危机使得低收入农户显著提升了土地作为主要经济收入来源的依靠性,降低了此类群体土地出让的概率及可能性,抑制了农村土地结构化、规模化、集约化进程,从而在阻滞乡村振兴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中,对农户增收产生了较强的削弱力.因此,未来决策层在通过正式照料减弱农户自主照料负担的同时,也应该将目光聚焦于低收入群体,为低收入农户制定结对帮扶计划,从而在缓解家庭照料对土地整合的负向作用之时,亦能为农户持续增收提供更多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5.
基于CFPS2018年微观数据,结合区域层面的宏观数据,实证检验了家庭老人照料对中年农户土地流转的相关影响.研究发现,家庭老人照料的广度和深度均对中年农户土地流转具有显著的负面作用.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研究结果仍然显著.机制分析表明,家庭老人照料会显著降低中年农户外出务工、自主创业概率,从而对其土地转出行为产生作用.虽然社会照料服务一定程度上能够分担家庭老人照料对中年农户的家庭负担,但是这种"替代效应"并不足以缓解家庭老人照料对土地流转的负向影响.异质性研究显示,东北地区中年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受家庭老人照料的影响更加明显,通过成立"国家土地银行"、缩减"地域歧视",可以提升此类群体外出务工的概率及可能性,有利于降低家庭负担、促进土地流转.  相似文献   

6.
这些年,由于就业压力增大、"基本工资"在月薪中的比例降低,劳动者的生育保障和生育时的工资保障出现了诸多问题。"公司高管因为怀孕,变身史上最贵的清洁工""生育前工资8000元,生育后工资变为1800元"等新闻屡见不鲜。是什么动摇了用人单位对女性劳动者生育权利的保障?又是什么动摇了女性平等就业的权利?专家说:是因为缺乏法律、法规的强有力约束。目前全国一半以上的地区还没有实行生育费用社会统筹,一  相似文献   

7.
依据多期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考量生育政策变动引致薪酬性别响应的异质性。结果表明,生育政策变动引致薪酬性别响应具有明显的异质性特征。生育政策变动对男性薪酬的影响相对有限,但对在非公有单位就业、年龄低于35岁的青年女性薪酬具有较为显著的负向影响。该结论在经过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检验后依旧保持稳健。社会保障不足、在时间和精力方面不能很好地平衡全职工作与家务劳动等,是生育政策变动影响部分女性薪酬的主要成因。鉴于此,国家在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时,应结合不同人群的差异性特点分类施策,构建生育友好的就业环境。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我国收入不平等程度较高、计划生育政策放松和工资增速转变等特点,研究了工资增长对劳动力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生育行为受生育数量和老年闲暇的替代关系影响,低收入群体生育率较高,质量投入较低,退休也较晚,于是工资增长将通过生育率差异影响人力资本积累。通过对转移动态的定量评估,本文建议为缓解社保资金压力,政府应在短期选择延迟退休年龄和提高社会保障税率、在长期选择继续延迟退休年龄和降低社会保障税率的政策组合。  相似文献   

9.
社会保障、家庭养老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引入社会养老替代家庭养老的经济机制,分析了社会保障制度对人口和经济增长的长期影响。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可以降低年老人对子女赡养的依赖程度,促使家庭减少生育率。当父母生育更多的是为了将来获得养老保障,而从子女数量中获得的直接效用相对较低时,家庭会转为增加对子女的教育投入,从而促进人力资本与经济的增长。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相对于完全基金制,现收现付制替代家庭养老的作用更明显,对减缓人口增长,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也更显著。  相似文献   

10.
徐晓 《财政科学》2021,69(9):99-109
三孩生育政策背景下,女性就业与生育的矛盾更为凸显,政府提供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可以降低养育成本,有利于平衡女性生育与就业矛盾,是实施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措施的重要内容.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对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与女性就业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对女性就业有显著促进作用.基于女性受教育水平与区域异质性分析发现,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与女性受教育水平存在联动效应,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对高学历女性就业促进作用更明显;经济发达地区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对女性就业的促进作用更大.因此,地方政府应在继续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供给的基础上,构建差异化成本分担机制,经济发达地区地方政府可适度提高分担比例,契合人口分布与流动特征合理规划学前教育布局,提高财政资金利用效率,并逐步拓展0-3岁幼儿托育公共服务供给,以缓解幼儿看护对女性就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的影响:基于面板VAR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面板VAR方法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对国内就业、工资的动态影响。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工资水平的提高没有显著作用;对我国就业水平的影响有正向影响,但程度非常有限;外商直接投资的变动没有说明在岗职工工资和就业的扰动;动态地看,在岗职工人数对外商直接投资冲击反应总体上是负向的,尽管程度非常有限;而工资水平对外商直接投资冲击反应是正向的,但程度也是非常有限,但长期来看这种影响会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2.
鲁元平  赵颖  石智雷 《金融研究》2019,473(11):57-74
本文使用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以1988年9月中国历史上最大一次产假延长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通过RD方法克服断点前后个体异质性,估算了产假政策变动对子女长期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结论显示,产假时间的延长对子女长期人力资本积累具有积极影响,显著增加了他们的实际受教育年限。排除相关改革的干扰后,这种影响仍显著存在。然而,这种影响存在较大的异质性,经济地位相对更高的女性以及本地女性子女的受益程度相对更大。产生这种现象的内在机制,并非是通过改善个体的健康或家庭经济资源这种间接方式,而是通过正式照料的直接方式。因此,适当延长产假对中国增加代际人力资本积累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下一阶段的人口政策调整,需要认识到产假政策在长期人力资本积累中的重要意义,进而实现从数量型的扩张转变为质量型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15年7月-8月湖南省长株潭地区的370份问卷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村老年人社区养老的意愿与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年龄、身体状况、婚姻状况、与子女交流次数、家庭年收入这5个变量对农村老年人的社区养老意愿正向影响显著。没有配偶比有配偶的农村老年人入住社区养老意愿的可能性增大1.474倍;老年人的子女数每减少一个,愿意入住社区的可能性增大2.351倍;家庭年收入每上一个档次,愿意居住社区养老的可能性就增大1.918倍。精神慰藉变量负向影响显著。性别、文化程度、子女数、日常生活照料、医疗服务、收入水平、是否有稳定经济收入对社区养老意愿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基于CHARLS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法评估城乡养老保险统筹对子女经济支持的影响。结果表明:城乡养老保险统筹使农村老年人收到的子女经济支持总额增加24.9%,这种提升作用主要通过降低农村老年人劳动供给时间、增加照料孙辈的时间得以实现。同时城乡养老保险统筹对子女经济支持的促进效应在与子女同住、经济支持来源于儿子的农村老年人中更加显著。鉴于此,政府应逐步提高养老保险统筹层次,有序缩小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险待遇差距。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CHFS数据,分析了抚育未成年子女对家庭商业保险需求的影响。研究发现,有未成年子女、未成年子女数量的增加都会显著提高家庭参与商业保险的概率、增加保费支出;将商业保险细分为人寿险、健康险和其他险后,这种正向影响仍然显著;未成年子女数量对子女自身、子女父母的保险参与率和保费支出都有正向影响,这种正向影响在是否有男孩家庭、是否有学龄子女家庭间存在显著区别。  相似文献   

16.
基于我国2010—2017年28个省份的相关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2SLS与系统GMM进行分析,探究人工智能发展水平对制造业就业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人工智能发展水平对制造业就业数量与就业工资均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相比之下,人工智能发展水平对制造业工资的促进作用更强,克服内生性的影响后结论依旧稳健.进一步中介检验表明,人工智能发展水平通过促进消费升级提升了制造业就业工资,但并没有通过消费升级促进制造业就业数量.  相似文献   

17.
刘明月 《河北金融》2023,(12):56-63
面对生育率持续下降与人口老龄化的双重压力,我国逐步放开生育政策,并不断加强生育保障以鼓励生育,进而优化人口结构。其中,作为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生育保险对生育意愿的影响日益受到重视。然而,现有研究对生育保险作用机制是“抑制”还是“提升”的判断仍存在分歧。鉴于此,本文利用CFPS2020年数据,结合Logit等模型实证研究发现:生育保险可以显著提升参保民众的生育意愿;年龄对生育意愿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但在分样本回归后发现,对于30岁以下的群体效果相反;受教育年限的增加会提高生育意愿。由地区异质性分析可知,生育保险的参与提升了中西部民众的生育意愿。另外,个体、家庭等层面诸多因素对生育保险提高民众生育意愿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结合上述结论,本文提出扩大生育保险覆盖面与提高其保障水平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社会融合视角,子女性别对流动人口养老保险参保行为的影响可能具有动态特征。本文利用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CMDS2016)定量研究了子女性别对流动人口养老保险参保行为的影响及流动时间在其中的调节作用。借助第一胎子女性别的外生性,研究发现,第一胎是儿子会显著降低流动人口养老保险参保行为,包括总体参保、在流入地参保和在流出地参保的行为。流动时间反向调节子女性别的负向影响,随着流动时间越来越长,第一胎是儿子对养老保险参保行为的负向影响慢慢减弱甚至消失,具体地,在流动5年后,这种负向影响消失。同时,子女性别和流动时间对养老保险参保行为的影响在城-城流动人口中更明显。本文的结论对促进养老保险合理化改革和城镇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中国储蓄率之谜”问题进行研究,探究中国储蓄率如此之高的原因。文中构建了一个生命周期模型,并利用面板VAR模型得出了影响中国家户储蓄率如此之高的原因。文中构建了一个生命周期模型,并利用面板VAR模型得出了影响中国家庭储蓄率的因素。研究认为,储蓄率具有一个滞后效应,即本期储蓄率很大程度上受上一期储蓄率影响。家庭中子女数与储蓄率具有正相关关系,而教育成本的增加则会对储蓄率产生一个负向影响。此外,工资增长率的增加会使储蓄率上升,而人均资本率的增加会使储蓄率下降。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全国52家商业银行2007年和2008年的年报作为数据来源,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机制及其有效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集中型股权结构显著地降低了银行绩效ROA、ROE,增加了银行的风险,但对EVA没有显著影响.职工监事数量的增加明显提高银行绩效,降低风险,提高了银行效率.大股东的国有性质对ROA和ROE产生了正向影响,但董事会规模有负向影响,独立董事制度对银行绩效没有显著影响,但显著地降低了银行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