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2003年以来,针对我国经济中存在的部分行业过热、投资需求过旺、信贷投放过快,以及乱占滥用耕地、粮食供求关系发生变化等问题,中央政府频繁地实施了宏观调控措施.自2006年7月至2007年6月近一年的时间内,中央政府仅仅调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就达到8次之多.  相似文献   

2.
2010年以来央行连续12次调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使其成为常规性货币调控工具。本文从我国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状况分析,探究央行频繁使用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原因和影响。  相似文献   

3.
2010年以来央行连续12次调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使其成为常规性货币调控工具.本文从我国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状况分析,探究央行频繁使用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原因和影响.  相似文献   

4.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我国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之一,近年来运用得非常频繁。本文结合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历次调整,着重研究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出现的过热现象,客观分析出在短期内连续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并针对具体国情阐释了该货币政策在我国特定的经济体制下的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5.
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我国金融宏观调控中的新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存款准备金率是货币政策的三大传统法宝之一,由于其政策效果过于猛烈,随着各国中央银行调控方式的多样化,它已经逐步退出了日常操作的货币政策工具范畴,存款准备金制度在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发展演变过程也证实了这一点。但是,为什么我国近期要频频动用存款准备金政策工具,而较少使用其他政策工具呢?笔者从金融调控和金融监管两个层面入手,立足于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试图剖析央行频繁使用存款准备金政策实施金融调控的深层原因;并从金融监管的角度,简要分析了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所代表的正向激励和激励相容的监管理念在我国金融监管中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6.
进入2015年之后,中国人民银行对法定准备金率进行了相当频繁的调整,这意味着存款准备金作为三大货币政策的工具之一已经被中国人民银行视为主要的货币调节政策来进行使用,相比较于公开市场操作和贴现政策,存款准备金制度往往更加具有明显的效果,这对于整个宏观经济市场起到一个强烈的导向作用,另一方面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也会同时对货币乘数以及基础货币的投放产生强烈而深刻的影响。灵活的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有利于合理的控制宏观经济下的货币供应量水平、适度的调节整体经济的贷款规模、更好地稳定住整个市场的利率波动来使得我国整体金融体系稳步并且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近年来频繁调节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这一货币政策工具,一般而言此项工具由于影响较大而被西方国家慎用,因此我国此项工具的有效性存在很大争议。以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和中介目标为评价依据,分别从这两个方面对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孙晔 《时代金融》2013,(24):121-122
作为货币政策工具之一,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一方面影响基础货币的数量,另一方面通过乘数效应多倍扩张或收缩货币供应量。近年来我国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这一政策工具的运用比较频繁。本文结合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情况,分析了我国历次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效应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我国GDP的发展和股市的疯狂增长,经济出现了较大的物价上涨和通胀压力,流动性过剩现象严重.为此央行采取频繁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措施以及其它货币政策工具对其宏观调控,本文主要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货币供应量及通货膨胀的角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方琴琴 《中国外资》2010,(18):31-32
近年来随着我国GDP的发展和股市的疯狂增长,经济出现了较大的物价上涨和通胀压力,流动性过剩现象严重。为此央行采取频繁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措施以及其它货币政策工具对其宏观调控,本文主要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货币供应量及通货膨胀的角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自1984年以来,我国就把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作为主要货币政策工具之一,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许多重要影响。针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的现有政策及其作用,本文简析了我国频繁使用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现状,而金融创新的不断涌现,又使存款准备金政策效果的有效性大大降低,同时分析了有效性不足的原因,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中央银行频繁使用存款准备金率这一货币政策工具来进行宏观调控,并在控制货币信贷,市场流动性及通货膨胀等方面取得较好的效果。本文在介绍存款准备金率运行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存款准备金率频繁使用的原因,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及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谷丽明 《金融会计》2006,(8):45-46,36
对农村信用社法定存款准备金考核,是基层央行落实金融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工具之一,考核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宏观调控意图的实现程度。近二十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多次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缴存款范围,目的就是为了适时调节基础货币供应量,通过商业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释放其  相似文献   

14.
作为货币政策的三大基本工具之一,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一向被认为对于货币供给量有着强烈的收缩能力,在国外通常不会轻易使用。但我国进入2006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频繁动作,短短几年间调整达24次之多。为何我国会如此频繁使用这一工具?这种政策的调整对股票市场影响如何?股票市场这一传导渠道是否畅通?针对这一系列问题,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干预分析模型与GARCH簇模型相结合对2006年以来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24次调整对股票市场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从短期来看,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对我国股市的影响非常微弱;但对银行板块却有比较显著的公告效应,并且这种效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同时对同等幅度的政策调整,银行板块的反应比大盘更为剧烈。从长期来看,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对股票市场及银行板块的影响是长期存在的。从波动性的反应来看,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能有效降低银行板块股价的波动性,但对整个大盘而言则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15.
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是我国最为有力的货币政策工具,二者对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和增强流动性都有积极的作用。尤其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作用力度大,效果明显。自1984年以来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39次,仅2011年调整了7次,今年年初到现在下调两次,释放了大量的资金,解决了部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因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微小变动会造成货币供给巨大波动,对经济运行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两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难生实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继2006年7月5日起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之后,央行决定,从8月5日起再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由此,形成了从2003年9月以来的连续4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该比率从原先的6%上升到了8.5%。如何认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功能,又如何认识它的实践效应,一个需要予以厘清的问题。动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工具的主要原因在货币政策实施中,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或降低)是收紧(或放松)货币的重要机制。自2003年9月以来,中国货币政策决策部门连续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就货币政策含义而言,是一种紧缩货币的取向。此次提高法定…  相似文献   

17.
2007年,央行上调了10次存款准备金率,明显加大了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进行宏观调控的力度。但从目前公布的各项数据来看.我国经济仍然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外部失衡和内部失衡,显然央行频繁使用存款准备金率并未达到预期效果。本文从不同的方向探析造成这种政策失效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和再贴现是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从1984年建立存款准备金率制度到2003年的近20年里,我国仅对存款准备金率进行过6次调整。但从去年8月到目前不足8个月的时间里,人民银行就连续3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后两次仅间隔18天(分别为3月24日、4月11日),政策实施时间为同一天(4月25日)。人民银行如此频频出招,与近一年来货币信贷过快增长以及当前宏观经济运行形势的大背景密切相关。分析最近这3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其政策力度和着力点各有不同,从中不难看出这一政策连续调整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浅析我国频繁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向世界展示了我国的经济实力。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物价持续上涨,经济逐渐转向过热,银行体系存在严重过剩的流动资金。为落实从紧的货币政策要求,中国人民银行持续加强对银行体系流动性的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自2006年7月份以来,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经历了15次的连续上调。经多次调整后,普通存款类金融机构执行15.5%的存款准备金率标准,处于历史最高水平。结合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调整情况,针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出现的货币数量过多、流动性过剩这一热点问题,分析了我国在短期内连续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第一,本文明确了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概念及运作机理。第二,本文选取了2006年7月至2015年2月近十年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GDP%、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数据来分析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运行情况。第三,分别从宏观环境因素、货币政策工具体系、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本身来分析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非高效运行的原因。第四,为提高法定准备金政策运行效果,且降低可能因存款保险制度而逐步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引发的流动性风险,分别从产业结构优化以改善宏观环境、与其他货币政策工具配合使用、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供应链自助借贷结合便利)、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创新四个方面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