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财政支农和金融支农是驱动“三农”发展的“双核”。近年来,达拉特旗金融部门和财政部门齐心协力,“念好支农经,打好组合拳”。金融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信贷支农政策,加大有效投放,加强投向管理;财政部门积极调配资金,优化支农结构,发展农业项目。信贷支农资金和财政支农资金的组合运用有效满足了农村资金需求,  相似文献   

2.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增加对农业结构调整的信贷支持,则是今年农村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文章指出,当前我省金融机构要努力克服各种因素的制约,切实转变经营思路,积极扩大支农信贷投入,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大力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并做到在支持农业结构调整的同时,有效防范支农信贷风险,改善自身信贷资产质量。  相似文献   

3.
卢平 《金融纵横》2000,(10):25-27,23
近年来盐城市金融部门积极贯彻国家加强农村信贷工作的货币信贷政策,不断加大信贷支农的力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该市农业信贷投入总量仍明显不足。据我们对盐城市近年来农业信贷投入情况的专题调查表明,当前农贷供需矛盾较为突出,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仍有待进一步发挥。  相似文献   

4.
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始终是党和政府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国农业银行作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履行党中央、国务院赋予的支农职责,努力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信贷支持和综合金融服务,在服务三农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杨羽飞 《南方金融》2004,(9):61-62,52
金融机构对农业和农村经济信贷支持的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笔者试图以广东省农业第一大市——茂名市为例,从金融机构支农功能设置的角度分析信贷支农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信贷支农功能缺失策略。  相似文献   

6.
一、当前农信社信贷支农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三农"贷款有效需求不足,农民贷款意愿不强,制约了信贷支农的发展. 从我国农业发展情况来看,农业是弱质产业,同工商业相比,农业除了有市场风险外,还要经常面临自然灾害的风险,加上农户缺乏有效的抵押物,农民对支农贷款认识不深,使用不够积极,因此信贷支农虽一直被寄予厚望,但从目前情况看,支农贷款的发放情况并不理想,农村经济仍显欲振乏力.究其原因主要有三:  相似文献   

7.
<正>2006年以来,农业发展银行云南省分行营业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强农惠农和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按照总行"一体两翼"多方位、宽领域支农格局转变要求,积极拓展信贷支农空间,在积极稳妥做好粮油信贷供应,维护当地粮食安全和粮食市场稳定基础上,大力支持了包括农村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增加农业投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等要求。近几年,农发行基层行认真落实党和国家关于“三农”和金融工作的大政方针,以支持新农村建设为己任,积极拓展业务空间,加快有效发展,信贷支农取得明显成效。但是在实践中,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探讨解决。  相似文献   

9.
农村信贷工作的新课题农业银行、信用社积极开拓信贷支农的新领域,支持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农村信贷工作的新课题。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农村信贷工作的重点应该是: 一、支持科技兴农。农村信贷支持科技兴农,首先要支持已经研究成功的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其次是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科学技术服务。当前农村迫切需要科学技术,而大量科技成果在农村又难以推广运用,其重要原因有两条:一是科学技术输入农村的渠道不畅;二是缺乏科学技术在农村生根的  相似文献   

10.
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拓展农业发展银行支农领域,加大政策性金融对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信贷支持。”本文针对新疆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农发行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贷款信贷支持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1.
去年以来,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农村信用联社广泛开展以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基地、中小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大户为载体的“五个一”信贷支农工程,将信贷支农服务工作向纵深推进,收到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2.
陈飞 《海南金融》2001,(10):41-43
自1999年以来,人行三亚市中心支行认真贯彻落实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关于加大力度支持农村、农业和农户的金融政策,积极运用支农再贷款,引导和支持辖区农村信用社加大支农信贷投入,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但是,在支农再贷款的运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武建平  李枫 《中国金融》2003,(18):37-38
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以及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中国农业银行有60%的网点、60%的人员和60%的主体信贷资产分布在县及县以下,是农村中高层次商品经济融资的主渠道,并且多年来在信贷支农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农业银行把巩固、发展农村市场列为银行发展的重大经营战略之一,提出一要支持农村产业化经营与龙头企业,二要支持农村小城镇建设,三要办好扶贫贷款。为此,本刊特推出“专题:信贷支农新布局”栏目,刊发一组如何做好信贷支农工作的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中国金融》2003,(18):29-31
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以及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中国农业银行有60%的网点、60%的人员和60%的主体信贷资产分布在县及县以下,是农村中高层次商品经济融资的主渠道,并且多年来在信贷支农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农业银行把巩固、发展农村市场列为银行发展的重大经营战略之一,提出一要支持农村产业化经营与龙头企业,二要支持农村小城镇建设,三要办好扶贫贷款。为此,本刊特推出“专题:信贷支农新布局”栏目,刊发一组如何做好信贷支农工作的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钟农 《中国金融》2003,(18):31-33
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以及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中国农业银行有60%的网点、60%的人员和60%的主体信贷资产分布在县及县以下,是农村中高层次商品经济融资的主渠道,并且多年来在信贷支农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农业银行把巩固、发展农村市场列为银行发展的重大经营战略之一,提出一要支持农村产业化经营与龙头企业,二要支持农村小城镇建设,三要办好扶贫贷款。为此,本刊特推出“专题:信贷支农新布局”栏目,刊发一组如何做好信贷支农工作的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云河 《中国金融》2003,(18):34-36
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以及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中国农业银行有60%的网点、60%的人员和60%的主体信贷资产分布在县及县以下,是农村中高层次商品经济融资的主渠道,并且多年来在信贷支农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农业银行把巩固、发展农村市场列为银行发展的重大经营战略之一,提出一要支持农村产业化经营与龙头企业,二要支持农村小城镇建设,三要办好扶贫贷款。为此,本刊特推出“专题:信贷支农新布局”栏目,刊发一组如何做好信贷支农工作的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农业信贷担保是改革和完善农村金融管理体制、降低农业生产经营风险的重要内容,也是创新财政支农方式、发挥财政支农作用的重要途径。在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农民增收"六大行动"的新形势下,深入研讨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有关问题,探索财政扶持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的思路,有利于实现财政支农体制机制的创新,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财政支农工作能力和水平,从而更好地为我省"三农"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在财政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山东各级财政把农业信贷担保作为创新财政支农机制、破解农业融资难题的有力抓手,积极推动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工作有序快速健康发展,有效增加了农业农村金融供给,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了更多的"源头活水"。一、夯实制度基石,构建农业信贷担保的"四梁八柱"(一)建立健全农担管理机制联合省农业农村厅、省金融办等4部门成立山东省农业信贷担保工作指导委员会,指导推动工作开展,形成推进合力。  相似文献   

19.
陈江喜 《浙江金融》2005,(11):60-61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和浙江省委1号文件精神,认真落实今年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继续加强对"三农"的信贷支持的要求,进一步加大金融支农工作力度,促进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努力实现农民增收和建设农村和谐社会的工作目标,最近我们对衢州市信贷支农情况开展了一次专题调查.  相似文献   

20.
解决"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全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的提高需要大量资金.受我国农民收入水平低、财政资金有限的影响.金融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肩负着历史的重任.为此,充分研究"三农"发展的特点,总结信贷支农工作的经验教训,分析农村金融的供给与需求,从体制设计和业务开展上提高对农村金融的供给,加大信贷支农的力度,是金融业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本文详细研究了信贷支农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