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采用2005年7月至2008年9月之间的日数据,利用VaR模型对我国汇率、利差和股价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面,名义汇率、股价和利差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人民币的升值伴随着本国股价的上涨,中美正利差的扩大伴随着人民币汇率的升值;无论是从短期还是从长期看,汇率变动和利差变动单向地构成股价变动的Granger原因,此外,利差变动短期内还是汇率变化的单向Granger原因。  相似文献   

2.
随着美联储激进加息,而我国“以我为主”维持货币政策稳定,中美利差持续贴水引发了市场对汇率影响的讨论。文章就美元、人民币利差与汇率趋势背离的话题展开分析,冀望通过对背离情况的探讨找出人民币汇率与中美利差变动的一丝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基于2005年8月—2010年6月之间中国股市和中美汇率数据,对我国股票价格与汇率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文章以利差作为外生变量,结果表明股价同汇率有正相关关系,从而验证了流量导向理论。与前人文献研究结论一样,股价同汇率两者之间的关系非常微弱。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非线性平滑转换模型研究了2000-2011年中美名义汇率与名义利差之间的动态非线性关系.研究发现:中美名义汇率与名义利差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汇率对利率的影响呈现出非对称性特征。当名义汇率在7—8之间时,汇率的变动会引起两国利差的较大变动;当人民币被高估或低估时,汇率对利率的影响程度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5.
文章回顾几轮中美利差缩窄经过,分析利差倒挂对国内经济的影响路径,认为中美利差缩窄以及汇率波动不会成为货币政策的掣肘,货币政策需坚持“以我为主”的基调稳定汇率与利率。文章进而阐述了中美利差波动和政策分化背景下的大类资产配置策略。  相似文献   

6.
受中美经济周期的错位以及美联储为了应对通胀而采取的激进紧缩政策影响,多个期限的中美国债利差出现倒挂。文章通过梳理利差波动对汇率影响的机理,回顾中美利差波动对人民币汇率影响的历史经验,发现利差对汇率的影响存在总体不显著,但影响逐步增强的特点。随着下半年影响中美利差的两大条件产生变化,人民币汇率有望获得支撑。  相似文献   

7.
缪延亮  郝阳  费璇 《金融研究》2021,494(8):1-21
一般认为跨境资本流动由利差决定,政策制定也强调利差对资本流动的指示意义。但本文发现,中国跨境资本流动历史上主要是由套汇而非套息资本决定,且套汇的显著指标是多边美元指数(DXY)而非人民币兑美元双边汇率,我们把这一现象称之为“中国的跨境资本流动之谜”。我们提出,汇率影响大于利率且多边汇率影响大于双边汇率的原因在于人民币兑美元双边汇率历史上波动幅度较小,及时和充分反映中美基本面的分化还不够。美元指数是市场指标,能够预示人民币兑美元双边汇率的走势,进而驱动资本流动。进一步研究发现,由于中国经济的外溢效应,中美经济基本面的分化不仅决定中美利差,还在很大程度上驱动美欧、美日经济基本面的分化,进而略有时滞地驱动美元指数。因此,中美利差在统计意义上是美元指数的同步甚至略微领先的指标,从这个意义上讲,政策制定仍要关注利差。随着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中美利差和美元指数对中国跨境资本流动的解释力都会边际减弱。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国际游资流动的动因分析,选择将人民币汇率预期、中美利差、上证指数作为影响国际游资的关键因素。首先借助灰色关联度分析来界定国际游资与这三个因素之间的关联程度,结果表明国际游资与这三个因素之间的关联程度很大,可以通过这三个因素来分析国际游资的规模变动情况。接下来通过脉冲响应图看出,如果给中美利差一个冲击,其对国际游资的冲击程度不是很大;若给人民币汇率预期以及上证指数一个冲击,则在前几期对国际游资的影响程度会逐渐增大,但最终作用会趋于稳定;当给国际游资一个冲击时,它对中美利差、汇率预期、上证指数均会产生一定影响,但是汇率预期和上证指数的持续时间较短,利率的影响则具有很长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9.
对人民币汇率的因素进行时问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的结果表明,外汇储备、中美利差和通货膨胀率之差对人民币汇率的冲击影响显著,国内货币供应量和国外直接投资则对汇率的影响较弱.利用VAR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进一步阐明各因素变化对[率波动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0.
国际资本流动背景下人民币汇率的均衡水平及短期波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从国际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均衡的角度出发,通过建立包含中美利差和体制转型因素的人民币汇率的行为均衡汇率模型,测算了人民币汇率的均衡水平及错位程度,并利用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宏观经济基本面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分析表明:从1997年~2007年,人民币汇率并未显著偏离其均衡水平。生产力发展水平、外国直接投资、贸易条件、国有企业比重在长期和短期内都对人民币汇率产生正向冲击,而开放度则表现为负向冲击。政府支出在长期内对汇率表现为正向冲击,而在短期内表现为负向冲击。中美利差在长期内导致人民币汇率贬值,但在短期内表现为显著的正向冲击。本文建议我国政府控制人民币的升值幅度和速度,密切关注资产价格,并采取利率等多种政策工具收紧流动性。另一方面,货币当局应加强对非法跨境套利资本的打击力度,以避免大规模国际资本流动对人民币汇率造成重大冲击。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中国2007年9月~2014年10月汇率与利率相关数据,对抛补利率平价在人民币远期汇率形成中的有效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在中国,2012年后利率平价理论由过去的无效转为逐渐发挥作用,境内外利差与汇率形成之间的内在联系越发紧密;尽管如此,实际远期汇率与利率平价下的远期汇率仍存在一定偏差,这意味着资本管制政策仍然有效;最后,本文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并对未来的政策制定做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观点摘编     
<正>陆磊:外汇市场前沿性决定了储备第一性2月16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陆磊在"中国经济50人论坛2019年年会"上表示,外汇市场的前沿性决定了储备的第一性。"保储备"还是"保汇率"是一个伪命题,外汇储备在系统性风险中有逆周期缓冲作用,然后才有汇率稳定、本币流动性的可置信度。陆磊表示,2019年,我国面临的外部冲击溢出风险包括中美利差收窄。2018年以来,美联储渐进式加息,我国货币政策稳健中性,保持着低通胀率、低利率。中美利差持续收窄,中美1年期国债利差于2018年11月初出现倒挂,截至2019年2月12日,达到-24.47个基点。陆磊提出三点延伸性思考来面对外部冲击。第一,新兴市场  相似文献   

13.
购买力平价理论经常被各国作为汇率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汇率决定理论。从1997年1月至2007年1月,我国汇率制度较为稳定,经济发展较为平稳,因此本文以这10年间的人民币兑美元名义汇率和中美两国消费者价格指数为样本,对其进行协整检验。结果表明,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被购买力平价理论所解释,但中美两国物价指数对人民币名义汇率的影响并不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4.
购买力平价理论经常被各国作为汇率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汇率决定理论。从1997年1月至2007年1月,我国汇率制度较为稳定,经济发展较为平稳,因此本文以这10年间的人民币兑美元名义汇率和中美两国消费者价格指数为样本,对其进行协整检验。结果表明,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被购买力平价理论所解释,但中美两国物价指数对人民币名义汇率的影响并不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中美利率与汇率联动关系的实证研究:2005~2008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经济金融全球化的今天,尤其伴随我国金融业全面开放、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逐步推进,中美利率与汇率联动关系的研究显得日益重要。本文在借鉴经济学有关利率和汇率联动关系的理论模型和传导机制的基础上,运用计量经济学理论模型和统计软件Eviews5.0,通过对利率与汇率经济变量的平稳性检验、协整关系检验、因果关系检验、冲击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检验,较为全面地对中美利率与汇率的联动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实证分析,我们发现中美利率和汇率在长期内存在协整关系,但短期联动关系不足,我国应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积极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使我国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相互协调,促进宏观经济向内外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6.
2022年以来,美国国债收益率快速上行,4月份中美利差开始倒挂,引起市场广泛关注。中美国债利差是中国和美国宏观经济走势、货币政策取向、通货膨胀变化等各种因素同步或错位、一致或分化的综合反映。文章认为中短期内中美利差或将持续倒挂,且倒挂幅度存在震荡走升的可能,或将对资产价格、跨境资本流动和人民币汇率产生影响;金融机构应加强宏观研判,做好微观安排,努力使风险研判与应对走在市场曲线前面。  相似文献   

17.
中美利差的长期决定性因素是中美两国的经济基本面差异。中美货币政策分化会加剧中美利差的短期波动,但短期波动行情最终会回归于由中美经济基本面差异主导的长期走势中。2020年,中美利差走高引发齐界关注。本文聚焦中美10年期国债利差,结合索罗(Solow)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与现实影响因素,构建长端收益率决定框架,并基于该框架对历史中美利差在不同阶段呈现的走势进行分析,旨在为中美利差的进一步研究捉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市场预期及其影响因素与人民币汇率波动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括市场预期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论框架,在此框架下研究了这两类因素与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关系。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对此理论框架进行实证,得出的结论是:市场预期是推动人民币汇率在2001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走强的重要因素。中国人民银行外汇市场干预活动、上一期人民币汇率、中美利差变动和2005年人民币新汇率制度改革等因素在不同方向上改变了市场预期,从而间接影响了人民币汇率走势。  相似文献   

19.
人民币利率-汇率联动协调机制的实证分析和对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率、汇率是货币市场与外汇市场的调节工具和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两者之间相互联动相互协调。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性不仅取决于利率政策或汇率政策,而且取决于利率-汇率联动协调效应。加强利率-汇率联动协调是实现我国内外经济均衡的重要途径。文章首先分析利率-汇率联动协调机制的M-F-D模型,然后建立计量模型对人民币实际汇率和中美实际利差进行实证分析,进而分析我国偏离M-F-D的现实和原因,最后提出增强人民币利率-汇率联动协调机制、实现我国经济内外均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开放经济下的两国模型,构建了数字货币参与货币供求情况下的货币政策差异(利差和汇率)与数字货币量价的数学关系式。通过定性和定量的方法,验证两国模型中的变量关系和量化冲击效果。得出结论:(1)通过识别中美利差舒适区,发现比特币交易活跃,中美利差与比特币量价具有同向趋势,中美利差的影响具有时变特征,其中交易量表现的冲击效用更为显著;(2)由于比特币人为操纵的交易习惯,造成了汇率对比特币量价影响的差异。主要建议:(1)深入研发尝试发行锚定人民币的数字稳定货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2)积极应对数字货币发展对金融市场和监管格局的挑战,完善监管体系,维护金融安全;(3)长远布局,发挥以人民币为锚的数字稳定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的国际公共品金融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