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金融自由化和放松金融管制的趋势下,银行危机的频率和成本都大幅增加,金融系统的稳定成为各国和国际金融机构普遍关注的焦点.薄弱的公司治理是金融危机,特别是近年来爆发的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增强我国银行业及金融系统的稳定,必须完善银行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形成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简要回顾金融危机对银行业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对金融危机产生根源的各种观点进行评述.提出了应基于更微观层面的公司治理视角来研究危机爆发原因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本文系统考察了金融危机暴露出的银行业公司治理中存在的缺陷.最后结合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及中国实际提出了有针对性地加强银行业公司治理机制建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我国金融系统的结构特征入手,针对金融危机中我国银行业表现的国际对比和历史对比,讨论了金融系统环境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我国银行业绝对收益指标表现突出,但是其背后是相对收益指标的严重落后,这是金融系统结构失衡的具体表现.金融危机后的银行业转型路径应该包含扭转金融系统失衡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中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司治理一直是国际上方兴未艾的研究课题.尤其是1990年代末的东亚金融危机和近几年美国的公司丑闻更加深了人们对公司治理的关注。对处于经济转轨时期的中国而言,如何结合实际,构建出行之有效的公司治理模式已经成为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无法逾越的、意义极其重大的研究课题。在中国,银行业占据了90%以上的金融资产.  相似文献   

5.
此次金融危机表明,部分央行在维护金融稳定方面面临着严峻的不同寻常的挑战。近年来,世界主要地区和国家已通过或正在进行金融稳定政策设计和相关治理安排的立法。  相似文献   

6.
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全球金融治理改革成为研究的热点。全球治理的研究以前多集中在国际政治的范畴,从金融角度进行分析的文献不多。从金融角度讨论全球治理的文献多集中在2008年后,许多概念和理论并没有统一起来,相关题目也较分散。本文试图对全球金融治理及其改革的文献做一系统梳理。  相似文献   

7.
胡晓 《上海金融》2008,(1):68-71
本文在简要回顾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泰国政府和银行业为加强银行公司治理而采取的措施基础上,分析了泰国银行业公司治理的现状与不足,并应用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对泰国银行业公司治理的改革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银行体系的稳健高效是金融稳定的关键所在。完善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是银行体系稳健高效的重要微观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银行体系保持了基本稳定。但公司治理方面的缺陷也造成了商业银行的一系列突出问题,对金融长期稳定带来负面影响。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步伐,继续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将是金融改革过程中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9.
企业融资与治理结构视角下的金融脆弱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企业融资与治理结构的视角出发研究金融脆弱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此进行了理论探讨,并提出了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图。在此基础上,以东南亚金融危机为例,进行了具体分析和讨论。研究表明,危机前东南亚国家不合理的企业融资体系以及公司治理结构是危机发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这对我国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从微观主体出发研究我国金融稳定内在机制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应该继续深化市场化改革,加强股权和债权约束,进而促进经济金融的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0.
中西方银行业金融创新比较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银行业全面开放的背景下,金融创新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金融创新既是促进金融发展的主要力量,也是带来金融风险、导致金融不稳定的重要因素,金融创新及其风险防范问题是目前金融危机背景下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着重对西方发达国家银行业金融创新的历史演进进行梳理,并对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的总体状况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从而为我国的银行业金融创新提供理论指引。  相似文献   

11.
过去30年里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内此起彼伏,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凸显,研究与评估金融脆弱性对防范金融危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金融脆弱性与金融压力、金融危机的分类及相互关系、金融脆弱性评估原理、国际金融评估和银行业监测情况等方面,引介了国际上的相关理论和国际金融机构的研究成果,论述了国际金融评估监测情况和中国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业的金融脆弱性现状,阐述了应对我国金融脆弱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鉴于银行在一国经济中的重要金融中介职能,以及银行自身控制风险和保障存款人资金安全的需要,银行公司治理对于国际金融体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帮助各国银行业监管机构推动本国银行业机构采用稳健的公司治理做法,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2006年2月发布了《加强银行公司治理》的监管指引。为了确保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取得实效,2006年4月18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印发了《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及相关监管指引》。鉴于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审计的理念、独立性、客观性和审计效果等方面存在一些显的缺陷和不足,银监会制定并发布了《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审计指引》,自2006年7月1日起实施。本试图以上述三个《指引》为主线,就内部审计在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围绕完善农业银行公司治理目标对如何深化审计体制改革、发挥农行内部审计职能等问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3.
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与信用的特殊的高风险企业,是一国经济金融的命脉。与普通的工商企业相比较,基于银行业"三高一低"的内在特点,其公司治理具有特殊性,并已凸显为关系到全球经济金融稳定与发展的  相似文献   

14.
高凌云 《时代金融》2012,(11):23-25,27
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破坏力已经让全世界心有余悸,金融稳定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由于金融体系和经济运行的不稳定是内生的,金融体系是复杂多变的,那么在金融体系结构分析的基础上来研究金融结构与金融稳定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将已有的金融结构划分归纳为金融组织、金融资产结构、银行业结构,会更好地反映金融体系的特征,以此来分别综述该种结构和金融稳定的关系,得出维持金融稳定的结论,能对实践产生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高凌云 《云南金融》2012,(4Z):23-25
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破坏力已经让全世界心有余悸,金融稳定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由于金融体系和经济运行的不稳定是内生的,金融体系是复杂多变的,那么在金融体系结构分析的基础上来研究金融结构与金融稳定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将已有的金融结构划分归纳为金融组织、金融资产结构、银行业结构,会更好地反映金融体系的特征,以此来分别综述该种结构和金融稳定的关系,得出维持金融稳定的结论,能对实践产生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完善银行治理结构出发健全银行内部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金融大案要案时有发生,银行业大量的不良资产形成了潜在的金融风险。解决内控失灵、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在加入WTO后银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更凸显出迫切性和紧要性。笔者认为.发挥一个良好的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机制的结合点的作用.从完善银行治理结构出发,健全银行内部控制,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2004年是中国国有银行业的变革年、改制年,包括《金融论坛》在内的许多刊物都刊登了不少有关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方面的文章,对这个问题的探讨也是众说纷纭、各持其词。当然,对于如“完善公司治理需建立有效激励约束机制、加强信息披露”等问题,大家已形成共识;但仍有许多问题,如“公司治理是否应股改先行”、  相似文献   

18.
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恶化,以金融界为代表的反对者认为公允价值计量会对整个金融稳定产生不利影响。实际上,公允价值计量对金融危机只是起到一个放大的作用,而并非金融危机的根源。信贷危机的根本原因是公司治理的失败,过度的短期化行为以及金融机构内部和管理层与股东之间问责制缺位是问题的核心所在。公允价值不仅是计量金融工具的唯一可行方法,更提高了财务报告的信息含量,应完善基于金融稳定的公允价值计量方法,发挥会计的风险揭示功能,以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9.
从全球金融危机看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的进一步发展问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金融创新是国际银行业发展的持续动力,随着我国银行业改革开放的深化,我国商业银行对金融创新的重视和参与程度也越来越高。但是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却反映出国际银行业在创新过程中的一些严重问题,为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提供了一些启示。本文对国际银行业近年来的金融创新进行了反思,总结了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的现状,并对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银行业金融创新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创新既是国际银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中国银行业融入世界经济金融体系、提升整体实力的客观要求。本文首先从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创新的背景出发,总结了世界银行业金融创新的主要特点和趋势,然后重点对中国银行业金融创新的物质基础和制度基础进行分析,并指出中国银行业金融创新的主要问题,最后本文结合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金融监管的新理念,对中国银行业金融创新与未来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