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河南省近5年来不同类型企业贷款数量以及利率水平的趋势分析和数据生成结构突变点检验,描绘了中小企业信贷扩张的"尝试-压力-拓展"路径,认为2009年"天量信贷"为中小企业贷款增长提供了契机;持续上行的负债成本是银行维持和扩大中小企业信贷规模的动力;中小企业信贷资产质量保持稳定是银行扩大对其信贷投放的关键。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提出了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保持一定的经济发展速度和适度宽松的融资环境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刘冰 《现代金融》2008,(12):48-48
一是提高认识,发挥主动性。要建立中小企业营销业绩与薪酬相联系的激励机制,通过权、责、利对等的激励约束机制.切实调动营销人员拓展中小企业信贷市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制订与中小企业发展相适应的信贷体系。针对中小企业的特点,逐步完善信用等级评价指标体系,完善中小企业信贷机制。三是创新中小企业贷款产品、改进金融服务。针对市场发展新趋势、新动向,研究开发适合中小企业的金融产品.如开办小额抵押贷款、个人生产经营性贷款等多种信贷业务。扩大企业贷款的选择范围。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对保山市中小企业产出的作用环节分析入手,认为信贷渠道对保山市企业的作用条件和大小更加充分、显著,并结合企业融资结构理论对中小企业银行借贷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然后从银行、企业双方关于贷款的成本—收益角度给出一个贷款利率定价模型及相关推论。最后,结合实证分析结论、模型推论提出政策建议,以期更好的推动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面临着贷款难的问题,而"信贷工厂"的出现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了新的思路。文章从贷款标准化流程化出发,探讨了"信贷工厂"模式的优势,并分析了该模式未来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性。  相似文献   

5.
贷款难、担保难是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尽管政府和银行采取了很多措施,但都没有依靠内生性的信贷机制,因而没能真正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题。"中小企业贷款的法定代表人保证担保制度"以法定代表人作为中小企业贷款的保证担保人,能够有效激发中小企业发展动能,避免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诸多问题,既有利于银行拓展中小企业信贷市场,又有利于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题。  相似文献   

6.
贷款难一直是影响中小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本文从信贷博弈的视角,对银行的信贷决策和企业的守信、失信行为进行了分析,认为银企信息不对称是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形成的根本原因,银行交易成本、管理成本和维权成本相对较高,且预期收益相对较低而不确定导致信贷配给效率低,是中小企业贷款难的直接原因,并据此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强有力的支特,"融资难"日益成为其进一步发展的巨大障碍.中小企业融资的最大特点是"信息不对称",由此带来信贷市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问题,商业银行的审查监督成本和潜在收益不对称,降低了它们在中小企业贷款方面的积极性.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信用观念薄弱,偿债和抵押担保能力差的问题.因此,本文从我国金融环境,商业银行信贷机制以及担保体系的构建等三方面着眼并进行讨论,力图打破中小企业的融资瓶颈,解决其贷款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我国小额信贷商业化推广后在快速发展同时产生了"目标漂移"现象。小额贷款公司逐利性动机太强,倾向于选择中小企业,贷款被中小企业大量吸收,三农由于对资金缺乏有效需求而被小额贷款公司忽视,这是造成"目标漂移"现象的重要原因。将发展社会企业作为小额信贷主体,帮助三农增强综合实力,是小额信贷事业坚持服务三农政策初衷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9.
中小企业信贷融资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近年来,黑龙江省辖内银行积极拓展绩优中小企业信贷市场,对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力度不断加大。但随着企业资金需求的增加与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加强,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紧张、信贷融资难的问题愈加突出。中小企业信贷融资总量不足,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余额仅占全部贷款余额的30%左右,贷款户数仅占中小企业总户数的10%左右,80%的中小型企业和民营企业存在流动资金紧张问题,  相似文献   

10.
加大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改善中小企业贷款难的现状,如何大力促进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是目前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双方都亟待解决的问题。截止2006年末,沈阳市共有中小企业约20余万户,其中有约10%即2万余户的企业与金融机构有信贷业务关系。全年沈阳  相似文献   

11.
一、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贷款风险控制较好 (一)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增强。从贷款规模来看,企业贷款总规模减少,但中小企业贷款规模增加。以内蒙古农业银行、内蒙古建设银行、内蒙古银行和包商银行为例,四家银行2011年全部企业贷款规模为277.14亿元,同比下降24.49%,  相似文献   

12.
分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贷款需求方面的差异以及我国小银行给中小企业的贷款优势,试图说明1大型银行、中型股份制银行以及小银行各自有自己的贷款作用边界,并进一步说明小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是相匹配的。  相似文献   

13.
陈志高 《浙江金融》2006,(10):11-13
信贷配给是指由于利率上限、市场准入等制度制约和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等原因信贷不能满足所有的借款人.一些借款人只能得到部分贷款或不能得到贷款。信贷配给往往发生在中小企业,一方面是由于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企业规模、管理水平、组织形式、信用记录、资产价值认定等方面较大企业存在的劣势.另一方面是由于包括金融机构、金融政策、金融市场、金融环境等诸多方面的金融发展与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不相适应。  相似文献   

14.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配置过度集中于某些大企业和行业,而以中小企业为代表的某些群体却处于融资困境。基于前景理论,通过构建我国商业银行贷款经理人的信贷决策模型并用实例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前景理论在描述我国商业银行信贷决策行为时优于期望效用理论,能够更好地描述商业银行贷款经理人的信贷决策行为,并得出如何设计有利于中小企业获得贷款的绩效评价指标框架的思路,为解决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决策偏差给出了可行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金融纵横》2008,(8):49-53
当前中小企业特别是微小型企业贷款由于诸多因素影响,贷款难现象普遍存在。马鞍山农村合作银行开展的“微小贷款”业务是为小企业或微型企业和城乡个体工商户开办的一项信贷融资服务,发展势头很快,取得明显成效,并首次把微小贷款业务引进农村。本文对“微小贷款”的模式、效应进行了探讨,指出“微小贷款”作为一种创新的信贷方式,对缓解小企业贷款难有一定的作用,对其它商业银行开展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临汾市中小企业对区域经济的贡献已占据到了半壁江山,辖区各金融机构依照"有保有压"的宏观调控政策和"区别对待,择优扶持"的信贷原则,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为全市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受国家宏观政策调控、区域经济发展、金融生态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金融机构信贷支持与中小企业信贷需求之间存在盲点,即空位区域,以致一度出现了"中小企业借款难,金融机构难贷款"的经济现象。本文选取了三个样本县为案例,分析了临汾市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提出了通过对融资机制的改造,实现中小企业融资结构优化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7.
钱龙 《金融论坛》2019,24(5):32-45
本文运用中国某省2011-2016年间近100万笔信贷数据,考察利率市场化对企业信贷成本的影响。结果显示,利率市场化加剧银行之间市场竞争,考察利率市场化的影响不仅需要区分企业特征因素,还要考察不同类型贷款的差异。从企业视角看,利率市场化利于缓解银行对企业的"套牢"问题,降低大企业和高资信企业信贷成本,但会增加普通中小企业信贷成本。从银行视角看,利率市场化对企业信贷成本的影响与贷款契约有关,贷款期限会弱化利率市场化对增加企业信贷成本的影响,且不同类型银行的差别化定价策略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贷款难是制约中小企业和农户发展的瓶颈,如何有效地联结贷款供需双方,实现经济与金融发展的双赢要靠金融创新。"协会+公司(农户或个体)+联保+银行"信贷模式(以下简称联保基金贷款模式)这种新的信贷产品,对缓解中小企业特别是欠发达地区贷款难问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降低了银行的贷款风险,将银行、行业协会和中小企业有机结合成一个整体,三方共同受益,这是一种信贷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19.
中小企业贷款难:一个基于信贷决策模型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信贷配合理论为基础,结合我国当前实际,融入抵押品价值、抵押清算成本、银行信贷审查成本等因素,分析得出结论:在信息不对称的信贷市场,信贷配给是银行理性选择的结果;中小企业在银行信贷配给中将处于不利地位,导致其贷款难问题。并在文末对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一直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因素,为了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我国的商业银行开始实行贷款决策流程化和标准化的"信贷工厂"模式。本文主要对信贷工厂在我国应用的相关问题进行解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