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张楠 《财会学习》2005,(5):58-59
2000年4月份,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一或有事项》准则,对或有事项的确认、计量和披露作出了规范。本文拟就或有事项确认为负债时的会计核算及相关信息的披露作探讨。  相似文献   

2.
试谈或有事项确认为负债时的会计核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年4月份,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准则,对或有事项的确认、计量和披露作出了规范。本文拟就或有项确认为负债时的会计核算及相关信息的披露作探讨。  相似文献   

3.
谈谈或有事项及其审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已于去年7月1日起在所有企业中实施.该准则比较全面地规定了或有事项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本文拟就或有事项的审计谈几个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4.
或有事项是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一种状态,其结果须由未来不确定事件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正是由于或有事项是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一种状态,其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和“待证实性”,并且产生影响的不确定因素是不能由企业珲的,所以,对这种“或有”的确认和披露要求,便需要相当的观念意识,需要不同程度的职业判断和审慎标准。因此,或有事项准则能显现出一国准则背后所特有的文化特征和观念差异,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有“或有事项准则”,这一准则的颁布实施,对于规范或有事项会计核算,以及提升相关信息披露质量,提高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龙甓具有积极而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我国财会工作中,对或有事项认识不到位,其确认、计量在一定程度上还要依靠财务人员主观判断,其运用尚存在不够全面的问题。面对会计实务中面临的或有事项问题琛入探讨和研究,规范或有事项确认、计量,才能确保现代企业经济利益的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6.
2000年4月我国首次制定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并于2000年7月1日起施行。2006年2月在制定新的准则体系中,对此准则又进行了修改,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13号——或有事项》。或有事项包括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或有资产的内涵,诸如对方侵犯了专利权而起诉赔偿请求预计,对方造成污染而起诉赔偿请求预计等等。我国目前不确认核算或有资产事项。或有负债即预计负债,确认的一个基本前提是企业承担的现实义务,两个条件是:履行该义务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的计量。常见的或有负债主要包括未决诉讼或仲裁、债务担保、产品质量保证、预计商业承兑票据贴现损失、承诺、亏损合同、重组义务、环境污染、固定资产和矿区权益弃置义务等。本文依据《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13号-或有事项》,提出了注册会计师对预计负债的审计依据、方法和具体会计处理方式,并说明了各种情况下预计负债的确认、估价、计提和转销问题,为审计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张朝东 《会计师》2012,(11):51-52
<正>在我国,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融资渠道的多样化和财务关系的复杂化,企业所面临的或有事项越来越多。本文针对目前企业在或有事项确认和披露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审计人员在执业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探讨了或有事项  相似文献   

8.
1975年3月,FASB颁布《SFAS 5:或有事项会计》。该准则包括引言、会计与报告标准、附录A、B、C五个部分,对或有事项的确认、计量、披露等做出了系统的规定。SFAS 11、SFAS 112和SFAS 114分别对SFAS 5的内容进行了局部补充。  相似文献   

9.
会计基础理论在或有事项具体准则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或有事项准则的具体运用为出发点,分别探讨会计假设、会计原则在或有事项具体准则的体现,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在或有事项具体准则的总体体现以及运用统计分析我国或有事项具体准则上市公司实施效果,采用理论分析与数据统计相结合的方法,以期规范和引导企业或有事项业务的处理和披露。  相似文献   

10.
财会字[2000]6号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规范企业或有事项的会计核算及相关信息的披露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我们制定了《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现印发给你们 ,请布置所属企业从2000年7月1日起执行。执行过程中有何问题 ,请及时函告我部。附件 :1.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2.《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指南(略 )财政部2000年4月27日附件1 :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引言1.本准则规范或有事项的会计核算及相关信息的披露。2.本准则不涉及债务重组、建造合同、所得税、保险合同、终止营…  相似文献   

11.
戴勇 《新理财》2005,(12):54-57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面临的诸如未决诉讼、未决仲裁、票据贴现、债务担保等“或有事项”越来越多。或有事项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正确处理、合理披露或有事项越来越受到广大投资者和管理层的重视。本文以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为指导,通过对四川长虹或有事项处理的分析,就或有事项在我国企业中的正确运用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2016年,我国颁布了新审计报告准则,准则中要求添加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就目前来看,我国对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还处在初级阶段,对关键审计事项进行披露时还存在不足之处。本文对新审计报告准则下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进行了研究,并且分析了在关键审计事项披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2000年4月我国首次制定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并于2000年7月1日起施行.2006年2月在制定新的准则体系中,对此准则又进行了修改,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13号--或有事项>.或有事项包括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或有资产的内涵,诸如对方侵犯了专利权而起诉赔偿请求预计,对方造成污染而起诉赔偿请求预计等等.我国目前不确认核算或有资产事项.  相似文献   

14.
企业的或有事项可分为有利事项和不利事项,在会计处理时,应按照谨慎性原则进行处理:——对有利事项(即或有资产)不应确认;如果很可能导致未来经济利益流入企业,可以披露;否则,一般不作披露。——对不利事项(即与或有事项相关的义务)有两种处理方式,即确认为负债或者或有负债。1、如果与或有事项相关的义务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应确认为负债:该义务是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该义务的金  相似文献   

15.
财政部在2000年6月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它使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本文试从谨慎性原则角度讨论或有事项准则对我国会计理论结构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周英虎 《上海会计》2010,(11):27-29
或有事项准则是为了规范企业相关经济事项的会计处理,提高会计信息的披露质量而出台的一项企业会计准则。但是就或有事项的定义及相关的一些问题仍然存在着值得商榷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本文拟就四个与或有事项有关问题谈点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胡念梅 《上海会计》2002,(10):23-23
或有事项的后续会计影响,是指当或有事项满足负债的确认条件,企业又对其进行了确认的情况下,或有事项转化为确定性事项时的会计处理。这一问题或有事项准则没有进行规范,但却是实务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依据现有准则,对其进行探讨。一、或有事项在财务会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前转化为确定性事项在此情况下,应按照“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准则进行处理,按确定结果确认资产或负债。假定甲企业在2000年8月13日向法院提起诉讼,状告乙企业所开发的产品侵犯了其专利权,要求乙企业赔偿其经济损失100万元。至2000年12月31日,法院正在审…  相似文献   

18.
一、或有事项的会计处理(一)或有事项的定义。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或有事项的定义是指过去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其结果须由某些未来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才能决定的不确定事项,按其预计结果可以分为或有负债与或有资产。(二)或有事项的会计处理1.或有事项的确认。《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以下简称《准则》)明确指出,如果与或有事项相关的义务同时符合以下3个条件,企业应将其确  相似文献   

19.
财政部2000年4月27日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是对或有事项进行详细规范的具体会计准则;台湾省则曾在1987年有过一个《财务会计准则公报-或有事项及期后事项之处理准则》。两者都是对或有事项的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披露进行规范的会计准则,但却存在很多差异。而其中最根本的差异在于两者所依据的会计报表基础观念不同,企业会计准则依据的是资产负债观,财务会计准则公报依据的是收入费有观。这两种观念的主要区别在于资产负债观视会计为一种计量资产和负债的手段,其目的是通过定期和经常地估价来计量各项资产和负债的价值乃至整个企业的价值,因此认为企业净资产的保持和增值是衡量企业的主要指标,并通过资产负债表加以反映,损益表的确定仅是计价过程的一个副产品。而收入费用观则认为收益指标是衡量企业的主要指标,将会计视为一个收入与费用的配比过程,其真正的不在于确定企业的价值,而在于确定一定的时期的收益,资产负债表反映的一定时点上的财务状况。  相似文献   

20.
《税收征纳》2005,(6):32-33
按照《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的规定,如果与或有事项相关的义务同时符合下列条件。企业应当将其作为负债:(1)该义务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2)该义务的履行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3)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符合上述确认条件的负债,在会计核算时,应在确认负债的同时,确认当期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