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声音     
“国际新形势为中国迎来崛起契机。”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认为,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将制造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同时它们的资本却从制造业流向金融业。这种转移带来了贸易逆差。为了能够获得资本项下的盈余以弥补逆差,发达国家彼此之间会产生矛盾,却给中国的崛起带来了契机。  相似文献   

2.
国际收支双顺差下的中国货币政策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特别是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全球的流动更加充分、迅捷,跨国公司出于比较经济优势和在全球配置资源的战略需求,把一些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从发达国家转向了新兴市场国家,而把一些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服务留在了本国。这促成了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对欧美市场的贸易顺差。在这种国际生产力布局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中国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外贸结构和以直接投资为主的利用外资的方式,使得中国处于制造业的终端,承担了许多亚洲国家的转移顺差。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制造业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迅速增长,用很短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长期演进的历程。但是最近几年,中国制造业在国际贸易中却又接连遭遇了一个又一个险恶的困境。2008年,会不会是中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国际化进程的峰顶?中国制造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2008年的金融海啸之后,全球经济整体陷入低迷之中,然而中国却逆势崛起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中中关村引领的科技创新为驱动中国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与此同时,被公认为中国"硅谷"的中关村在科技金融创新建设方面也成绩斐然,"新三板"市场欣欣向荣。而下一步,中关村需要全面升级科技金融创新,抓住中国资本市场开放的契机,加强与台湾经济的合作,借助台湾的资本市场优化高科技企业的资本结构,  相似文献   

5.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以我国为中心的国际产业转移呈现“双向转移”,特别是制造业对外转移较为活跃,一方面附加值较低的产业群向要素成本更低的东南亚国家或地区转移,另一方面高技术产业向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回流。企业主要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向外转移。企业为降低经营成本、获取稀缺资源、获取先进技术以达到利润最大化,是我国当前产业对外转移的动机。此外,制造业低端产能过剩与中高端供给缺乏矛盾加剧产业转移。在此基础上,我国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增加,高精尖进口产品回流国内;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直接投资净流出增加;实际利用外资增速放缓,外商直接投资撤资回流发达国家,导致流出压力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6.
马琳 《金融纵横》2003,(7):24-25
随着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和跨国公司重新调整全球生产布局.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在战略上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我国愈益成为跨国公司生产、制造基地转移的首选地之一。特别是我国沿海、沿江地区由于其地理位置独特已成为国际资本流人的主要地区。  相似文献   

7.
龚婷 《国际融资》2013,(6):23-25
中国不能重蹈欧美国家向外转移制造业导致实体经济"空心化"的覆辙。反之,则应该夯实实体经济基础,利用好产业升级和低碳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契机,提高制造业的科技水平及附加值,打造优势产业,提高中国制造业在地区和全球层面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移民财产转移和遗产转移是资本项目交易的两项基本内容,发达国家对这两项交易基本没有限制,部分发展中国家也放松乃至取消了限制,或有明确的审批规定。过去,中国只允许移民将其境内资产产生的收益购汇汇出或携带出境,其他资本转移项目交易是严格限制的,由于资产的本金部分不能转移,导致个人合法财产出现“非法转移境外”的现象。这不仅没有实现保障国家资本安全的初衷,而且个人通过非法途径将财产转移出境,不仅风险大,有的还增加了成本。2004年11月,人民银行发布了《个人财产对外转移售付汇管理暂行办法》,有媒体评价“适当放松这方面的管制成为中国内地对个人财产转移管理的一项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9.
本文使用1994-2010年中国30个省市18个制造业行业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测算了“九五”至“十一五”三个阶段中国制造业分行业资本配置效率,分析了中国制造业行业间与地区间升级的路径及效果,对股票市场发展在制造业升级中的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中国近十五年来的产业升级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社会投资已从低端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有序转移,地区间产业转移也基本符合产业发展理论,同时,政府的产业调控政策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升级效率仍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0.
金融危机背景下外资入股农村合作金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美欧等国际金融中心的震荡给世界金融投资者带来了恐慌,中国稳定的国内金融体系以及对"三农"政策的倾斜为外资进驻中国农村金融提供了良好契机。以农村合作金融的主体法律制度、社区化发展制度、风险转移补偿制度、系统与集中监管制度吸引国外资本入股农村合作金融,能够充分利用国外金融资本提升农村合作金融的行业信誉和管理水平,并改善其资产状况以实现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美元的持续贬值,大量国际资本从发达国家转移至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巨额资本流入和本币升值的压力。越南发生的金融动荡给予我们警示,巨额短期资本流动会对一国经济金融安全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有必要监管短期资本流动以防范金融危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美元的持续贬值,大量国际资本从发达国家转移至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巨额资本流入和本币升值的压力。越南发生的金融动荡给予我们警示,巨额短期资本流动会对一国经济金融安全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有必要监管短期资本流动以防范金融危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2009年,中国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同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碳排放大国。中国在为世界各国生产大量消费品的同时,却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留在了本国。换个角度说.这实际上也是高耗能、高污染产品的生产由美国、日本及欧洲发达国家向中国转移(亦即碳排放转移)的结果。在此情况下,加强中国对外贸易中碳排放转移问题的对策研究成为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  相似文献   

14.
税收饶让抵免的考察与政策选择(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晓悦 《涉外税务》2001,(11):31-35
随着亚洲和拉美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的迅速崛起,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从一些发达国家流向这些新兴市场国家,从而使自二战以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贸易和投资的流向及构成发生了显著变化。一些发达国家认为,在全球经济格局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应重新考察建立在“发达国家是资本输出国,发展中国家是资本输入国”这一前提下给予发展中国家税收饶让抵免的政策,要求在双边税收协定中取消或限制对一些国家的饶让抵免条款。而发展中国家一直将饶让抵免作为其实施税收优惠以吸引外资的配套措施,坚持要求发达国家给予饶让。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对外谈签税收协定工作既面临着有的发达国家要求中止饶让或到期不再给予饶让的压力,也面临着一些发展中国家要求我国给予饶让的困难。……  相似文献   

15.
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世界制造业也在开始新一轮的转移,给我国制造业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中国制造业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抓住经济全球化提供的机遇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积极融入国际大分工是当前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服务外包竞争方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赵萍 《中国外资》2006,(10):26-27
继国际制造业大规模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之后,近年来出现了发达国家向具有成本、人才优势的发展中国家转移知识型服务产业的新趋势,服务外包成为当前国际服务业转移的新形式。面对日渐繁荣的服务外包业务,巨大的市场容量使其成为发展中国家争相抢食的“蛋糕”.  相似文献   

17.
2008年金融危机带来的实体经济空心化的教训令人警醒,欧美等发达国家也由此掀起实体经济回归潮,纷纷提出以重振制造业为核心的“工业4.0”战略。我们正处在一个由“中国制造”加紧向“中国创造”转变的时代,而已经进入“创造”时代的德国及其他发达国家极可能以科技、信息、资本等方面长期积累的优势,成为新一轮工业革命的主要受益者,从而对我们形成压制。在前三次工业革命落后的我们,不能再错失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发展良机,在工业发展的新节点上,我们需要的是更准确的认知、更详尽的规划以及更有力的实施。  相似文献   

18.
一、中国资本流动怪圈的理论解释 理论界普遍认为,中国资本的不规则流动应归结于美元本位制和过剩的国际资本流动。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间大量的资本流动增加了全球性的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在70年代,发达国家的经常收支占名义GDP的比重为2.2%,总资本流量占名义GDP的2.5%,两者基本保持一致。但到了90年代,经常收支占名义GDP的比重与70年代基本相同,但是总资本流量占名义GDP的比重却达到了  相似文献   

19.
蓝领产业即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上世纪80年代在中国沿海地区盛行,当时是由于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企业因本国土地及劳动力价格等因素,纷纷把产业转移到了中国沿海地区。如今这一产业却转移到了中国大陆地区之间。有关专家预测,自今年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大陆中西部地区大规模性转移的序幕开始拉开,预计未来五年内这种转移将达到高潮。驱动产业西进的直接原因是沿海地区生产成本的上升,这与上世纪80年代世界制造业移人我国沿海地区的本质是一致的。近年来沿海地区土地、劳动力、能源等基本要素供给趋紧,价格不断攀升,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失去了在本地再发展的优势。劳动力资源、土地费用、电、水等能源在中部也比较充裕而且更便宜。中西部庞大的潜在内需市场对于沿海企业来说才是最重要的原因。在中西部投资,可以更方便地接近日益增强的消费群体,以获取利润。而当地企业的产  相似文献   

20.
大国的崛起过程就是逐步获得大规模使用和调控全球资本能力的过程,即成为全球性资本引力中心的过程。全球资本引力中心的地位保证了大国能够持续以低廉价格获得全球资本的支持,从而保证了其崛起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