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是否应该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庆 《新金融》2006,(5):8-10
中国人民银行吴晓灵副行长最近一次的讲话引起了市场对央行在近期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猜测。最新的数据显示“松货币”的状况将有可能转变成“松信贷”,这也许更加重了央行高层的担忧。随着央行票据收益率的上升和超额准备金数额的下降,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有可能成为央行收回过多流动性的低成本工具。如果存款准备金率提高0.5个百分点(即从7.5%提高到8%),对流动性最直接的影响将是收回800-1100亿人民币。流动性的进一步趋紧将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还将改善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但它是一个效力较猛的货币政策工具,这凸显了目前货币政策实施中所面临的困境。较优的政策组合应该具有加快人民币升值和使外汇更方便地流出这些特征,以减缓快速增长的外汇储备,因为这是目前流动性过多的根源。  相似文献   

2.
从去年开始,由于流动性趋紧,银行间存款竞争异常激烈,部分银行存贷比已经突破75%的监管红线,有人开始担心存贷比监管将制约银行的放贷能力。2012年1月,银行存款下降,新增贷款低于预期,市场上对取消存贷比监管指标的呼声又起。为此,本文重点研究了存贷比指标的存在背景,总结了该指标在我国流动性监管体系中存在的原因及其发展情况,指出了存贷比指标所引发的问题并对该指标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2013年第二季度末,随着中国货币政策不断加大紧缩力度,“钱荒”从银行体系内萌生、在资本市场被放大,流通领域内货币相对不足的现状则直接影响实体经济的运行。本文根据对钱荒现象实质的分析,结合当前经济情况,对我国市场流动性趋紧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2013年6月份以来,我国银行间市场资金面快速趋紧,紧张程度为近年来所罕见。总的来看,近期市场流动性骤然紧张的成因可归结为资金总量、资产负债、资金政策和市场预期四个方面,如何缓解资金短缺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商业银行要密切关注市场流动性形势,加强对流动性影响因素的分析和预测,做好关键时点的流动性安排。商业银行应针对税收集中入库和法定准备金缴存等多种因素对流动性的影响,提前安排足够头寸,保持充足的备付率水平,保证正常的支付结算;按宏观审慎要求对资产进行合理配置,谨慎控制信贷等资产扩张偏快可能导致的流动性风险,在市场流动性出现波动时,及时调整资产结构;  相似文献   

5.
股权分置对单个样本公司的波动性指标和流动性指标影响因公司而异,总体上在短期内(即股改前后30个交易日)这一影响不是非常显著,在较长的时期内,这一影响较之短期有显著提高;股改对样本公司价格发现和平均超额收益率有着明显的影响,它主要体现在样本总体平均超额收益率上,股改后的样本总体平均超额收益率明显低于股改前。  相似文献   

6.
《中国货币市场》2014,(1):60-67
2013年,银行间市场整体平稳运行,主要特点是:货币市场流动性趋紧,利率中枢显著抬升;债券市场交易量大幅下降,国债收益率屡创新高;在国际外汇市场表现分化、汇率动荡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总体走强,外汇市场面临一定)争结汇压力,但促进均衡因素增多,成交量较快增长,交易结构进一步改善。银行间市场的创新和开放继续推进,促进了基准利率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交易效率的提高和参与主体的丰富,为加快利率市场化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7.
一、1月份市场回顾2011年的年初行情是在管理层紧缩政策层层加码和投资者极度悲观的预期下展开的。在短短三个月内,央行连续四次调高准备金率并两次提高利率,由于流动性趋紧,上证指数盘整了两个月的支撑位2850点被击穿。央行在1月15日宣布提高准备金率50个基点,上证指数17日暴跌67点,空  相似文献   

8.
自2010年以来,我国已连续多次调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并于2011年9月5日起,将商业银行的承兑汇票、信用证和保函等三类保证金存款纳入存款准备金的缴存范围,加强了银行流动性管理,抑制了信贷过快增长。虽然我国实行存款准备金率差别化管理,农信社存款准备金率低于商业银行,但也是连续上调,达到14.5%,流动性趋紧给信用社经  相似文献   

9.
谢亚轩  闫玲 《银行家》2014,(4):22-25
正分析和预测国内流动性状况,外汇占款无疑是一个重要变量。由于外汇占款与基础货币的变动直接相关,因此从过去的经验看,如果外汇占款增量明显超预期,则国内银行间流动性趋于宽松,利率回落;相反,如果外汇占款的增加量显著下降甚至负增长,则国内银行间流动性趋紧,利率上升。但是,这一大家习以为常的关系从2013年第四季度以来似乎发生了紊乱,一些时期,比如2013年10月至12月,外汇占款明显增加但银行间流动性却日趋收紧,但一些时期,比女如2014年1月,这一关联似乎又恢复如初。2014年3月15日人民币汇率波幅扩大后,预计外汇占款未来的增量将下降,但其对流动性的影响也会因此减弱吗?  相似文献   

10.
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能帮助商业银行决策者科学判断金融体系可能面临的流动性冲击、承压能力及传染性风险,制定恰当的流动性管理决策,可以提高流动性风险管理能力。以城市商业银行为例,假定在存款准备金上升和存款流失的压力测试情景下,通过分析流动性缺口率、备付金率、存贷比等相关流动性指标变化对其影响程度来评估城市商业银行可能面临的流动性风险以及其管理防范流动性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截至2012年4月末,广义货币供给增速再次放缓,新增人民币贷款大幅回落,人民币存款大幅减少;4月,人民币保持微幅贬值,双向波动格局明显一、4月末广义货币供给再次下滑,经济活力不足特征明显1.M2增速微升至12.8%,流动性环境有所趋紧4月末,广义货币供给(M2)88.96万亿元,同比增长12.8%,比上月末低0.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2.4个百分点(参见图1)。同时4  相似文献   

12.
从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看流动性过剩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1994年以来的基础货币和超额存款准备金率这一层次的流动性进行探讨;并认为这一层次的流动性过剩问题已基本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3.
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能帮助商业银行决策者科学判断金融体系可能面临的流动性冲击、承压能力及传染性风险,制定恰当的流动性管理决策,可以提高流动性风险管理能力。以城市商业银行为例,假定在存款准备金上升和存款流失的压力测试情景下,通过分析流动性缺口率、备付金率、存贷比等相关流动性指标变化对其影响程度来评估城市商业银行可能面临的流动性风险以及其管理防范流动性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梳理银行间市场资金面的影响因素,对于分析市场资金面的供求关系,央行评估货币政策执行效果,以及金融机构进行资产组合配置都有积极作用。文章从货币政策、商业银行存贷款增量、央行外汇占款、税收因素等多个角度,梳理了影响我国银行间市场资金面的八项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今年5月份以来银行间市场资金面快速趋紧的成因。三季度,受CPI冲高回落、重申人民币汇改以及大型商业银行流动性状况好转等因素影响,银行间市场资金面紧张的格局将逐步改善。  相似文献   

15.
2007年,中国人民银行连续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6次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和"窗口"指导力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缓解了流动性过剩的矛盾,但是存贷差额继续扩大,商业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持续升高,银行间市场人民币交易量不断攀升,流动性过剩问题仍需进一步解决。本文作者分析了流动性过剩对我国经济运行产生的不利影响,剖析了流动性过剩形成的重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商业银行体系的流动性过剩究其本质,是经济失衡在金融领域的体现。从紧货币政策下,当前商业银行的超储率、存贷差和银行间本币市场利率等指标显示商业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状况有所缓解,但并没有达到趋紧的状态。由于商业银行流动过剩产生的机制仍将长期存在,预计商业银行体系流动性仍将继续充裕,但商业银行需高度关注资金稳定性下降和资金结构不匹配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我国流动性过剩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流动性过剩是最近我国经济金融中备受关注的一个问题,于是,控制和回收流动性也就成为了我国宏观调控的重点之一。本文分析了我国存贷款、M2/GDP、超额货币变化率以及超额准备金比率等指标,发现流动性过剩不仅存在且近两年较严重,其中流动性过剩较为突出的是国有银行的过剩,预计在一段时间内还将继续存在。最后,本文阐述了流动性过剩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银行家》2014,(4):10
正编者按:过去一年,过度依赖同业业务扩充规模、银行业资产负债期限错配、银行资产流动性减低等风险威胁着银行体系的安全稳定。银行间市场出现的阶段性流动性紧张、市场利率快速上升现象暴露了我国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流动性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管理层的重视。近年来,银行同业业务规模快速膨胀。数据显示,商业银行从2006年到2013年同业员债比从6.6%上升到13.4%,一些银行同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甚至超过1/3。而各类银行理财产品更是如雨后春笋般"野蛮生长"。流动性作为商业银行的生命线,不仅关平商业银行的生死存亡,而且对整个国家乃至全球经济的稳定都至关重要。事实上,经过2013年几次阶段性流动性偏紧的状况以后,央行也在不断地推出创新的管理工具来管理流动性。比如2013年推出的用SL0(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和SLF(常设借贷便利)等来调节流动性。而外汇占款同样是影响流动性的关键因素,根据理论及经验,外汇占款应该与流动性是正相关的关系,但是近期却出现了与之相悖的现象,二者之间的关系出现了紊乱。究竟2014年流动性将何去何从,本期特别关注栏目特发表几篇券商研究员的分析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2006~2007年两年间,央行运用存款准备金率、利率以及公开市场操作等货币政策工具与我国流动性过剩及其引发的一系列经济问题展开了角力。央行在2007年4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仍然使用“银行体系流动性偏多”的措辞,并在2008年1季度两次上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使其达到15.5%的历史最高值。然而,近来媒体却经常传出各商业银行流动性趋紧和市场人士对高存款准备金率下银行能否正常经营的担忧。本文试图摸清商业银行体系流动性的真实状况,分析其形成机制,预测其发展前景并提示其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戈建国 《新金融》2011,(12):22-27
巴塞尔I I I首次在全球范围内对流动性风险进行统一的量化监管,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融资比例对银行的经营、金融市场发展造成了较大影响,中国银监会决定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实施这两个流动性风险管理新指标。本文就流动性监管新指标进行总体评价,分析其对银行造成的影响,实施的困难,并对中国如何改进流动性风险监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