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耿宁勇 《金融会计》2005,(11):45-47,54
票据关系中坚持无因性,坚持票据关系与基础关系相分离,是现代各国票据法所采纳的准则,这一原则被经济活动实践所检验,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在票据立法中确立票据无因性原则,对加快票据流通,完善票据市场,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票据无因性是指票据基础关系与票据法律关系的分离。它能保证持票人(尤其是正当持票人)的利益,促进票据流通的效率。本文从票据无因性最基本的概念出发,对票据无因性的不同理论进行阐述和分析,并结合案例对我国票据立法中所体现的票据无因性原则进行分析和思考,最后提出我国票据法的立法缺陷及其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一、票据无因性的含义票据的无因性是指票据行为不因票据的基础原因关系无效或有瑕疵而受影响。出票人签发票据,只要形式上符合票据法规定的要件,即为有效出票行为,出票行为成立后不受基础原因关系的影响。我们可以把票据行为的无因性分为外在无因性和内在无因性。票据行为的外在无因性指票据行为的效力独立存在,其效  相似文献   

4.
票据的无因性指票据只要具备法定的形式要件即可生效,即使票据的基础关系无效或有瑕疵,票据债务人仍应对持票人按所载义负责。我国《担保法》第十三条规定:“票据债务人不得以自己与出票人或与持票人的前手之间的抗辩事由,对抗持票人。”这是据无因性在法律上的体现。票据无因性的内涵是票据关系与发行、转让票据的原因关系互相分离、互相独立。谁持有有效票据谁中以主张票据权利,至于持票人因何而取得票据,票据为什么而作成,均不影响票据的权利和流通。票据的无因性还表现在票据权利的转让与一般民事权利的转让不同,票据权利转让时,不须通知债务人即可生效,而民事权利转让时,债权人必须将转让的事实通知债务人,否则该转让行为不对债务人产生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5.
王维凯 《金卡工程》2011,(1):233-234
票据无因性是票据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现代票据法的灵魂.票据无因性对票据的流通具有基础性作用.票据信用是票据活动信用化的必然结果,票据信用也促进了票据的流通和广泛应用.票据无因性原则是对票据信用所给予的法律上的肯定,目的是促进票据信用的发展.而当事人对于票据无因性的滥用,会对票据信用造成损害,最终不利于票据信用的发展和票据...  相似文献   

6.
票据无因性与我国票据立法的完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无因性作为票据法的基础性原则,早已成为世界各国所普遍承认,但是该原则至今仍未在我国法律理论和票据业务实践中形成共识。中国人民银行依然在对商业银行开展票据业务是否坚持真实交易背景进行严格监管,不断对“违规者“进行处罚;司法机关在此问题上的立场也是摇摆不定,不断出现基于原因关系否定票据有效性的裁决。这些因素影响了我国票据的流通,阻碍了票据功能的发挥。因此,完善我国票据立法,确立票据无因性原则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正>票据行为的无因性是票据理论的基础。在票据关系中坚持无因性,坚持票据关系与基础关系相分离,是中外票据法理论共守之原则。对我国的《票据法》进行修订,确立票据无因性原则,建立起与我国票据业务发展实践相适应、与国际票据法规相衔接的现代票据法律制度,应当是我国票据立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一、票据无因性的含义票据的无因性是指票据行为不因票据的基础原因关系无效或有瑕疵而受影响。出票人签发票据,只要形式上符合票据法规定的要件,即为有效出票行为,出票行为成立后不受基础原因关系的影响。我们可以把票据行为的无因性分为外在无因性和内在无因性。票据行为的外在无因性指票据行为的效力独立存在,其效  相似文献   

9.
票据行为无因性是票据法的一个重要法理。有学者认为:票据行为无因性只适用于票据债务人与第三人之间。在票据的直接当事人之间,仍可以票据原因作为抗辩事由。所以,票据行为无因性并非是绝对的,只是一种相对的无因性。一时之间,相对无因性论竟蔚为通说。另有学者认为:票据行为无因性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对票据人的抗辩的切断。亦和者甚众。相对无因性论果真揭示的是票据行为无因性的真理吗?票  相似文献   

10.
票据无因性法律制度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万业  向志容 《海南金融》2006,(8):43-44,73
随着银行结算制度的改革,我国已确立了以汇票、本票、支票组成的票据体系,票据的使用日益广泛。票据无因性原则,作为现代票据法的基础原则,早已为国际社会所普遍承认。然而,我国票据立法对该规则的立场却未能明确,不仅困扰着票据司法实践活动,而且妨碍票据的流通进而影响信用、融资、支付、结算等功能的正常发挥。因此,应完善我国票据立法,以票据的无因性作为票据立法和法律适用的普遍原则的前提,同时根据我国当前的商品经济发育程度和金融体制改革的进程,利用立法技术对票据的无因性加以限制。  相似文献   

11.
票据作为支付、结算、融资的工具,流转是其生命的基本过程,因而票据无因性是票据流通的灵魂。但是我国票据立法对于票据无因性基本采取了消极的立场,对票据的原因关系作了较为严格的规定。而票据实务中却存在突破我国现有票据的立法的冲动,例如无真实交易关系的"票据买卖"案例大量涌现,因此票据立法与现实的冲突成了当前司法难题。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第五条将票据无原因关系的非法贴现支付结算行为纳入犯罪,进一步对我国票据无因性制度的构建形成冲击,在刑法介入的状态下需要重新对票据无因性进行思考,以便既能保留票据无因性制度,又能稳定我国的金融市场。  相似文献   

12.
彭士华 《金卡工程》2009,13(5):118-118
无因性作为票据法的基本原则,早已被各国的立法、司法实践及法学理论所普遍承认。然而该原则至今仍未在我国的法律理论和票据业务实践中形成共识。因此我国应在法律上明确确立票据行为的无因性原则,使之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近年来发生的两个票据中介案例入手,对票据中介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从理论和司法实践上进行分析,进而深入到对票据无因性理论的思考,最后提出了对金融管理部门向司法机关移送该类案件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票据行为是票据法律行为的简称,指当事人作出的、能够引起票据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法律行为,包括出票、背书、承兑、保证、付款等行为。票据行为具有以下法律特征:第一,票据行为具有要式性,即行为人在实施票据行为时必须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严格进行,否则其行为不具有票据法上的效力。第二,票据行为具有无因性(也称抽象性),即票据行为的法律效力独立存在于其原因(实质)关系之外,该原因关系有效与否甚至存  相似文献   

15.
票据的无因性脱胎于物权的无因性,同时又避免了物权无因性给物权所有人所带来的种种不公平,而胜于物权的无因性。本文从德国《民法典》的角度出发,探讨物权无因性和票据无因性的区别,梳理了票据无因性的理论基础,希求在这一领域做更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票据的无因性脱胎于物权的无因性,同时又避免了物权无因性给物权所有人所带来的种种不公平,而胜于物权的无因性.本文从德国<民法典>的角度出发,探讨物权无因性和票据无因性的区别,梳理了票据无因性的理论基础,希求在这一领域做更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票据的无因性,是指票据一经创设,即脱离产生票据的基础关系,无论票据的基础关系是否有效、是否有瑕疵,均不影响票据的效力及流通。票据的无因性使得票据具有一般民事法律关系所不具备的特征,从而和通常意义上的民事法律关系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行票据制度一直坚持真实票据理论制度,主要由1996年的《票据法》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票据管理实施办法》和《支付结算管理办法》为主体构成。这在当时对解决企业三角债、抑制通货膨胀和信用膨胀起到了积极作用。随着经济金融基本面的改善以及社会信用环境的好转,建立在真实票据理论基础上的现行票据制度框架表现出诸多局限性,票据制度处于供给滞后于需求的非均衡状态。在外部潜在利润客观存在的情况下,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动主体纷纷采取不同途径突破制度框架,以获取潜在利润。这也从某个侧面揭示了票据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1988年,我国的银行结算制度实行了全面的改革,制定了以汇票、本票和支票为主体的新结算制度,确立了银行结算票据化的发展方向。1996年《票据法》颁布实施后,国有商业银行充分发挥了票据结算的主渠道作用,对推动我国票据业务的健康发展,维护社会经济、金融秩序,促进经济的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国有商业银行的票据业务 需要进一步地拓展。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票据市场得到了较快发展,融资规模稳步放大,市场主体参与意识强烈,交易活动日渐活跃,票据融资业务在经济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票据业务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违规操作行为屡禁不止,票据案件时有发生,潜在风险不容忽视,交易方式、品种过于单一,融资总量增长过快等等,无一不影响着票据市场的繁荣与发展。因而,有必要对票据融资投向、方式及规范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