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金融在社会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所以金融开放会通过直接机制和间接机制影响国内经济转型。其中直接机制是通过金融市场或金融服务业的开放,促进金融业的转型。间接机制是通过资本和金融账户开放,即通过影响汇率变化对资本流动进而间接影响国内经济结构转型。本文分别探讨日本、韩国、新加坡金融开放对经济转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杨新兰 《新金融》2015,(11):24-26
新加坡的经济发展离不开良好的金融环境及开放的金融市场。本文从分析新加坡金融业发展特征入手,探讨了其金融治理的成功经验,最后从公共治理的视角对我国金融监管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拉美国家金融脆弱性的根源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拉美国家在二十世纪后三十年实施金融自由化的过程中普遍具有金融脆弱性的特征,产生金融脆弱性的原因主要是拉美国家普遍存在的经济结构扭曲、条件不具备时过早地实施金融自由化和开放资本项目、僵硬的汇率制度以及政府监管不当等诸多方面。对拉美国家金融脆弱性根源的探讨有助于中国选择适宜的汇率制度,有序地实施金融自由化、开放资本项目市场,加强政府监管。  相似文献   

4.
在开放与网络金融环境下,金融转型升级是一个具有前沿性、前瞻性的新问题.金融转型升级是由传统的金融时代向新金融时代发展、由半封闭式金融向开放式金融体系转型的动态过程,即WTO框架下,传统金融时代--金融转型--新金融时代.我国的金融转型升级已开始起步,并渐成规模,新金融在创造新的业务空间的同时,不间断地为传统金融领域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发展的潜能.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网络金融的深化,在充分结合传统金融业务基础上,我国金融业将开拓一个崭新的发展时代.  相似文献   

5.
新加坡银行监管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加坡是世界上著名的国际金融中心,金融业十分发达。新加坡在金融自由化的过程中,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形成了一套有效的银行监管制度。在我国银行业加速走向开放的今天,研究新加坡的银行监管经验无疑可为我国目前的银行监管体制改革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资本项目开放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资本项目开放有利于推动经济增长,促进金融深化;另一方面也使得一国经济容易受到各种国际经济因素的影响,并且不慎重地开放资本项目容易带来金融动荡甚至金融危机。金融安全是开放资本项目的前提条件。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国家层次上的金融安全政策是开放资本项目的重要前提,也是防范金融危机的根本保障。只有建立在金融安全、稳定基础上的资本项目开放才是真正、有效的开放。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金融对外开放是伴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开放而进行的,其突破性的标志是始于1994年经常项目的对外开放,这一进程在1996年底完成。一般而言,金融开放利于—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这也是各国实行对外金融开放所追求的目标。为了对我国经常项目开放的效果做出评价,我们首先验证经常项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我国金融业全面开放即将到来,如何保持我国金融稳定乃至维护金融安全,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呼之欲出。中国金融学会、金融时报社、广东金融学院和广东金融学会于2006年5月12~14日联合主办了中国金融业全面开放与金融稳定学术研讨会。这次会议由广东金融学院承办,主  相似文献   

9.
研究构建一个包括资本账户开放、金融稳定、投资者对金融体系的信心、外债状况以及金融深化在内的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运用1990—2013年的数据,选取中国、印度、韩国、俄罗斯、泰国、新加坡等14个国家和地区(经济体)为研究对象,对上述国家和地区(经济体)资本账户开放对其金融稳定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资本账户开放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储蓄率、金融深化度、投资者对金融体系的信心与金融稳定性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外债状况与金融稳定性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就此针对我国资本账户的开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权威观点     
《中国金融家》2013,(6):10-10
周小川:新加坡已成为第二大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 5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参加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北京代表处正式成立开幕仪式。他表示:“自2009年7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正式启动以来,新加坡的人民币交易量已快速增长,新加坡已成为仅次于香港的第二大离岸人民币交易中心。工商银行新加坡分行是中国人民银行首次批准在中国以外设立人民币清算行。这一进展见证了中国人民银行与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的良好合作。我们期待新加坡的金融部门能为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