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十九大以来,加快推进金融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已经成为新时代我国经济金融发展的重要任务。完善金融治理体系、推动金融治理现代化进程、不断提升金融治理能力是维护中国金融稳定性以及金融市场良性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新时期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借鉴前人研究,构建我国金融治理水平、金融压力指数以及金融脆弱性指数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出近十三年来我国金融治理水平、金融压力指数以及金融脆弱指数的走势水平,并基于SVAR模型探究了三者的动态相关关系。实证研究表明,金融治理水平的提升能有效缓解我国金融市场压力、抑制金融体系的脆弱性。  相似文献   

2.
新加坡金融的特点,走势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 ,曾震惊国际社会。两年多过去了 ,这些国家的经济和金融情形如何 ,令人关注。为了了解和把握新加坡的金融态势及化解金融危机的经验 ,不久前 ,笔者对新加坡近年的金融状况、金融体制和金融走势 ,进行了考察。一、新加坡金融的主要特点。新加坡是一个城市岛国 ,国土面积约 60 0平方公里 ,人口约 30 0万人 ,自然资源十分匮乏 ,这决定了新加坡的经济和金融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1、简捷的管理体制。新加坡国家的行政管理体制仅有一个层次———中央政府部门 (在此之下 ,没有其他地方行政部门 )。这使得国家的政策方针能够…  相似文献   

3.
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全球金融治理改革成为研究的热点。全球治理的研究以前多集中在国际政治的范畴,从金融角度进行分析的文献不多。从金融角度讨论全球治理的文献多集中在2008年后,许多概念和理论并没有统一起来,相关题目也较分散。本文试图对全球金融治理及其改革的文献做一系统梳理。  相似文献   

4.
殷燕  吴洪 《中国证券期货》2012,(12):200+202
基于借鉴新加坡公共住房金融的成功之处,进一步完善我国保障性性房金融的目的,本文在对新加坡公共住房金融优惠措施(包括供应环节和消费环节)分析的基础上,并结合公共住房的融资模式特点,给出了新加坡公共住房金融对我国的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5.
金融控股公司治理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控股公司在我国处于萌芽状态,公司治理是其难点,本文分析了我国金融控股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从母子公司边界、董事会的独立性、股权多元化、高管激励机制和完善监事会职能等方面进行治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金融申诉专员的管理机构在其内部治理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INFO网络认为金融申诉专员要实现“独立性,以确保公正原则”,须确保其管理机构不具有行业主导性。加拿大、新加坡、中国香港与中国台湾等国家与地区的金融申诉专员的管理机构均采用非行业主导模式,而我国金融申诉专员的管理机构均采用行业主导模式。要解决我国金融申诉专员机构运作不畅的问题,必须从管理机构的行业主导模式过渡到非行业主导模式,完善理事会与监事会的构成,科学地设置其职责,并保证其有效运作。  相似文献   

7.
金融科技的蓬勃发展为缓解农民相对贫困提供了新动能,探索相对贫困的数字化治理路径,对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相对贫困的长效治理机制意义重大。本文基于百度指数平台和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实证检验金融科技对农民相对贫困的缓解作用,并从正规金融视角探讨其中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金融科技进步显著缓解了农民相对贫困。(2)从影响机制来看,金融科技打破了传统金融的“二八定律”,发挥了长尾效应,使更多农民获得正规金融支持,进而缓解了农民相对贫困。(3)异质性分析表明,金融科技对一线城市、文化程度较高和低年龄段农民的减贫效果更为显著。本文建议政府大力发展金融科技,鼓励银行间的良性竞争,完善农村金融环境与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民金融知识普及,加快破解“三重鸿沟。  相似文献   

8.
非法金融活动严重扰乱国家金融管理秩序,损害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我国近年来多次开展专项整治,非法金融活动风险高发势头得以遏制,但防范化解非法金融活动长效机制仍待完善。本文总结了我国两次金融乱象治理的经验教训,并借鉴美国非法金融活动治理思路,从完善立法、加强执法、加大惩戒、提高服务实体经济和强化宣传教育五方面提出构建防范化解非法金融活动长效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薛晗 《时代金融》2013,(20):71-72,80
随着金融创新和全球化的发展,金融危机频繁地爆发,金融衍生品的任意交易给投资者带来惨重的损失,金融衍生品消费者保护制度应运而生。我国金融衍生品消费者保护存在金融消费者监管与保护缺乏独立性、金融消费者保护制度缺失等问题,通过对美国、日本、新加坡的实践经验分析,给出建构中国金融衍生品消费者保护制度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0.
陈文武 《青海金融》2012,(11):23-25
金融腐败事关金融改革与发展大局,严厉惩治金融腐败,对于金融系统内部治理,社会反腐败都非常重要。本文从当前金融腐败形势出发,分析了金融领域腐败案件的新特点及原因,并提出了遏制金融腐败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治理和规范民间金融,才能使其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分层治理来规范民间金融市场,通过加快立法来净化民间金融环境,通过改革创新来发挥民间金融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立足于后危机时代的全球金融业发展趋势与背景,结合中国大陆金融业务综合化的实际情况和产融结合加快的大趋势,从国有公司治理结构特点、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特殊性、金融控股公司公司治理的内部构成等多个角度出发,逐步推进,演绎出了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一些特征,并建设性地提出了改进我国金融控股公司治理结构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李冰 《金融会计》2009,(2):19-23
本文从金融企业目前会计信息失真所面临的问题出发,借鉴国外的治理方式,对我国金融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造成金融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源和危害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改善和杜绝我国金融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美国建立了完善的金融法律制度、完整的金融犯罪治理机构体系和强大的金融情报网络,对金融欺诈、内幕交易、洗钱、恐怖主义融资等金融犯罪行为进行防治。美国以合理的民事、行政和刑事处罚相配合来规范金融行为,并对金融创新和技术进步驱动的新型金融犯罪予以前瞻性的考量,实现对金融犯罪的有效治理。我国可以借鉴美国金融犯罪治理经验,提升治理协同和执行效率,密切关注金融犯罪新形式,加强国际执法合作,形成对金融犯罪的高压威慑,做好公众的金融教育,净化金融生态。  相似文献   

15.
发展普惠金融,必须解决金融排斥这一当前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问题.金融排斥不仅是一个金融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本文剖析了金融排斥的基本内涵及其表现形式, 并着重分析了目前我国的金融排斥现象,指出我国主要面临着农村金融排斥与小微企业金融排斥两类金融排斥问题.整体上看,我国金融排斥程度较为严重,除北京、上海、广东等经济较发达省市金融排斥程度较低以外,其他省市均存在较严重的金融排斥现象,这表明我国金融资源配置存在区域性聚集特点.其中,农村金融排斥表现出地域性特点,中西部地区金融排斥较为严重,且民族地区尤为严重,而东部发达地区金融排斥相对较轻.最后,本文分析了金融排斥的内在形成机制,指出治理金融排斥问题的关键在于金融创新.  相似文献   

16.
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历程,我国金融控股公司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都取得了空前发展,其对金融体系的影响也日趋加深。2020年,为规范金融控股公司健康发展,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金融控股公司准入管理的决定》正式确立了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规则。2022年3月,中信金融控股公司和北京金融控股集团成为我国首批持牌经营的金融控股公司,自此金融控股公司作为金融业综合经营的重要形式正式进入金融监管主体名库。长久以来,理论界与实务界对金融控股公司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资本充足率等经营风险,对于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则较少论述。本文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出发,提出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开展消保工作的必要性,并就现行制度下,如何从公司治理层面规范金融控股公司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进行构想。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介绍了新冠疫情发生以来,甘肃省金融科技以线上服务有效填补线下空白的明显优势,在助力打赢金融防疫战、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满足民众金融消费需求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但受数据治理、宣传推广、技术支撑、人才缺失等因素限制,金融科技推广仍面临挑战,文章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推动数据共建共享、加强金融科技产品普及宣传、全面提升技术支撑能力、加大人员培训和人才储备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积极贯彻落实《金融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范(2016-2020年)》,持续开展金融标准宣贯解读工作,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加强标准实施.本文分析了广西金融标准化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标准精准实施、提升标准化治理能力、完善区域性金融标准体系、建设高质量生态圈等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金融排斥是一个多层次的复合性问题,表现形式多样。本文从银行信贷角度分析金融排斥的形成路径,围绕信贷结构设计金融排斥相关指标,通过计量检验确定金融排斥的影响因素。分析表明,利率机制形成的价格限制、发展模式形成的规模影响、金融制度形成的机构特征和金融市场形成的条件门槛是金融排斥的主要影响因素,对金融排斥的治理和规避应从制度、模式、市场等多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0.
金融功能视角下的金融体制改革逻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智  陈阳 《上海金融》2007,(4):21-24
20世纪90年代,金融“功能观”的提出,突破了传统“机构观”在既定金融组织条件下进行研究的局限,揭示了金融功能的客观性、稳定性,为重新审视与思考质性和量性相统一的金融发展,以及以此为目标的金融体制改革提供了一个更为优越和准确的视角。本文从金融功能研究的文献综述着手,以金融效率为主线,分析揭示了金融功能扩展与提升的客观路径,以及有效金融体系的内生机制。在此基础上,本文从改革模式、改革对象和改革次序角度分析了金融体制改革需要遵循的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