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使用Probit和Tobit模型,研究了移动互联网可及性对商业健康保险参与的影响。研究发现:移动互联网可及性能显著提高商业健康保险的参与概率和程度,对城镇、户主受教育程度高和成员有创业经历的家庭的影响更大。采用所在小区智能手机平均数量作为工具变量进行内生性处理,使用移动支付替换关键变量,结论均稳健成立。机制分析表明移动互联网可及性可通过缓解金融排斥促进家庭参与商业健康保险。  相似文献   

2.
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采用反事实分析框架探究使用互联网对农户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发现使用互联网的农户更有可能参与金融资产配置,使用互联网会显著提升农户金融资产配置的0.64%;通过广义倾向得分匹配法(GPSM)刻画互联网的不同使用程度对农户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差异,发现互联网使用程度在0.75处理水平之前起促进效应,在0.75处理水平之后起抑制效应,且仅在0.6处理水平之前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使用互联网只能是促进农户金融资产配置的"强心剂",而并非"持效药".从作用机制检验可知,金融素养在互联网是否使用和互联网使用程度对农户金融资产配置中都能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其中介效应分别为24.2%和32.1%.  相似文献   

3.
刘华  马卓  李丹 《税务研究》2022,(10):36-42
本文基于2018年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准自然实验,利用2018年和2020年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评估个人所得税减免对城镇职工劳动供给的影响。研究发现,个人所得税减免显著提高了个体的劳动参与和劳动时间。此外,异质性分析发现:个人所得税减免对女性劳动参与和劳动时间的影响略高于男性;个人所得税减免提高了低收入群体的劳动参与和劳动时间,但对中高收入群体劳动参与和劳动时间的影响不显著;个人所得税减免增加了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个体劳动参与和劳动时间,但对西部地区个体劳动参与和劳动时间的影响不显著。因此,为了促进劳动供给的增加,需要进一步深化个人所得税改革,发挥其稳定就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互联网使用增加了农产品产量和农业生产力,提高了农产品价格,突破了时空限制,重塑了农产品流通渠道,帮助更多农特产品走向市场,带动农民增收。基于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通过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探究了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农业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户使用互联网对家庭农业收入具有正向显著影响,同时提升了网络销售农产品占比。进一步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主要增加了家庭的经济作物收入和林木种植收入。农户接触互联网渠道越多,农业增收效应越显著。中介效应分析表明,互联网使用通过提升农业信贷可得性、增加社会资本等渠道促进家庭农业增收。异质性分析发现,互联网使用对家庭农业增收的效应主要存在于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四五线城市和户主受教育年限小于9年的家庭。  相似文献   

5.
基于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构建社会保险变量后,使用Probit和Tobit模型探究了社会保险与家庭风险金融市场参与之间的关系,并采用工具变量克服基准模型中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进一步地,基于KHB方法检验风险态度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拥有较多种类的社会保险会显著提高家庭持有风险金融资产的可能性和风险金融资产占家庭总资产的比重;针对职工群体的社会保险险种相比针对普通居民群体的险种更能促进风险金融市场参与;相比城市居民和受教育水平较高的居民,社会保险对农村居民、受教育水平较低的居民影响更显著;社会保险水平提升会使居民更为偏好风险,进而促进其参与风险金融市场;此外,灵活就业群体的社会保险和风险金融市场参与水平低于正式就业群体。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201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数据,研究互联网时代线上社会互动对家庭的证券投资和房产投资参与行为的影响和影响机制。结果发现,互联网线上社会互动显著促进了家庭的证券投资参与和房产投资参与,其影响程度和显著程度均高于已有文献所关注的线下面对面社会互动。很多实证证据表明,互联网线上社会互动主要通过信息获得和社会性学习机制对家庭证券投资参与发挥促进作用,其社会规范或相对财富关注机制并不明显。具体表现为,线上社会互动在证券投资参与率较高的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较高的地区以及对较为年轻的家庭具有更为明显的投资参与促进效应,具有明显的社会乘数效应,会放大一个地区股票投资盈亏的外部影响。另外,线上社会互动对家庭房产投资参与的影响机制还不是很明确。  相似文献   

7.
基于我国2010—2017年28个省份的相关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2SLS与系统GMM进行分析,探究人工智能发展水平对制造业就业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人工智能发展水平对制造业就业数量与就业工资均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相比之下,人工智能发展水平对制造业工资的促进作用更强,克服内生性的影响后结论依旧稳健.进一步中介检验表明,人工智能发展水平通过促进消费升级提升了制造业就业工资,但并没有通过消费升级促进制造业就业数量.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统计描述法与规范分析法,从毕业生就业市场供求关系角度,分析了内蒙古财经大学毕业生就业优势与劣势,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从大学生、用人单位、政府、劳动力市场等四个方,构建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长效机制和高校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方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大学实践课程,满足劳动力市场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2001~2008年中国28个工业部门动态面板数据,采用一步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对中国工业行业贸易的就业效应进行整体和分部门两个层面上的实证研究。整体估计结果表明:工业品出口能够促进就业,工业品进口会减少劳动需求。分部门估计结果表明:进出口贸易对不同技术水平工业部门就业的影响程度上存在着不同;工业品出口在中高技术部门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在中低技术部门作用较小;工业品进口对工业行业就业的替代作用在中低技术部门表现得更强。上期就业、工业行业产出的增长对就业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资本的增长对工业行业的整体就业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工业行业存在资本替代劳动的现象,但分部门存在差异。最后阐述了实证发现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0.
叶霖莉 《云南金融》2011,(9Z):16-18
本文利用2001~2008年中国28个工业部门动态面板数据,采用一步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对中国工业行业贸易的就业效应进行整体和分部门两个层面上的实证研究。整体估计结果表明:工业品出口能够促进就业,工业品进口会减少劳动需求。分部门估计结果表明:进出口贸易对不同技术水平工业部门就业的影响程度上存在着不同;工业品出口在中高技术部门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在中低技术部门作用较小;工业品进口对工业行业就业的替代作用在中低技术部门表现得更强。上期就业、工业行业产出的增长对就业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资本的增长对工业行业的整体就业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工业行业存在资本替代劳动的现象,但分部门存在差异。最后阐述了实证发现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1.
基于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和中国家庭追踪动态调查(CFPS)数据从个体微观层面就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村青年非农就业抉择的影响机制展开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及其覆盖广度、使用深度显著促进农村青年非农就业,农村青年互联网的使用和社会信任强化了两者的正相关关系.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于农村青年非农就业的促进作用存在地区异质性,即在东部省份较为显著,中西部省份则不明显,同时数字普惠金融对于男性农村青年的促进效应大于女性.  相似文献   

12.
随着数字产业化的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正成为推动现代消费的重要元素之一.本文基于我国2011—2018年居民消费支出和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发布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所带来的普惠效应有利于促进居民提高发展与享受型消费占比,实现消费结构升级;不同维度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对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存在差异,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都能促进消费结构升级,但使用深度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通过影响金融可及性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中介效应占比41.7%,而对于城镇居民来说直接效应比间接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13.
马丹  王丹  申琳 《海南金融》2021,(4):67-78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梳理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实体经济的内在影响机理,其次运用固定效应和空间静态面板模型,以2011—2018年中国31个省市区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和异质性.研究发现:我国数字普惠金融与实体经济发展均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数字普惠金融能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但存在负的空间溢出效应;异质性分析的结果显示,金融服务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支持服务程度都有助于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但空间上使用深度存在负的空间溢出效应,其他两个维度不显著.在此基础上,本文建议加强区域之间数字普惠金融协同发展,扭转"虹吸效应"局面,促进各地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15-2018年816家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通过Log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研究政府事前创新补贴和事后创新补贴对企业技术跨越的影响.结果表明:政府事前补贴和事后补贴对企业技术跨越有显著的促进效应,且存在企业性质和地区的异质性.政府事前补贴的企业技术跨越效应不存在信号传递机制路径和企业"寻租"路径,政府事后补贴可通过企业研发支出的增加,促进企业技术跨越.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与传统金融业的融合使用为缓解金融排斥带来了机遇,对促进普惠金融发展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测度了2011—2018年中国30个省份的普惠金融发展水平,通过构建静态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互联网使用对普惠金融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宏观层面上,互联网使用能够显著促进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这一促进作用在西部地区最强,东部与中部地区次之,且异质性分析的结论证实其具有普惠性特征。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并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后,该研究结果仍然显著。微观层面上,互联网使用能够显著提升城乡居民的信贷可得性,且提升效应在农村与城镇居民间没有明显差异。本文的研究结论能为决策部门加快推进"互联网+"促进普惠金融发展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6.
基于对数字金融、高质量就业与自主创新影响机理的分析,利用2011—2018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借助固定效应和面板门槛效应模型,检验了数字金融、高质量就业对自主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前我国高质量就业的整体水平不高,呈现东高中西低的发展态势;高质量就业与自主创新大体成正相关关系,当高质量就业水平较高时其对区域创新的作用是促进的,而当高质量就业水平较低时则会抑制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高质量就业影响自主创新的过程中数字金融发挥了调节作用,即数字金融通过提升各地区的高质量就业水平促进了自主创新发展;高质量就业对自主创新的影响存在着数字金融的双重门槛,数字金融水平越高,其对高质量就业促进自主创新发展的调节作用更有效;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金融通过提升高质量就业对不同技术水平的自主创新能力均起到了促进作用,但仅在东、西部地区显著.  相似文献   

17.
基于STIRPAT模型,将人口老龄化、产业结构升级与碳排放三者纳入同一系统进行分析.利用2006—2018年省域面板数据,使用动态空间SDM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区域碳排放的空间效应显著;从全局效应看,人口老龄化会促进碳排放,产业结构升级会抑制碳排放;从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来看,人口老龄化和产业结构升级会分别促进和抑制本地碳排放,但二者的空间溢出效应并不显著,且在区域上存在差异性.通过中介效应模型进一步检验证实,产业结构升级是人口老龄化影响碳排放的中介变量.因此,推动人口老龄化倒逼产业结构升级有助于释放人口老龄化的"碳减排效应".  相似文献   

18.
周晓璐  黄静芳 《时代金融》2013,(17):237-238
1999年高校扩招政策实施以来,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激增,就业形势严峻。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扩招政策的价值目标制定及在其执行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的偏差,这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致力于发现扩招政策价值目标偏差的问题,寻求改进和完善措施,是使得扩招政策可持续促进社会发展、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王坤钟  华元果  何思 《金卡工程》2009,13(5):242-243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式严峻.在解决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上,高校就业服务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评价高校就业服务质量的"权威"指标是就业率,存在较大负面影响.在中国政府努力建设和谐社会和服务型政府、鼓励公众参与公共服务的大背景下,本文探讨了开展高校就业服务学生满意度测评的必要性,提出构建"高校就业服务学生满意度指数模型"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内蒙古财经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问卷》为基础,对内蒙古财经大学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此次调查目的是为了了解我校毕业生就业状况,主要从学生角度出发,通过分析毕业生就业心态、求职意向、是否自主创业和用人单位关注应届毕业生哪些素质以及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意见等,从而为促进内蒙古财经大学就业工作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