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吉佳 《证券导刊》2010,(2):84-84
厦门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科华恒盛)成立至今,始终专注于不间断电源(UPS)以及配套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公司产品包括信息设备用UPS电源和工业动力用UPS电源两大类。根据2008年  相似文献   

2.
《中国金融电脑》2012,(4):96-96
本刊讯在近日举行的“2012中国IT市场年会”上,科华恒盛荣获“中国高端UPS市场年度成功企业”。这是继科华恒盛在2010年获最陕进步奖之后连续两年获得年度成功企业奖。科华恒盛领导表示:“今天的成绩得益于企业注重软实力的培养,加强UPS核心技术的研发,注重企业的自主创新。2011年,科华叵盛陕速发展的关键是资本市场很给力,创新研发很给力,绿色战略很给力。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 科华公司提出的基于FR-UK/B UPS的并联供电解决方案为用户提供了自适应并联保护系统结构,具有很强的并联能力,无需设定并机数目,用户可视投资情况阶段性任意扩容,科华UPS产品整机采用自诊技术和MMBM多模式电池管理技术,这种设计使得UPS的操作、维护及安装调试启动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前,金融业高度依赖计算机及网络技术,金融企业对供电平台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极高。作为国内领先的UPS电源提供商之一,厦门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华)近几年在金融业的业绩斐然,日前,本刊记者对科华公司销售中心总经理林仪和副总经理林清民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5.
厦门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华”)在2008年伊始就发布了《中国UPS服务蓝皮书》,并在3~4B开展了面向用户的“3A服务”回馈活动。为了较深入地了解此次活动的情况及科华面向金融行业的具体服务,本刊记者采访了科华公司用服中心经理沈少雄。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 近日 ,科华公司宣布 ,KELONG牌 UPS的并联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 ,成功地实现了三台大功率 UPS并联均流运行 ,其并联单元电流的不均衡度达到 5%以下 ,稳压特性、保护特性以及旁路特性均达到系统的高可靠性要求。 该项目采用无主从自主均流控制技术 ,可以任意 N台 UPS单元并联运行 ,无主从关系 ,可以任意在线投入或退出并联单元 ,完成在线热维护 ,UPS系统可以灵活实现冗余或扩容。由于采用智能实时的电压、相位、电流调节技术 ,单元具有很强的自适应能力 ,无须对并联单元进行严格匹配 ,现场安装简便。 科华公司在双机并联技术的…  相似文献   

7.
1988年,科华公司成立,目标锁定UPS领域;1989年,开始承担国家级高新技术火炬计划项目;1995年,率先在业界通过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1998年,成功进入国际市场,产品远销日本、美国、东南亚、非洲、苏丹等国家和地区;2002年,全面导入“六希格玛”管理法;同年获CCID“质量可靠满意奖”;2003年,获得CCID“UPS中国IT用户满意品牌”;……非置身其中者很难想象,这串闪光印记的背后,竟是一家最初位于福建漳州、仅有十几名员工的地方公司。经过16年的打拼,如今,科华已经从一家不为人知的小公司成长为国内UPS领域的知名厂商。而这一切都源于科华人骨子里的那种坚持和创新———  相似文献   

8.
厦门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是已有 13年历史的 UPS生产厂商,是国家火炬计划项目( UPS)的承担者,是国家科委认定的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概况秉承“集科技精髓,创华夏伟业”的理念,科华公司经不懈努力,稳步发展,具备了雄厚的产品开发实力和制造实力,现有厂房 9000平方米,年生产能力达 20多万台,年均产值可达 2亿元人民币。至今为止,已有 20多项科研项目列入国家级、省级火炬计划。 先进、严格的管理自创立以来,科华公司一直贯彻“以领先的科技赢得市场竞争,以超群的品质获得用户信赖”的质量方针。 1995年初,制造中…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日前 ,建行河南省分行"建豫集中采购项目"招标揭晓,科华公司中标 UPS类。 500多台 KELONG牌 UPS全面应用于河南省各建行 ,为河南省金融电子化的发展提供高可靠的电源保护。   此次中标的是科华公司生产的 KELONG牌 FR- UK系列 UPS。 FR- UK系列是专为金融、通信、保险、铁路、医疗、工矿等系统精密仪器设备设计的 ,它是选用目前最先进的功率器件 IGBT,具有卓越的高温通态特性 ,集 M0SFET和 GTR之大成 ,从而更好地发挥 UPS的最佳性能 ,为用户提供高质量不间断的交流供电。 FR- UK系列的输入电压放宽至 160~…  相似文献   

10.
《中国金融电脑》2003,(10):86-86
在中国IT行业,民族高科技企业凭借技术上的独立自主和高投入、大手笔的持续创新策略,不但在国外品牌完全垄断、铁板一块的国内市场撕开了一道裂缝,一些企业还多次蝉联中国电子百强利润之最,产品远销至美、日、欧市场,已有十五年UPS专业经验的国内UPS代表厂商———科华就是其中  相似文献   

11.
《中国金融电脑》2011,(12):82-82
本刊讯2011-2012年度中国联通UPS设备集中采购公开招标签约仪式近期举行,科华恒盛中标了8个省份的UPS设备采购,在20kVA以下、20~120kVA和120kVA以上的三个标段全线入围。  相似文献   

12.
业界资讯     
《中国金融电脑》2008,(4):93-96
南京富士通中标农行山东分行存折打印机项目;Aspect Software中标建行客服务中心项目;科华UPS中标建行采购大单近千万;宇信易诚中标建行商业智能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张梦 《中国外资》2006,(3):26-28
继美国UPS在华曲线独资后,日前,风传已久的外资快递臣头——联邦快递在华独资一事成真。这家外资快递巨头花费4亿美元现金,不仅在华试点合资公司的独资化,更借机收购原合资对象的国内快递资产,从而为布局国内快递、业务铺路。  相似文献   

14.
可折叠触控显示技术是当今世界性难题。近年来,随着智能折叠手机、智能穿戴、柔性屏、物联网的兴起和大屏需求增长呈趋势化,触控可折叠技术成为新兴电子产品发展的关键因素。为解决这一世界性难题,该领域技术专家任广辅早在2013年就组建技术团队进行研发攻关,2016年实现关键技术突破,新型电感材料(第二代纳米银)试验成功,随后到各企业做基础材料产品线测试,并形成专利池。2018年,任广辅带领这支光阻剂专业研发团队与公司现管理团队组建了深圳市邦得凌触控显示技术有限公司(下称“邦得凌”)。不到一年时间,世界领先折叠触控显示技术的最新研发成果——“光阻式纳米银线导电膜”电容触控屏横空出世。  相似文献   

15.
吴疆 《证券导刊》2009,(49):83-83
湖南中科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前身系创立于2004年的岳阳中科电气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5月通过整体变更设立为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主营工业磁力应用技术和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服务,主要产品包括:钢铁连铸电磁搅拌成套系统(EMS))、起重磁力成套设备、磁力除铁器、高压变频  相似文献   

16.
利用税收优惠促进外资企业在华研发是“稳外资”的重要手段。本文使用2008—2015年全国企业税收调查数据,测算前瞻性有效平均税率,实证考察了税收优惠对外资企业在华研发的影响。研究发现,税收优惠对外资企业在华研发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这一效应通过提高外资企业技术转化水平、缓解外资企业融资约束、促进外资企业人力资本升级三条路径实现。异质性分析发现,税收优惠会显著促进制造业外资企业在华研发,且对高技术制造业企业的促进效应更明显。综上,本文聚焦于税收优惠与外资企业在华研发,提出加大对外资企业研发的税收支持力度,差异化外资企业在华研发税收优惠标准,畅通外资企业研发成果转化渠道和人力资本提升通道、以国内需求拉动外资企业研发,进一步扩大外资准入范围等建议,为进一步优化“稳外资”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关键 《证券导刊》2010,(46):85-85
深圳科士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信息设备专用不间断电源(UPS)以及配套的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的研发、生产、销售和配套服务。公司是内资品牌的龙头企业,于2008年成为中国工商银行的主要UPS供应商,并成功进入中国移动等多家大型客户的供货商名单。科士达目前已是国内金融、电信、制造等众多行业及政  相似文献   

18.
<正>2003年至今,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研发机构数量呈高速增长趋势,每年约有200家跨国研发机构成立,母国来源更加广泛,研发涉及的行业增多,一批原创型技术研发基地投向了中国,总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截至2006年末,全球500强企业中已有400多家在华设立超过900家研发中心,中国已成为外资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19.
疫情爆发后,佳都科技1月25日就成立了“应对疫情工作小组”,制定相关的应急方案及为复工做好充分准备。同时,在年初二时就取消了公司持续了28年、一年一度的誓师大会和春晚,自发将抗疫防控工作落到实处。作为科技公司,佳都科技敏锐地观察到人工智能技术可能会对抗击疫情有帮助,所以从大年初一起,技术研发团队的很多同事已经开始远程办公,着手研发相关的防疫产品。  相似文献   

20.
田振花 《投资与合作》2010,(11):97-97,99
伴随着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在华设立研发机构的跨国公司越来越多,这对推动中国技术进度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从现实来看,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对中国的技术溢出效应十分有限,更多的却是失对国内研发的掣肘.如何利用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有效促进国内科技研发水平的提高,提升国内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