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联行往来查询查复是指,为提高联行往来业务效率,保证联行往来业务质量,经总行核发有联行行号的行处与异地有联行行号的行处相互间发生的资金划拨账务往来业务中,处理出现的问题和差错进行查询查复的事后补救性工作。它是银行办理异地结算业务和异地调拨资金的重要工具。因此建议对联行往来查询查复业务进行细分。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民银行电子联行系统(EIS)是全国跨系统银行间资金汇划的一种方式,它是应用现代化电子计算机网络和卫星通信技术实现数据传输,完成全国异地间资金往来业务处理.电子联行系统已全面实现业务到县,大多数中心支行的卫星小站实现了与商业银行通汇行的"天地对接",实现了跨行间异地资金的即时汇划、即时清算、即时解付,日均往账近16万笔,日均金额1400多亿元,大大地提高了资金周转速度,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与其他银行内电子汇兑相比,由于人民银行电子联行具有在不同行际间直接通汇的优势,因而业务量逐年递增,人民银行电子联行真正发挥了资金清算主渠道作用,已成为现代支付体系中的快车道.  相似文献   

3.
1995年5月,中国工商银行在国有商业银行中率先开通了全国电子联行汇兑系统,该系统采用当今世界领先软硬件技术和装备,选用专用数据通讯线路,收发报行计算机终端通过高科技汇兑系统直接相连,充分利用时间、空间差,实行逐级传输,集中处理,传递着信汇、电汇、牡丹卡、委托、托收、商业汇票、承兑汇票、本票等业务,实现了全国范围内异地汇划资金24小时内到位抵用的目标。此系统是一个快捷、方便、高效、安全的网络支付清算系统,运行两年多来,程序稳定,效果显著。一、电子联行系统运行效果1.极大地加速了社会资金周转除西藏外,全国…  相似文献   

4.
人民银行马鞍山市分行卫星电子联行于1993年1月3日正式开通。经过5年多的建设和发展,目前已和全国1072个收发报行进行联行往来。由于采用了卫星传输和计算机处理业务,极大地缩短了异地资金汇划速度,减少了人工劳动量,提高了准确性。但同时,随着联行业务对...  相似文献   

5.
一联行会计核算的重要性联行会计核算是国家银行办理异地行处间业务往来的重要工具。所有异地企业间款项的划拨、财政工会等金库款的拨缴、货币的发行与回笼以及银行内部款项的划拨等,都需通过联行会计核算来完成。由於联行会计核算业务的多种多样,而且是在异地不同的行处,不同的时间分别进行,假若联行凭证传递过程组织不健全、不合理,或者执行上不严格、不准确、发生凭证丢失、错解户名、错付金额、延迟解付等现象,不但会造成银行联行账务错乱,滋生贪污舞弊,使国家财产遭受损失,而且会影响到企业资金的周转,影响企业生产计划与财务计划顺利实现,以及其他有关业务的正确进行。因此妥善地严密地组织联行会计核算,对整个国民经济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自办“省辖”的出发点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金融业务不断扩大,联行资金划拨日益增多,形势要求我们自办省辖往来。(一)自办省辖往来是加强经济核算的需要。我区农行机构,遍及全区城乡各地,区内联行资金划拨频繁,以南宁地区来说,辖属十三个县支行,一百六十个营业所,一九八一年办理资金划拨和异地结算业务,发出分辖往帐(收方发生额)叁亿叁仟玖佰伍拾柒万元,介付异地托收承付及汇款等发生分辖来帐(付方  相似文献   

7.
联行清算是银行之间进行异地资金划拨的账务往来,人民银行的联行清算业务近年来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目前无论是手工联行,还是电子联行都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电子联行系统(EIBS)是中国银行总行开发的基于 UNIX 平台,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处理全国联行汇划清算业务的资金汇划系统。山西省中行从1996年开始正式运行,实现了全国联行和省辖联行的电子汇兑,资金汇划24小时内到达。几年来,电子联行以其快、准、平、清、安全的特点,为提高我行资金清算质量,加快我行电子化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对电子联行系统的 IB 和 TMCS 常见故障及解决办法做一经验性的总结。  相似文献   

9.
电子联行系统(EIBS)是中国银行总行开发的基于UNIX平台,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处理全国联行汇划清算业务的资金汇划系统。山西省中行从1996年开始正式运行该系统,实现了全国联行和省辖联行的电子汇兑,资金汇划24小时内到达。几年来,电子联行以其快、准、平、清、安全的特点,为本行提高资金清算质量和加快电子化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对电子联行系统的一些常见故障和解决办法作一总结,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一)联行制度是国家银行组织异地行处间业务往来的重要工具。健全与合理的联行制度可以保证对公结算,对私汇兑、财政库款拨缴、货币发行与回笼以及内部款项划拨等业务正确而及时地进行。反之,联行制度如果组织得不好,不但会使有关业务的手续复杂,处理迟缓,帐务上容易造成错乱,失去会计核算工作的监督作用,给不良分子造成盗窃国家资财的机会;并且影响到结算工作的正确进行,财政库款的及时上缴,货币流通情况的集中掌握,以及国家经济计划的顺利执行。因之,联行制度的正确组织是具有重大的国民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11.
面对金融行业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加快实施电子联行系统建设,以实现资金汇兑、托收承付、委托收藏、内部资金划拔、银行汇票以及资金清算等业务的电子化、网络化、自动化,用现代化的手段为银行客户提供优质服务,促进科学管理,提高农发行的竞争力。近日,在该项目的招标中,国内的著名商业应用软件和  相似文献   

12.
银行的全国、省辖、县辖三级联行及藏汇往来(以下简称联行工作),是办理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单位之间异地结算业务和调拨内部资金的重要工具,是银行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反映银行行业之风好坏的一个窗口。因此,银行的联行工作,必须切实保证异地结算业务和划拨款项的顺利进行,真实、准确、及时地处理帐务,加速资金的周转,确保各类资金的安全。近几年,在“改革、开放、搞活”过程中,我们对联行工作进行了一些改革与完善,对搞活社会资金,提高资金利用率,起到了一定的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农业银行会计电算化程度不断提高,县辖往来核算中暴露出的弊端日益突出,因此加快对联行体制改革,改原三级联行为二级联行核算,充分利用电子汇兑往来安全、快捷、简便、准确的特性,将县辖往来全部纳入省辖往来,成为必然趋势。  一、当前农行县辖往来存在的主要问题1、资金在途时间长,制约资金使用效益。县辖往来核算资金周转较慢、往来对帐繁。由于银行汇票在结算中的比重越来越大,特别是“见票即付”的华东三省一市银行汇票和县市行社汇票的大量使用,对单设机构的农行来说,就得先垫付资金后向跨系统银行清算资金,…  相似文献   

14.
<正> 联行往来是银行为办理各项业务而发生的银行之间相互划拨款项的往来。由于往来双方是异地的,与同城转帐相比,它具有结算双方距离远、联系面广的特点。因此,为确保国家资金安全,在管理上必须有更加严密的办法。 目前,联行往来执行的是“统一管理,分散核算”的组织原则。统一管理是指办理全国联行往来业务的行必须:经总行统一审查批准,通报全国;统一编制联行名册,确定行号,统一刻制联行往来专用章;统一编发“联行往来密押编制方法”,使用统一的凭证格式。这种组织形式,主要是通过往来双方编审密  相似文献   

15.
人民银行电子联行系统是通过卫星通信网完成异地资金清算和资金划拨的系统,是我国银行间跨系统异地资金汇划的主要渠道.近年来,它的建设和发展,加快了社会资金周转,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保障了资金安全,并取得了显著成绩.  相似文献   

16.
现行汇划往来联行会计制度,在两年来执行中,有力地推动了结算和汇兑业务的开展,消除了数年来联行帐务经久纠缠不清的现象。经验证明:这个制度,虽还存在着某些问题,但大体上尚能够适应过去这一时期的需要。不过,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银行汇划业务势将愈益  相似文献   

17.
交通银行重新组建以来,各地分支机构之间异地结算引起的联行资金汇划、转付的数额急增,加强和重视对这部分联行往来资金的科学管理十分重要。当前交行联行资金管理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一、缺乏一盘棋的思想,随意占压他行联行资金。联行资金在结算转划过程中,双方余额反映的轧差数形成了联行存款与存联行款之间的差额,即汇差。因为汇差资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基层行处短时期存款支付不足的问题,导致相当一部分行处从自身利益出发,在头寸紧张时就采取不及时结算联行资  相似文献   

18.
人民银行的电子联行(简称EIS)是全国资金汇划的一种方式,负责异地间资金往来业务处理。由于电子联行具有快、准、平、清、安全五大特点,深受客户、企业的欢迎,因而业务量逐渐递增,已成为现代支付体系中的“快车道”,对改善金融服务,加快资金周转,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发挥了积极作  相似文献   

19.
中国工商银行新资金汇划系统是在大中型计算机网络基础上开发的办理外部资金结算和内部资金划拨及清算业务的综合性应用系统,工程投资8亿元。新资金汇划系统的开通,标志着工商银行建成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资金清算体系,在经营管理体制改革中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 新资金汇划清算系统的使用,为客户建立了一条安全、方便、快捷的资金汇划“高速公路”,使异地  相似文献   

20.
2.电子联行系统(EIS) 电子联行是电子联行往来的简称,是指在有电子联行行号的行与行之间通过电子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资金划拨的帐务往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