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培吉  黄飞彪 《金卡工程》2010,14(6):205-205
旅游合同违约行为通常会导致旅游者的精神损害,很多旅游者在发生旅游合同纠纷后诉诸法院时,法院会以违约对精神损害赔偿没有法律规定为由不予以赔偿。本文以我国相关立法现状为切入点,重点分析了旅游合同违约应得到精神损害赔偿的必要性,同时简单论述了精神损害赔偿的构成要件,将突破现有的民事责任理论中违约不可获得精神赔偿的限制。  相似文献   

2.
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保护旅游者合法权益,维护旅游市场的正常秩序,保障和促进旅游经济的健康发展,是旅游合同立法的重要意义。传统观点认为,违约之诉并不能提起精神损害赔偿的请求。本文通过研究各国的法律现状及其在实践中的做法,认为各国在因违反旅游合同而引起的旅游纠纷中已经尝试确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并在司法实践中予以运用。结合我国的立法和实践,认为在旅游合同这类特殊性质的合同违约中,可以确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以加强对旅游者的保护。这就需要我国不断完善有关旅游合同的立法。  相似文献   

3.
沈宝慧 《金卡工程》2010,14(4):129-129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对人格精神利益的保护,为因违约而造成的人格精神利益提供司法救济已成为一种客观趋势。伴随经济的发展,现实生活中,有大量的因违约而导致的精神损害得不到赔偿,因此有确立违约精神损害赔偿之必要。  相似文献   

4.
李琼  彭佳 《金卡工程》2010,14(3):65-66
虽然我国合同法确定了责任竞合规则,但它无法解决因为违约但不侵权导致的精神损害后果的赔偿问题。现实生活和司法实践需要打破违约责任中不存在精神损害赔偿的理论,采用一般禁止而例外允许的模式,在严格限制违约精神损害赔偿适用范围与严格适用其构成要件的基础上,我们应当建立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5.
在人类社会早期关于损害赔偿的法律之中,补偿性赔偿和惩罚性赔偿是普遍共存的。而自美国侵权法上认可惩罚性赔偿制度始,对惩罚性赔偿的救济之正当性和合理性就争论不休。惩罚性赔偿系从英语punitive damages翻译而来,在英美法中属于损害赔偿(damage)的一种类型。其基本含义是指不同于补偿性的损害赔偿(compensatory damages),与其说是为了补偿原告所受到的损害,倒不如说是为了遏制和惩罚被告的不法行为进而而判给原告一笔金钱。  相似文献   

6.
王婷 《投资与合作》2011,(9):251-251
我国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中第97条确立了合同解除之损害赔偿的基础性条款,于第113条初步确定了赔偿范围,但对于具体赔偿范围以及损害赔偿的估算方法.我国却没有明确的立法。本次综述的目的就是对国内外就此问题过去与现在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力求展现出一个清晰的违约解除合同之损害赔偿制度的轮廓。  相似文献   

7.
倪凌军  施晓 《金卡工程》2010,14(8):165-165
在合同法律关系中,因对方的违约而受到损害的一方应当怎样获得救济,历来是合同法的基本问题之一。大陆法系国家通常将实际履行作为承担违约责任的主要方式,而英美法系国家对实际履行的适用做出许多限制,更多的是法院通过适用赔偿金制度予以救济。《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关于一方违约时提供给另一方的救济方法兼采了大陆法系与英美普通法系的合同法原则。  相似文献   

8.
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比较研究及在我国的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帅锋 《金卡工程》2009,13(4):17-18
作为英美法系在民事损害赔偿判例中普遍采用的一项制度,惩罚性赔偿制度具有独特的特点和功能。但该制度自产生以来,支持与反对就一直相互交织,争执不断。而传统大陆法理论认为,在民事损害赔偿中应遵循补偿性赔偿原则。这项主要是在英美法特别是美国法中采用的制度是可以为中国法律所借鉴。中国的市场经济尚处于发展阶段,很多地方需要借鉴国外关于该制度的成功经验,扩大惩罚性赔偿制度的适用范围,但在产品责任中不宜广泛适用惩罚性赔偿。在某些情况下采用惩罚性赔偿以替代精神损害赔偿的办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在英美法中,预期违约制度已臻于成熟。但从成法意义上讲,传统大陆法系合同法并没有形成预期违约制度,而被许多学认为与预期违约制度具有近似功能的不安抗辩权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预期违约救济权。两大法系合同法在预期违约制度上存在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源于两大法系对合同目的、违约行为的性质和首要违约责任形式的不同认识和规定,根植于成法和判例法的传统以及不同的合同法道德理念之中。相比之下,英美法的相关规定和理论更为合理,大陆法系国家应对其合同法的基本理念重新检讨并加以修订,引进英美法的预期违约制度。  相似文献   

10.
任楚蓉 《金卡工程》2009,13(2):57-58
国家赔偿法修正案草案中首次明确规定了精神损害赔偿。本文以如何认定国家侵权中的精神损害赔偿数额为研究对象,从数额认定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和应该运用的计算方法出发,对我国国家侵权的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认定方法进行构建。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精神损害赔偿问题进行了探讨。针对精神损害赔偿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认为应在刑事案件和国家赔偿案件中增加精神损害赔偿。同时认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运用应进一步法定化,应尽快对精神损害及精神损害赔偿的概念、主体进行权威界定,以保证这一制度的正确使用。  相似文献   

12.
李慧志 《金卡工程》2010,14(6):99-99
由于对生命权的侵害而产生的死者近亲属精神损害赔偿是精神损害赔偿下的一个重要分块,本文区分了对死者近亲属的精神损害赔偿与死亡赔偿,又通过对精神损害请求权的近亲属的范围进行界定,然后是对影响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分档法来明确对死者近亲属精神损害赔偿数额。  相似文献   

13.
解析现行《工伤保险条例》可知,其规定的工伤待遇中没有精神损害赔偿这一项。但根据我国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工伤中的精神损害能否依法要求赔偿存在4种情形,有的可以得到赔偿,有的则不能。而且依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指向的对象不同,工伤精神损害赔偿争议的仲裁与诉讼又分3种情形。为维护工伤职工的正当权益,我国有关工伤精神损害赔偿的实体立法和程序立法应进一步配套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在保险人未能善尽诚实理赔义务时,其不仅应依约承担保险责任,还须赔偿该违约行为给被保险人、受益人造成的期待利益的损失。在消费者保险中,当保险人故意不履行理赔义务时,被保险人、受益人得请求惩罚性赔偿金。对于因违约行为造成被保险人、受益人严重精神损害的,保险人还应承担精神损害赔偿金。  相似文献   

15.
合同一方违约,导致另一方解除合同后,非违约方可以主张的损害赔偿范围是否包括可得利益?本文运用比较法的分析方法以及对合同法的规定进行整体解释,对合同违约解除损害赔偿范围进行界定。  相似文献   

16.
黄一桓 《金卡工程》2010,14(1):162-162
本文所研究的海上人身伤亡精神损害赔偿法律制度是指责任主体对于在海上运输中或者与船舶有关的作业中所发生的人身伤亡给受害人及其近亲属所造成的精神损害给予一定的精神抚慰和经济补偿的法律制度,通过介绍我国的立法现状以及探讨各国确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方法,最后提出了我国应当主要借鉴日本的上下限额浮动式来确定海上人身伤亡精神损害赔偿的数额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精神损害赔偿是为保护受害人精神利益而设立的一项法律制度,本文从精神损害赔偿的构成要件、性质、适用范围和对象及赔偿金额的确定等几个方面对人身伤害中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8.
张桢 《金卡工程》2010,14(8):168-168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46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从这条规定可以看出,有权提起损害赔偿的是无过错方,那么损害赔偿之诉的对象是不是只包括过错配偶,无过错方能否向第三人提出赔偿,本文将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合同法调整的是交易双方的契约关系,在利益的取舍上要遵循基本的经济规律,但在守约方没有受到财产损失,而违约方却获利的情形下,现有的违约损害赔偿责任以公平价值为依托,无法提供充分的补偿.以法经济学为研究视角,从经济学成本—收益与资源配置的角度出发,违约获益赔偿责任将传统损害赔偿责任的起点从守约方的损失转向违约方的获益.通过考察论证违约获益赔偿责任的正当性,追索效率与公平的协调机制,对违约损害赔偿责任制度安排作经济的分析,并以此为契机,规范相应的制度设计,弥补传统违约救济局限性,完善我国违约赔偿责任体系的救济功能及途径.  相似文献   

20.
张阳 《金卡工程》2010,14(2):222-223
植物人和精神病人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争议较多,但是无论从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立法目的、功能、价值取向还是从植物人和精神病人本身的情况来说都应该支持他们的赔偿请求权。通过比较其他国家的做法,分析我国的立法现状及不足,依据有关学者的立法草案,从我国实践出发,应对这一问题予以明确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