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9年度“全球银行1000排行榜”述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石凯 《新金融》2009,(9):25-30
英国<银行家>杂志2009年度"全球银行1000排行榜"数据显示,国际金融危机对美欧银行的业绩形成了巨大冲击,但美欧银行的资本实力和资产规模仍然具有显著优势.显然,国际金融危机没有改变美欧银行主导全球银行产业的竞争格局.  相似文献   

2.
商业银行高管薪酬制度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重点分析银行高管薪酬制度的美、德、日模式.由于各国的历史、社会环境、经济法律制度、文化习俗不同,从属于公司治理机制的高管薪酬制度存在很大差异,但是随着近年来迅猛的金融全球化和自由化,薪酬制度出现了明显的趋同趋势.  相似文献   

3.
国际金融危机对欧、美银行体系均造成了重大冲击。但在银行风险的处置方面,欧洲国家主要依赖政府公共资源处置风险,结果背上了沉重的包袱;而美国则依靠其成熟有效的存款保险制度,以市场化的方式及时有效地化解风险,维护了金融稳定。  相似文献   

4.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银行产业竞争格局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来自英国《银行家》杂志“全球银行1,000排行榜”中前10强的数据,对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银行产业的竞争格局的演变进行了较为完整的分析。分析表明,全球银行产业的竞争格局从来就没有真正长时期稳定过。尽管都是由美国、欧洲和日本的银行主导,但不同时期美、欧、日银行之间的竞争优势和竞争劣势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阶段银行保险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银行保险在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得到了长足发展,并为银行业和保险业创造了新的赢利模式。近年来,西方金融机构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压力下,为适应客户多元化服务的需求,纷纷通过收购和兼并等方式组建新的金融集团,迅速扩  相似文献   

6.
由于国际金融危机与主权债务危机双重冲击的叠加,"欧债五国"银行产业已经陷入全面衰退。研究显示,"欧债五国"的宏观金融环境不断恶化,导致银行产业的资产质量显著下降。目前,"欧债五国"银行产业面临的风险主要是资产减记风险、信用评级风险和银行挤兑风险。如果不加以积极治理,"欧债五国"银行产业可能将崩溃。  相似文献   

7.
金融自由化背景下各国银行监管效果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涛 《上海金融》2004,(4):26-29
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金融自由化进程中,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以及经济转轨国家都经历了严重的银行业危机,于是各国在预防和处理银行危机时采用了大量的监管措施.本文检验了各国银行监管措施对于预防银行危机的效果,认为只有与市场化进程兼容的银行监管措施才能真正防范金融体系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让银行资本发挥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忠阳 《中国金融》2004,(15):48-49
2004年6月26日,酝酿已久的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正式颁布,作为国际金融领域关于银行资本金的规则,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无疑将对各国银行业的运行和发展,甚至对整个经济体系都产生重大影响。然而,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其银行资本金问题的具体表现和重点也有所不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银行资本金问题具有与发  相似文献   

9.
金融危机将全球金融机构监管改革和控制风险的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在G20集团的推动下,金融机构风险税成为了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热议的话题之一。虽然强化监管成为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主流,但由于各国金融环境不同,在对大银行是否征收金融机构风险税(代称“银行税”)问题上观点不一。  相似文献   

10.
李泱  黄剑 《新金融》2010,(9):15-20
2010年度的"全球银行1000排行榜"提供的两条重要信息值得我们特别关注:其一,在政府的大力救助下,美欧主流银行基本摆脱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复苏;其二,中国银行产业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继续保持了良好的运行态势,国际竞争力已经并将继续得到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1.
银行保险的跨国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银行保险在许多国家蓬勃发展起来,但它在各国间的发展程度和模式却有着较大的差异。本文比较了银行保险在各国不同的发展状况,从文化、制度和市场三方面分析了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国际金融市场上,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大都经历了"融合-分立-再融合"的发展过程.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世界金融业购并浪潮风起云涌.一向坚持分业经营的美、日等国纷纷解除禁令,鼓励其大中型银行向混业经营方向发展.美国1999年通过<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标志着金融混业经营已成一种趋势.伴随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加深,可以预期,混业经营将成为国际上各国金融业经营模式发展的基本模式.从长远来看,中国金融业最终将融入全球竞争之中,与世界各国集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业务于一身的金融巨头进行角逐.  相似文献   

13.
80年代以来,在银行和金融方面的外国直接投资增长最快,跨国银行广泛发展成为跨国公司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跨国公司的发展要有跨国银行的充分发展来支持,跨国银行的发展程度制约着跨国公司的发展水平。一、跨国银行迅速发展的原因二战后跨国公司发展提出的巨额资金需求刺激了跨国银行的发展,这表现在国际金融活动规模的扩张。1972—1985年间。  相似文献   

14.
随着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影子银行在这样的金融环境下悄然崛起。20世纪80年代以后,影子银行迅速发展,使得货币的供应量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由于我国的金融体系尚不完善,市场化程度还不够高,这种金融环境推动了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货币政策的改革的关键在于影子银行对信用创造体系的完整性和稳定性,这对我国金融市场的良好运行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夏伟伟 《时代金融》2014,(9X):80-80
随着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影子银行在这样的金融环境下悄然崛起。20世纪80年代以后,影子银行迅速发展,使得货币的供应量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由于我国的金融体系尚不完善,市场化程度还不够高,这种金融环境推动了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货币政策的改革的关键在于影子银行对信用创造体系的完整性和稳定性,这对我国金融市场的良好运行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为应对金融市场动荡、经济持续衰退,在短期性工具到期和短期利率没有下调空间的情况下,美、欧、英、日等国家先后实施了购买证券等非传统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已经实施5年多,基于各国金融运行环境以及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程度不同实施效果产生差异.本文在对各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背景、主要内容及实施效果比较的基础上,对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中叶,德、美等国都出现了全能银行.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金融自由化的冲击下,金融机构间业务相互交叉、渗透,西方国家银行业又逐渐向全能银行演变.本文在论述全能银行的涵义、特点以及经营模式的基础上,探讨我国银行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流程银行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美欧等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以实现价值最大化并提升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开展的银行业务流程再造,国内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原主席刘明康在20Q5年10月召开的“上海银行业首届合规年会”上首次提出。在银监会推动下,民生银行于20。6年全面启动流程银行建设,其他商业银行适时跟进广泛开展流程银行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19.
在国际金融一体化的浪潮中,西方发达国家纷纷进行以放松金融管制为特征的金融改革,银行制度逐渐从分离型向全能型转变。英、日、美三国的市场体系及其银行制度的演变可以为我国的金融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银行税理论与实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随着英国新银行税(The Bank Levy)的开征,银行税已经从公众诉求和政治家的蓝图变为现实,成为后危机时代国际金融税制改革的热点。作为金融税制体系中出现的一个全新税种,银行税的征收目的、征税对象、计税依据和税率设计都有着与过去税种截然不同的理论基础和设计思路。不同的政治经济环境使得中国与欧洲国家在是否开征银行税的问题上有着不同的答案,但顺应国际金融税制改革趋势,做好开征银行税的研究和准备工作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