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我国要推动原油期货参与国际原油市场定价,成为亚太地区原油贸易的基准价格,这就要求我国的原油期货市场吸引境内外投资者广泛参与,因此,解决境外投资者交易编码与国内不一致的问题是前提条件.本文探讨了境外投资者参与我国原油期货市场的相关路径,并着重从制度设计、日常监管等方面对综合账户与一户一码制度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对原油期货引入境外投资者进行有效监管,为确保期货市场持续稳健发展提供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的不确定性和全球债务危机引发了股票指数的大起大落之时,一些监管机构、机构投资者和首席财务官认为高频交易才是罪魁祸首。事实真是如此吗?自从发生在2010年5月6日影响着美国企业和期货市场的"闪电崩盘"事件发生之后,高频交易——利用大量工具在极短时间内获得极其微小的价格差异的交易应用就一直被高度关注着。一些监管人员认为"闪电崩盘"是由于在期货市场的人为原因造成。为了对  相似文献   

3.
程序化交易及高频交易的监管是近年来境内外期货市场的热点.欧洲对于程序化及高频交易的监管走在全球的前列,其中,德国是全球首个实施《高频交易法》的国家.为了积极有序地防范和应对风险,本文着重研究了欧盟高频交易以及程序化交易在法规和技术层面的监管措施,并分析了其实际监管效果、案例以及最新的监管趋势.对于欧洲期货市场高频交易监...  相似文献   

4.
套利交易,作为期货市场规避风险功能的重要交易方式之一,在国际上广泛被期货基金、投资机构和投机者所应用.在国外成熟的商品期货市场中,套利交易约占总交易量的40%以上.虽然我国期货市场经过多年发展逐步完善,参与期货市场的机构和个人逐渐增多,但套利交易并未受到投资者的真正重视和充分挖掘.  相似文献   

5.
史冬梅  刘彤达 《财会学习》2020,(15):194-194,196
关联交易是企业关联方之间在公司运作中经常出现的而又易于发生不公平结果的交易。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监管因先天不足,导致违法违规时有发生,极大地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为此,遏制有害的关联交易,保护投资者利益,显得十分必要。本文从我国关联交易现有制度出发,分析了关联交易监管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弊端,提出了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监管制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推出后的投资者结构、市场运行以及国际市场对比等角度出发,研究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的双向交易机制和杠杆作用对我国股票市场产生的影响。目前由于机构投资者的缺位、制度的不完善,可能会产生短期的风险加剧效应,因此需要监管当局完善交易机制、鼓励以风险管理的套期保值交易,进一步引入机构投资者,推动资本市场对冲内在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陶灵芝 《时代金融》2014,(5X):137-138
高频交易在国外成熟证券市场非常活跃,但在我国尚属于新兴事物。从制度层面,我国发展高频交易存在一些限制性因素与监管上的瑕疵,光大证券"8-16乌龙指"事件将这一点暴露无遗。本文在分析高频交易风险的基础上,结合光大"乌龙指"与美国"闪电暴跌"的案例从多方面探讨其监管之策,以及加强高频交易背景下的中小投资者保护。  相似文献   

8.
高频交易在国外成熟证券市场非常活跃,但在我国尚属于新兴事物。从制度层面,我国发展高频交易存在一些限制性因素与监管上的瑕疵,光大证券"8-16乌龙指"事件将这一点暴露无遗。本文在分析高频交易风险的基础上,结合光大"乌龙指"与美国"闪电暴跌"的案例从多方面探讨其监管之策,以及加强高频交易背景下的中小投资者保护。  相似文献   

9.
朱永利  王婧 《新金融》2012,(6):49-54
随着我国银行理财业务快速增长,理财产品关联交易问题日益突出,而监管规定相当薄弱,没有对关联交易进行范围界定,更不用说提出系统有效的监管措施.虽然关联交易有时有积极作用,但不当关联交易存在巨大风险,实施监管很有必要.借鉴国内外针对基金以及信托等资产管理产品关联交易的相关规定,对于理财产品关联交易,建议建立投资者同意制度、关联交易信息披露制度、不当关联交易的投资者救济机制等监管措施,以切实保护投资者和商业银行的合法权益,保障银行理财业务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选取交易量、持仓量、期现比率和价格波动性作为衡量指标,对中国棉花期货市场流动性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2004年至今,棉花期货的月度成交量、月度持仓量、月度期现比率都呈现先升后降趋势,价格波动的范围也较大。无论是成交量、持仓量、期现比率,还是价格波动性,我国棉花期货市场流动性要比国内和国际上较成熟的期货产品低。为了改善市场环境,提高市场流动性,中国棉花期货市场应该积极改革交易制度,合理设计期货合约;同时,还应加大对投资者的教育力度,大力培育套期保值者,促进期货合约的成功交易。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机构投资者视为一种特殊的制度安排,并用新制度经济学的一般原理进行了理论探讨,接着从制度和监管的角度,对现有的证券投资基金监管模式进行了国际比较分析,进而得出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是规范机构投资者发展的必要前提等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债券市场交易主要集中在银行间债券市场,而开设丙类账户的机构投资者是该市场的主要参与力量,对其监管关系着债券市场整体监管的成败.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中丙类账户交易具有普遍性、隐蔽性、短时性、关联性等特点,给监管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本文对丙类账户的对敲、代持、内幕交易、利益输送等异常交易行为及风险进行探讨,从交易模式、信息披露模式、监管模式等方面分析了丙类账户交易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发展做市商制度、建立信息披露制度、理顺监管体制等对策.  相似文献   

13.
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是我国引入的一项证券市场开放前的过渡性制度.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事前监管制度显现出一些弊端.本文结合印度、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等新兴市场经济体事后监管制度的经验,论证了我国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的监管模式亟待从事前监管转向事后监管,并建立有效的事后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14.
高频交易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及监管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凤雨 《上海金融》2012,(9):48-52,117
高频交易在欧美发达证券市场已经非常活跃,并促进了市场的有效性,但对其仍然褒贬不一。高频交易固然存在一些风险,但是市场的需求推动其不断获得交易商的青睐。虽然我国目前证券市场状况限制了高频交易的发展,但是,未来的市场竞争必然要求监管部门改革证券市场交易制度,放开对高频交易的管制。因此,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监管经验,制定监管的法律标准,引导高频交易对证券市场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银行理财业务快速增长,理财产品关联交易问题日益突出,对其实施监管很有必要。本文借鉴国内外针对基金、信托等资产管理产品关联交易的相关规定,指出对于理财产品关联交易,应通过建立理财产品投资者同意制度、关联交易信息披露制度、不当关联交易的投资者救济机制等监管措施,切实保护理财产品投资者和商业银行的合法权益,保障银行理财业务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金融科技(Fin Tech)的不断发展,诸多风险也随之产生。监管科技(Reg Tech)被认为是防范和应对金融科技风险的主要手段。其本质是采用技术手段,在被监管机构与监管机构之间建立一个可信、可持续与可执行的"监管协议和合规性评估、评价和评审机制",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智能投顾领域,应用监管科技可以根据监管要求对相关数据进行实时监控。新加坡金融管理局针对数字顾问模式的特点和风险,应用监管科技手段对其模型算法进行监测,有效避免了可能对数字顾问的客户造成的不利影响。未来的智能投顾监管框架仍应以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审慎监管为基础,并通过发展分类账户来避免量化交易和程序化交易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协同交易等风险。  相似文献   

17.
对证券市场上市公司进行有效的监管,是规范市场秩序,保证投资者利益的重要手段.从监管机构监管的成本和上市公司的违规成本出发,分析监管机构监管的概率和公司违规的概率.设计合理的监管成本、监管次数与上市公司的成本与违规时的罚金是实现有效监管的前提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中国金融电脑》2004,(6):45-47
一、系统目标近年来,我国寿险业的迅速发展,外资寿险公司的不断进入,对寿险监管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寿险经营的长期性和经营的复杂性也要求监管者要有强有力的技术手段对保险公司的经营进行监督管理。保险精算技术是寿险公司运营的重要基础,也是寿险监管的重要技术手段。而目前国际上通行的以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为核心的监管方式更离不开精算技术。我国目前寿险监管已建立了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的制度,颁布和实施了一系列法规、制度。而在监管技术手段上却远远落后于监管制度建设,使得寿险监管手段和监管效率落后于寿险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基金是一种面向广大投资者的间接投资产品,由于其资金集中、专业理财、分散风险等特征而广受投资者的青睐.但由于证劵投资基金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性,基金管理公司往往处于信息优势地位,所以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道德风险及逆向选择现象时有发生,因此不断完善基金监管制度是保护广大投资者利益的根本保障.本文主要通过对基金监管机构和基金管理公司的博弈分析,提出一些关于基金监管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完善信用交易监管,是防范风险、维护市场稳定的重要手段。本文从信用交易监管制度基础的政策和法规、作为监管依据的信用交易余额公布、信用交易监管工具以及信用交易监管部门等四个方面,分析、比较了美国、英国、日本、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监管经验,以为国内推出信用交易、完善做空机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