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预算管理体制是指用于划分政府间财政收支权限、处理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制度,是预算权力在政府间纵向配置的依据和保障。虽然一级政府一级预算是分级管理体制的核心,但实践中却大量存在一级政府与一级事权、一级财权不相匹配的  相似文献   

2.
寇铁军  周波 《财政监督》2012,(30):12-14
作为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载体,财政管理体制是关于各级政府之间财政级次、财政收支权限划分及政府间财力配置的根本性制度规范。1994年分税制改革时,我国以"中央和地方政府事权和财权对称"为指导,划分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建立过渡时期政府转移支付制度,初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房地产市场和商业银行双重视角,利用2005-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地方政府债务对金融风险的风险传递关系和传导路径。实证结果显示,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扩张的财政风险转化为房地产市场风险和商业银行风险;同时,土地财政、信贷扩张和影子银行是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传导路径。为防范金融风险与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应降低金融部门与地方政府债务的关联,厘清金融与财政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研究地方财政体制变化,分析土地财政的成因、危害以及与地方财政的关系,提出治理土地财政的对策。研究结果:(1)土地财政对于地方财政收入具有巨大作用;(2)在地方财政发展过程中,应加强完善地方财政体系,规范地方财政收入。研究结论:为实现地方财政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应采取积极措施调整土地性相关收入的分配,保证财政收支的平衡。  相似文献   

5.
以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和地方政府之间关系为切入点,运用1995-2008年我国分省面板数据,以地方政府财政赤字率为风险指标,对财政分权和由财政分权引发的地方政府竞争与地方政府的赤字水平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财政分权和地方政府竞争都显著的影响地方财政赤字水平,财政分权程度越高,地方财政赤字水平越高;地方政府竞争越激烈,财政赤字水平也越高;并且由财政分权带来的地方政府的竞争效应能够更好解释地方政府的赤字膨胀,而非财政分权本身。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中国的地方政府在经济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地方政府在财政体系下有广泛的收入来源,依法参与国民经济分配,对教育、基础设施和地方公共服务承担主要的责任。有一个数据可以显示其活动力度。近年来地方的预算内收入约占GDP的8%,预算外的收入(主要是土地财政收入)约占GDP的3%,预算内支出占GDP的14%,预算外支出占GDP的2.5%。堪称与美国地方政府活动相提并论。中国地方政府在创立乡镇企业和其他非国有企业过程中的首  相似文献   

7.
政府间财力分配与中国地方财政能力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我国地方财政能力的差异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财政分权改革过程中政府间财力分配体制设计的缺陷,是导致我国地方财政能力差异扩大的体制性原因。本文从中国政府间财力分配的两次过程,来分析这一制度对地方财政能力差异的影响,并对如何完善我国政府间财力分配体制、缩小地方财力差异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借鉴国际经验防范和化解我国地方财政风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下,地方财政担负着地方政府的公共支出,而财政收支规模相对薄弱,地方财政风险成为困扰各级地方政府和经济发展的一道难题.如果不及时研究解决,不但影响财政正常运转,更重要的是危及改革与发展.本文借鉴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在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财政风险方面积累的先进经验,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户籍制度改革与财政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即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地方政府作为提供公共服务和推动户籍制度改革的主体,其行为受到现行财政体制的根本约束。地方政府主动选择户籍制度进行歧视性的公共服务提供服从于自身的财政利益需要。支出责任划分、事权要素搭配以及财政收入构成共同影响着地方政府对待户籍制度改革的态度,促成了户籍制度改革的地方化与地方财政收支的人口偏向。要剥离户籍与公共服务提供之间的联系,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需从财政体制的源头着手。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是当前加快财政体制改革、尽快建立缓解地方财政困境的长效机制,是加快推出理顺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深层改革方案的必然要求.自主发债暗示了此后在财权分配上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分权将更合理.但是这也牵扯出地方债发行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债务的风险管理机制.本文着重分析了地方政府自行发债的必要性和风险控制.  相似文献   

11.
2016年起,中国对纳入中央部门预算的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中期财政规划管理是否可以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防范财政风险,成为理论和实践需要验证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中期财政规划管理与地方政府债务的传导机制,并整理出美国50个州政府1965-2014年的债务和财政收支数据,以负债率和财政支出波动率作为财政绩效指标建立面板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论表明:(1)中期财政规划的实施及其阶段提升对财政支出波动率和负债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2)随着中期财政规划实施阶段的提升,中期财政规划降低支出波动率,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总体效应增强。  相似文献   

12.
土地出让收入在我国地方政府财政运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以致人们把地方政府财政称之为土地财政。土地财政涉及两个基本理论问题:一是土地收益如何分配;二是土地财政还能持续多久。收益分配土地收益的分配涉及两种分配关系:一是土地收益在政府之间的分配,  相似文献   

13.
一、地方政府债务纳入预算管理势在必行 加强地方债务管理,防范财政风险,根本是要将地方政府举债活动范围和活动方式置于法律框架之内,既要控制地方政府过度举债的风险,又要防止对地方政府行为过度约束而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将地方政府债务分类纳入财政预算管理,有利于不断完善地方财政预算体系,加快中央与地方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地方人大对政府负债融资的制衡机制,增强地方政府负债的透明度。  相似文献   

14.
一、计划经济时期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政治稳定和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需要,全国实行财政收支、物资调度和现金管理的高度统一,地方政府主要负债形式有两种:第一种是地方借款。第二种是在1954~1958年,出于扩大建设资金角度考虑,部分地区由地方政府发行"经济建设公债"。(一)地方借款。中共中央批转财政部的《关于改进财政体制加强财政管理的报告》(1961年)规定:国家财政预算,从中央到地方实行上下一本账,坚持"全国一盘棋",不准打赤字预算。在以中央集权为特征的计划财政体制  相似文献   

15.
祝继高  岳衡  饶品贵 《金融研究》2020,475(1):88-109
基于2005-2015年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样本,本文研究省级地方政府财政压力是否对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投向和信贷资源配置效率产生影响。研究发现,地方政府财政压力是影响城市商业银行信贷资源配置的重要因素。具体而言,省级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越大,省内城市商业银行投向地方国有经济部门的贷款比率越高。然而,信贷资源更多投向地方国有经济部门的银行有更高的不良贷款率和更差的会计业绩。进一步研究发现,在财政压力大的省份,城市商业银行投向地方国有经济部门的贷款比率越高,则贷款拨备率越低,这表明城市商业银行会通过盈余管理行为来应对监管压力。本文研究结论对商业银行监管以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6.
在2008年中国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时机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迅猛发展,在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缓解资金紧张挥发了特殊的作用,商业银行平台信贷“井喷”式增长。表面上是金融风险,实际上还是财政风险。2013年开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与商业银行信贷全口径风险监测正是进入审计署、银监会等多部委的视野。为此,本文针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风险现状,从政府部门和商业银行两大视角提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管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财政是国家通过规范的政府收支行为,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从而保证政府履行政治、经济和社会各项职能,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并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活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基础是法制。财政收支活动必须纳入法制规范的范围,加强财政法制建设.是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的重要内容,完善财政监督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和经济稳健增长的重要保证。[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金融危机继续深入的经济形势下,我国财政收支紧张的矛盾十分突出,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和地方公益事业发展都急需大量资金支持,为此,国务院同意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以稳定地方财政收支,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时机与条件分析,试对我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模式及路径选择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9.
“土地财政”的财政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房地产价格的不断高涨,地方政府来自土地的收入不断增加,引起了社会对土地财政的关注,但许多认识是不正确或者是不科学的,是不符合地方财政实际的。本文从财政学的角度,对土地财政进行了科学的剖析,分析了土地财政的来龙去脉、土地财政的利弊得失,提出了如何从规范中央和地方的收入分配、培养地方税体系、开辟地方新财源等方面着手来规避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  相似文献   

20.
开放并加强地方政府发债管理是学界多年关注的改革大计,随着财政部起草的有关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方案已提交国务院待批,我国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公债将是大势所趋。从政府职能、现实财政收支和代际公平三个视角对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必要性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地方政府职能重要性的进一步凸显、现行的财政体制改革对于匹配财力与事权效应的不显著、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代际不公平”的问题,都对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公债提出了紧急而迫切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