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税收(实际上是商品税即主要的间接税)是构成商品价格的重要部分,税负在直接税与间接税上的布局取决于税制结构的选择与设计。本文在对此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考察了我国税收负担、税制结构与物价水平关系的现状,指出我国税制结构失衡引致间接税税负过高从而对商品价格的"添加效应"过重的现实问题,并提出了基于缓解物价水平压力的税制结构优化的政策建议,即通过一系列间接税减税、直接税增税的税制结构优化举措,实现税收负担从间接税到直接税的"平移",减轻对商品价格的"添加效应"。  相似文献   

2.
结构性减税的着力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我国间接税税制具有重复征税和累退性特点,现行间接税产生两方面重要影响:一是带动税收长期超GDP增长,二是恶化收入分配。本文认为,基于这些影响,结构性减税的重心是增值税扩围改革,但需要将增值税设为中央税,然后按各地区最终消费比例分成,以有利于引导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为减轻农民增值税税负,应加大对农民种粮补贴的力度、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税收规模连年高速增长,税收负担是否过重热议的背景下,从税收超额负担的视角对各国税收效率进行了比较,并测算了全面减税和对间接税减税两种政策的经济效应。结果表明,中国的税收超额负担处于中等水平,但仍存在减税增效的空间;对间接税减税的结构性减税政策能更好的符合稳物价、调结构的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4.
利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的政府财政数据,将世界各国(地区)的税制结构分成六种类型,并对中国间接税比重进行横向比较。结果发现:当前我国基本属于“间接税为主”的税制模式,尽管中国间接税比重在可控范围内,但是已经高于世界经验水平。如果税制结构得不到改善,将逐渐偏离世界发展一般经验规律。在分析影响间接税规模的影响因素基础之上,提出构建与本国经济发展相适应、与宏观经济目标一致的“双主体”税制结构;逐步降低间接税比重、提高直接税比重;提高税收征管水平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DSGE模型的分析框架下,构建一个包含消费税、资本所得税和劳动所得税的税制结构体系,通过不同税率的组合,研究结构性税制改革的取向.结果表明,扭曲性税收比一次性总付税具有更好的经济稳定作用,直接税比间接税更有利于产出和投资的稳定,劳动所得税比资本所得税更有利于产出和劳动的稳定.提高直接税比重,尤其是劳动所得税的比重,更好地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是未来结构性税制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在以直接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中,纳税人会有积极性去监督财政活动。而在间接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中,由于税负转嫁的存在,纳税人就缺乏动力去监督财政活动。在我国经济转轨阶段,应逐步优化税制结构,实行以直接税和间接税双重主体的税制,提高直接税在税收总量中的比重,以提高财政支出效率。  相似文献   

7.
当前新一轮税制改革已拉开序幕,在增值税"扩围"和结构性减税的政策背景下,正确认识宏观税负问题关系着税制改革和税收政策的规划与进程。一般来说,我国有大口径、中口径、小口径这三种宏观税负口径。结合我国国情,单纯用税收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能说明问题,原因在于我国还未规范的收入形式,当前对大口径的宏观税负中"全口径"的政府收入的衡量是一大难点。本文利用田为民对政府收入的测算方法计算出我国的政府收入规模,在此基础上从三种口径对我国2000~2014年的宏观税负水平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为了促进经济增长和转型,实施了大量减税政策;美国税收减免计划可能引发新一轮全球减税浪潮和加剧国际税收竞争,税负问题成为社会焦点。社会各界对"税收"判定标准不同,使得企业和社会感知的税负与专家学者、政府相关部门之间的判定存在差异。综合而言,我国宏观税负不高;由于我国治税的社会环境还不理想,实施了以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企业是主要的纳税人,使企业感觉税负较高。但企业向税务机关缴纳的大量税收属于代扣代缴和中间纳税,如增值税的最终负税人是消费者而非企业,因此企业真实负担的税收应低于其自身感知。在国际税收竞争加剧条件下,应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削减政府开支;加快费改税,清理非税收入;提升所得税、财产税在税收收入中比重;促进创新,加快产业升级、产业转型。  相似文献   

9.
在调整经济结构方面,财政政策优于货币政策,结构性减税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能够发挥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本文认为,基于经济结构调整的结构性减税政策的着力点应为:推行低税负的增值税制与营业税制,刺激消费需求增长;全面推行"营改增"等改革,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依托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三大税种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完善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对不发达地区的支持。  相似文献   

10.
《中国外汇》2019,(6):8-11
继续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坚持以市场化改革的思路和办法破解发展难题,发挥好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的作用,丰富和灵活运用财政、货币、就业政策工具,增强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为经济平稳运行创造条件。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普惠性减税与结构性减税并举,重点降低制造业和小微企业税收负担。深化增值税改革,将制造业等行业现行16%的税率降至13%,将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行业现行10%的税率降至9%,确保主要行业税负明显降低;保持6%一档的税率不变,但通过采取对生产、生活性服务业增加税收抵扣等配套措施,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继续向推进税率“三档并两档”、税制简化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11.
我国目前不应该减税 而应促进税负公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我国的客观经济条件和减税的效果分析,我国目前不应该实施减税政策。当前的问题不在于税负过重,而在于税收负担不公平,具体表现在地区、企业、居民之间。我国应该改革税制,调整税收优惠政策,促进税负公平。  相似文献   

12.
2012年11月3日,中国税务杂志社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武汉召开了"税制结构优化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以税制结构优化为中心对我国税制改革的指导思想、税收的总体负担、直接税与间接税比重、房产税改革、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等问题发表了独到见解,本刊将其整理刊出(有的专家的发言已在本刊全文刊出,故省略),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回顾总结税制改革发展历程,展望未来税制改革发展规划,我国税收将在十个方面发生趋势性变化:税收定位由传统税收制度体系向现代税收制度体系转变;税收目标由效率激励向公平、有序、正义转变;税收增长由超常增长向稳健持续增长转变;税收负担由结构性减税向稳定宏观税负转变;税制结构由以间接税为主向以直接税为主转变;税制改革由个别税种改革向全面系统改革转变;税收政策由短期多变向长期规范化转变;税法制定由行政决定向人大直接立法转变;税务管理由传统管理向现代信息技术管理转变;税收体制由单一集权向多元分权转变。  相似文献   

14.
2011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做出2012年继续实行结构性减税的决定。本文就如何理解结构性减税、结构性减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结构性减税的主要内容和结构性减税与优化税制的关系等问题作了较为系统深入的分析。并提出营业税改增值税、对小微企业实行相应的税收优惠、改革资源税、开征房产税等方面的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一、坚持完善好增值税制度,是防范经济“脱实向虚”、储蓄率持续下降等系统性风险的需要一段时间以来,部分学者主张我国的间接税更多转向消费地课税,或者说现行税制当中的“侧重生产地课税模式”增值税过于依赖“生产”这一税源、对“消费”重视不够,并认为这种税制不仅导致了税源与税负之间的地区间背离,而且使各地方竞相重复投资、甚至不惜通过税收和财政手段竞争、以吸引“生产性税基”;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背景下,一些地方在促进消费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6.
本文依照上海试点模式对甘肃省兰州市"营改增"政策实施涉及的行业税负进行了静态数据测算。测算结果表明:在西部欠发达地区实施"营改增"政策,对地方税收收入的影响相对有限;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税负降低明显;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税负有降有升;交通运输业税收略有增加;现代服务业税收降幅明显。由此建议:适当降低管道运输业增值税税率;适当提高运输行业增值税纳税人类型划分标准;适当扩大"营改增"政策试点行业范围。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中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针对企业的减税降费措施,但减税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能减轻企业实际税负,提升企业价值?究竟哪些企业是减税政策的最大受益者?本文以2018年增值税减税政策为背景,尝试利用股票市场的反应回答这一问题。利用港股上市企业为样本,进行双重差分实验设计,得到增值税减税对企业价值影响的因果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增值税减税会使得企业价值增加,但议价能力不同的企业从减税中捕获的利益不同,议价能力强的企业享受到更多的减税好处。本文的发现有助于理解普惠式政策性减税背景下企业“获得感”存在巨大差异的原因,也有助于改进减税策略,优化减税的着力点,实施精准减税,使给定减税规模的社会福利效应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周清 《中国财政》2012,(10):34-35
自2008年以来,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结构性减税政策,如多次调整出口退税率、增值税转型、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提高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降低小微企业所得税负、提高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等。政策逐渐由短期的临时调整转向长期的税制改革,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9.
减税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政策工具,能否有效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备受关注。然而,已有研究主要考察了结构性减税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极少有研究探讨普惠性减税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本文利用2016-2020年增值税名义税率三次下调和进项税额加计扣除的组合式减税冲击,系统考察了增值税税负变动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增值税减税能够有效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且这一减税效果在东部地区企业和轻资产企业中更为明显。机制分析表明,增值税减税通过增加企业内部现金流和缓解企业外部融资约束来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本文肯定了增值税普惠性减税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积极影响,为“十四五”时期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提供了现实依据与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20.
对税收若干重要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阐述了对我国税收增长原因、税负水平等问题的看法,根据当前经济形势,提出了结合税制改革,适度减税,启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