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静 《金卡工程》2010,14(7):178-179
本文从网络虚拟财产的定义入手,通过与传统财产的基本属性作比较,得出虚拟财产也属于财产的范畴并具有其鲜明的特征,接下来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的界定问题,现存的主要争议有物权论、债权论、知识产权论,笔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网络虚拟财产是一种新型财产权,应该通过立法确认一种新型财产权对其进行保护和调整。  相似文献   

2.
薛晴 《时代金融》2008,(7):98-100
网络游戏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加剧了网络虚拟财产侵权问题。当前我国关于网络虚拟财产法律制度还不完善,遏制网络虚拟财产侵权,强化网络虚拟财产法律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界定了网络虚拟财产概念,分析了其财产归属,接着分析了我国常见的网络虚拟财产侵权类型,在此基础上,文章指出了我国网络虚拟财产法律保护存在的问题,最后文章提出了完善我国网络虚拟财产保护的立法对策。  相似文献   

3.
所谓网络虚拟财产,是存在网络空间中的,能够用现实生活中的度量标准度量其价值的数字化的新型财产。在特征方面它与传统类型的财产不同,可以将它看作一种特殊的物,适用物权的保护规则。在权利分配方面,其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也应当归特定的所有者。作为一种新兴财产,目前我国法律对它的保护相对滞后。网络虚拟财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物,应当将其纳入《物权法》的保护范畴,并制定相应的物权保护规则。  相似文献   

4.
银行为了确保债权的实现,往往依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要求债务人以某项特定财产设定担保,债务人届期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时,银行即可通过适当的方式将债务人的担保财产变卖.拍卖或折价,从而优先受偿。这一《民法》上的“物权优于债权”法则已为我国法律界所承认。但是银行担保物权至高无上的地位正受到质疑,尤其在今天强调债权人利益的同时,我们更多考虑到的是债务人和社会的利益。笔者就银行担保物权中存在的法律冲突进行初浅分析,以期对银行担保物权的保护有所裨益。[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陈晋  应斌 《金卡工程》2010,14(6):183-184
网络虚拟财产权不是物权、知识产权和债权,它是一项新型的“有形无体”产权。在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框架内,可以通过《合同法》、《侵权责任法》对网络虚拟财产权提供法律上的保障,但根本的出路还在于制定一部《网络虚拟财产法》。  相似文献   

6.
物权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权,是对物的权利。物权是一种财产权,财产权主要有知识产权财产权、物权、债权和继承权。财产可分为有形财产和无形财产,物权是对有形财产的权利,物权法是调整有形财产关系的法律。  相似文献   

7.
浅析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淼淼 《金卡工程》2009,13(4):132-133
由于虚拟网络及虚拟财产属新兴的事物,法律尚未对其性质、法律地位做出明确的规定,因而在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过程中出现了难以克服的问题。其实理清虚拟财产的性质、地位几方面内容是解决网络虚拟财产保护问题的关键。因而本文从网络虚拟财产的概念、特征、虚拟财产的性质及虚拟财产权的性质几个方面对网络虚拟财产做一个梳理,这不仅有利于平衡网络运营商与网络用户之间的利益,起到定分止争的作用,同时对于我国立法、司法、完善民法关于物权、知识产权等制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并且可以为我国司法保护提供一些务实而又可操作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王晨照 《金卡工程》2010,14(3):33-34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INTERNET的诞生,伴随产生了层出不穷的新生事物,比如网络虚拟财产.网络财产的财产性毋庸质疑,但《物权法》出台后,以网络虚拟财产为代表的无体物是否纳入《物权法》的保护范围,并未得到确认。网络虚拟财产符合传统民法”物”的特征,且网络虚拟财产权的确定有利于保障网络虚拟财产交易的安全与社会的稳定,因此将以网络虚拟财产为代表的无体物纳入《物权法》的保护范围,有着现实的可能性与紧迫性。但适用《物权法》保护以网络虚拟财产为代表的羌体物,在实践过程中面临两难问题,症结就是适用《物权法》保护网络虚拟财产时造成的与传统物权的矛盾。为解决上述矛盾,应采用”法律拟制”、”衡平”与”立法”等手段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9.
《安徽农村金融》2007,(3):57-58
物权法是规范财产关系的基本法律,调整因物的归属和利用而产生的民事关系,包括明确国家、集体、私人和其它权利人的物权以及对物权的保护。物权法属于民法的一部分,是以规范财产归属关系和保障财产归属秩序为任务的财产法,是人们在社会中进行生产和交换的前提,是现代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法律基础。我国建国以来,在民事立法上先后颁布了《民法通则》、《合同法》等,初步形成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事法律体系,尤其是随着《合同法》的颁布建立了较完善的债权制度。但是我国一直未能形成一部统一的民法典,特别是对物权制度缺少明确的统一的法律规范,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很不相适应。[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由于网络虚拟财产是一种新兴事物,法律尚未对其性质、法律地位作出明确的规定。与传统财产相比,虚拟财产除具有一般财产的基本属性外,还有其自身的特性,如虚拟性、期限性等,使得在虚拟财产保护方面存在诸多法律问题。本文拟从梳理对网络虚拟财产法律性质认定的几种观点入手,希望能为对网络虚拟财产进行规范性法律调整提供一些务实而又可操作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姚佩钰 《金卡工程》2010,14(2):186-186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确认与保护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我们无法回避的法律研究的新课题。本文通过虚拟财产与传统民法上财产的比较与分析,将虚拟财产纳入民法中财产的范畴。通过学界关于虚拟财产民法属性的学说之比较,得出虚拟财产性质为一种特殊的物,同时提出关于虚拟财产保护的立法与司法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李建涛 《金卡工程》2009,13(12):209-209
网络虚拟财产虽与传统民法理论中的有体物有诸多不同,但由于其具有排他性、有用性、稀缺点、可控制性及客观实在性等特征,仍可被认为是一种特殊的"物"。网络虚拟财产权是一种可支配的权利,完全具有成为物权的可能性。作为一种新兴的财产,我们理当把网络虚拟财产权纳入法律的调整范畴,加以保护,以使其得到有序有道地发展。  相似文献   

13.
蒋翔 《时代金融》2011,(26):33-34,39
债权证券化是追求高效利用债权的产物。在演变过程中遭遇到传统债法理论的挑战,如债之相对性的突破、债权让与应采何种立法模式。从市场经济的现实需要及其他地区的立法和司法实践来看,完善债权证券化法律规定有助于商业社会的发展。债权证券化是对传统债权理论的修正和突破,尤其是在债权让与方式上,这必将导致债权物权化。本文重点探讨债权证券化过程中对传统债法理论的发展,从而使债权利用方式呈现物权化特点。  相似文献   

14.
蒋翔 《云南金融》2011,(9Z):33-34
债权证券化是追求高效利用债权的产物。在演变过程中遭遇到传统债法理论的挑战,如债之相对性的突破、债权让与应采何种立法模式。从市场经济的现实需要及其他地区的立法和司法实践来看,完善债权证券化法律规定有助于商业社会的发展。债权证券化是对传统债权理论的修正和突破,尤其是在债权让与方式上,这必将导致债权物权化。本文重点探讨债权证券化过程中对传统债法理论的发展,从而使债权利用方式呈现物权化特点。  相似文献   

15.
周宇  李晖 《税务研究》2021,(3):113-118
破产程序中税收债权与担保物权之间存在冲突,冲突的成因主要为特别法与一般法的识别问题、存在留白的法律漏洞、债权与物权之间冲突等。但这种冲突的解决,可以通过特别法解释与体系解释,“债一物”区分原理,利益衡量、比较法解释等的分析,得出破产清算程序中担保物权应优先于税收债权的结论,并不需要通过耗时、耗力的专门立法修订予以弥合。  相似文献   

16.
张榕 《现代金融》2014,(10):44-45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主要包括不良的债权资产、物权资产和股权资产等,由于种类繁多,涉及的法律关系复杂,在处置时存在各种各样的法律风险,稍有不慎,就会给银行造成资产损失。本文分析银行在不良资产处置中常见的法律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7.
许孟 《金卡工程》2010,14(1):103-103
一、代位权制度的价值与物权不同,债权具有相对性,根据合同的相对性原则,债权人只能请求债务人履行,原则上不及于第三人。但是,当债务人与第三人的行为危及到债权人的债权实现时,法律设置了保全债务人责任财产的法律制度,允许债权人对债务人与第三人的行为行使一定的权利,从而排除  相似文献   

18.
金融生态法制环境现状:(一)由于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金融发展保护滞后,尊重金融机构债权人利益的法律制度不尽完善,严重影响了各家金融机构保护金融债权和化解风险。一是部分债权优先于担保物权,严重破坏了基本的担保法律规则。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45条的规定,税收权优先于担保物权;《企业破产法(草案二次审议稿)》在直接关系到债权人利益的破产债权清偿顺序上,实行了职工劳动债权优先于有抵押、质押的债权的规定;根据《合同法》第286条的规定建设工程款具有优先受偿权。  相似文献   

19.
夏关根 《金卡工程》2009,13(8):124-124
物权变动一直是民法理论关注的焦点,它涉及一个国家"静"的财产秩序和"动"的交易安全.在我国<物权法>颁布后,人们对我国自己的物权变动模式产生了争论.本文认为,不清晰认识我国的物权变动模式就无法理清交易关系中各种复杂的法律关系,从而影响交易秩序和交易安全.而要认识我国的物权变动模式首先需要了解各种典型的变动模式,在此基础上来分析我国的物权法.本文就是在粗浅探讨了各种物权变动模式后得出了自己的结论:我国的物权变动模式属于债权形式主义变动模式.  相似文献   

20.
毛彪勇 《海南金融》2001,(11):20-23
成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债权资产回收是完成资产管理公司三大历史使命的中心工作。本通过对剥离过程、债务企业、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等方面对债权资产回收影响因素的分析,找出难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整体提高债权资产价值回收的现实措施和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