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司间相互持股又称为交叉持股,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司基于特定的目的,相互持有对方股份而形成的企业法人间相互持股的现象。公司间相互持股一般是基于彼此结成战略联盟提升竞争力的一种长期投资行为。根据公司间是否具有母子关系,可将相互持股分为垂直式的相互持股和水平式的相互持股,垂直式的相互持股是指相互持股公司间存在母子关系;而水平式的相互持股公司间不存在母子关系。公司间相互持股的利弊分析(一)益处1.结成战略联盟形成强强联合。相互持股企业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彼此间在一定程度上结成了命运共同体。具体又可以分为横…  相似文献   

2.
我国国有企业问相互持股现象越来越普遍,其产生根源与国有企业改革有关。相互持股会导致资本虚增,造成公司内部分权制衡机制的失效,阻碍有效竞争,不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有必要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法律规制,对相互持股的数额和表决权两个方面进行约束,以减轻相互持股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3.
我国国有企业间相互持股现象越来越普遍,其产生根源与国有企业改革有关。相互持股会导致资本虚增,造成公司内部分权制衡机制的失效,阻碍有效竞争,不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有必要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法律规制,对相互持股的数额和表决权两个方面进行约束,以减轻相互持股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4.
自我国企业实行公司化改造以来,公司出于种种战略性考虑,对外投资活动越来越多,并出现了公司间相互持股或投资情况。现实经济生活中,相互持股作为公司间一种合法经济关系,将随着公司对资本营运的重视得到进一步发展。由于我国现行会计准则(制度)并未规定相互持股公司在权益法下确认投资损益的具体方法,为此,本文拟以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解决这一现实问题。一、投资损益确定的依据相互持股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司相互进行直接或间接股权投资而形成的经济关系。直接相互持股是两个公司间以资产相互投资或交换股权等方式而形成的互…  相似文献   

5.
相互持股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我国出现了公司间相互持股现象,对此,理论界展开了讨论。有的论者表示赞成乃至积极提倡,而有的论者则极力反对,分歧较大。本文在分析相互持股的类型、利弊的基础上,从会计层面对相互持股所引发的投资收益确定问题加以探讨,以期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6.
高山 《上海会计》2008,(3):8-10
我国国有企业间相互持股现象越来越普遍,其产生根源与国有企业改革有关。相互持股会导致资本虚增,造成公司内部分权制衡机制的失效,阻碍有效竞争,不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认为,有必要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法律规制,对相互持股的数额和表决权两个方面进行约束,以减轻相互持股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7.
娄欣轩  赵阅 《财会学习》2011,(11):37-38
一、交叉持股的概述 交叉持股是资本市场中较为常见的经济现象,是指两个公司直接或者变相直接相互持有对方的股权,继而相互成为对方股东的情形。  相似文献   

8.
国有企业之间的相互持股现象最早源于政府和理论界的推动和倡导,目的在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并将相互持股视为一种加强企业之间联合和协作关系的手段,以克服我国经济中存在的“小而全”、“大而全”、重复建设、缺乏协作和规模效应等问题。为了积极推行企业股份制改造,政府对企业间相互持股也持支持态度。国务院早在1990年5月批转的《关于在治理整顿中深化企业改革强化企业管理的意见》中就明确提出:“企业间相互参股、持股的股份制,要积极试行。”  相似文献   

9.
交叉持股,是指两家或两家以上公司相互持有对方的股权,即上市公司间接参股其他上市公司法人股。不仅包括需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集团内部各公司之间的相互持股,如母子公司相互持股、子公司之间相互  相似文献   

10.
法人相互持股: 日本证券市场持续危机的根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经济和证券市场长期处于低速状态,股市不断创下20年来的新低,本文认为日本经济增长乏力的原因在于金融体系活力减溺和股市下跌相互纠缠和恶性循环,而其根源却在于日本的机构投资者法人相互持股制度。正是日本长期实行直到今天也未根除的法人相互持股制度,导致日本泡沫经济的形成与破灭,并影响至今。  相似文献   

11.
高山 《财会学习》2007,(10):28-30
国有企业相互持股溯源 国有企业之间的相互持股现象最早源于政府和理论界的推动和倡导,目的在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并将相互持股视为一种加强企业之间联合和协作关系的手段,以克服我国经济中存在的"小而全"、"大而全"、重复建设、缺乏协作和规模效应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黎震 《金卡工程》2010,14(6):211-211
母子公司之间相互持股在世界各国中比较普遍,有的国家允许这种现象存在,有的禁止这种情况,这些不同的规定与其本国的经济理念有很大的关系。目前我国对此的规定不尽完善,仍需不断改进。  相似文献   

13.
部分民营企业往往表现出复杂的金字塔式持股结构(Pyramidstructure)。通过多层级、相互交叉持股方式顺利实现控制权(Controlrights)与现金流权(Cashflowrights)的分离。以较小的资金代价获得潜在的控制权私有收益(Privatebenefits of control)。  相似文献   

14.
日本在政府主导型金融体制模式下形成了以主办银行制为基础的债权债务关系、相互持股的资本结合关系和以银行为主导的人事渗透关系三种模式的银企关系。7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的银企关系越来越不协调,最终促成了日本泡沫经济的生存和崩溃,也成为金融改革的主要障碍。由于企业长期高负债经营,导致银行的巨额不良权问题难以化解。相互持股的资本结合关系和人事渗透弱化了社会对银行和企业的监督,加大了代理成本的道德风险,造成内部人控制问题严重。因此,要想确保金融改革的成功,日本必须从根本上解决政府主导型金融体制,建立新型银企关系。这一点对当前改善我国的银企关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企业间相互持股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笔者发现,相互持股情况下净资产出资的验资问题正成为验资实务中的一个难点,相关验资技术规范对此也未作出明确指导。那么,对于相互持股的关联企业,如果其中某企业以净资产出资,应当如何界定其净资产价值并验资呢?为此,笔者设计了一个例子,以期深化对这个问题的探讨。一、案例分析例子:有X、Y二个公司(X是母公司,Y是子公司)。X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对Y公司投资500万元;Y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对X公司投资500万元。Y公司账面有一土地,原始入账价值500万元。X、Y公司会计报表日的资产负债表如…  相似文献   

16.
一、交叉持股的定义所谓交叉持股,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司为实现某种特定目标而相互持有对方的股权,从而形成了彼此互为投资方的一种经济现象。据相关学者的资料显示,交叉持股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日本,主要是作为分散自身风险以及防止恶意收购的有效策略。我国的交叉持股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左右,辽宁成大(600739)以2.87亿元收购广发证券(000776)24.66%的股权,而广发证券此前已经持有辽宁成大18.61%的股权,由此拉开了我国上市公司交叉持股的序幕。  相似文献   

17.
员工持股制度实现模式的不同,其实施后的效果也存在较大的差别,基于中国特殊的国情,员工持股制度在实践中加入了许多中国的特色。而员工持股制度本身决定了参与持股的员工数量众多,企业为保证决策效率,并不能使所有持股员工均直接参与治理,成为股东。因此,员工持股的方式就成为一个重要的且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对国内外员工持股制度的内涵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我国员工持股的实现方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8.
对企业相互持股的长期投资价值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企业进行整体资产评估时,时常遇到相互持股的长期投资价值评估问题,按投资层次逐级评估其长期投资价值的常规方法已无法操作.  相似文献   

19.
正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国资委进一步明确了今年的首要任务是"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在"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要进一步推进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更多地引入非公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和重大项目建设,探索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推进国有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20.
内部人控制的概念最先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青木昌彦提出的,其原意是指在前苏联和东欧国家,国有企业的经理或工人在企业公司化过程中获得相当大一部分控制权的现象。如果撇开具体的环境,从广义上讲,所谓内部人控制就是经理或工人掌握了企业非人力资产的剩余控制权。按此定义,内部人控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然而不同国家的内部人控制又具有不同的特点。例如在美国,由于股权的极度分散,经理人员实际上掌握了相当一部分控制权。伯利和米恩斯(Berle and Means,1932)曾于20世纪30年代初对美国最大的200家公司进行过调查,他们发现有44%的公司实际上是由管理人员控制的,到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最大的200家非金融公司中由管理者控制的已上升到80%。可见,美国的“内部人控制”是建立在股权分散的基础之上。而在日本,“内部人控制”则是基于法人持股,特别是法人之间的相互持股。由于相互持股而不得不彼此信任、互不干涉,从而使企业的控制权集中到内部人的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