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业集聚作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不仅可以提高区域生产效率、增强区域经济发展活力,还可能促进碳减排。本文运用双重固定效应空间杜宾模型,基于2005—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专业化集聚与多样化集聚两个维度实证检验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碳减排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在不同模式下的集聚均有利于碳减排,且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东部地区两种模式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碳减排的影响均显著,中西部地区则不然;在2005—2014年,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碳减排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在2015—2020年影响却显著,且不同行业的集聚形式对碳减排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我国应进一步引导产业合理集聚,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最大限度地利用生产性服务业积累的红利,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碳减排。  相似文献   

2.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是现代区域经济体系中的重要发展规律,并已成为区域经济的新增长极以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根据集聚经济的外部性,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类型可以分为专业化集聚与多样化集聚。专业化集聚通过规模经济、竞争、专业化与知识外溢带来的外溢效应促进制造业升级:规模经济效应通过降低服务成本与价格,从而降低了制造业企业的成本;竞争效应通过提高服务质量或优化业务流程,从而提高制造业的附加值与技术水平;专业化效应通过创新与差异化,以及服务专业化促进制造业技术创新;知识外溢效应通过人力资源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制造业产业升级。多样化集聚则通过规模经济、合作与知识溢出带来的外溢效应促进制造业产业升级:规模经济效应通过降低服务成本与价格提高制造业资源配置效率;合作效应以服务模式创新为路径改进制造业企业发展模式;知识溢出效应体现为不同行业的人力资源流动与知识、信息交流,并在制造业企业之间传递与扩散,促进制造业升级。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长三角地区,建立一个空间集聚影响因素模型,就知识溢出对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的作用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知识存量不仅对本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具有推动作用;同时能通过正向的溢出效应,影响邻近区域的服务业发展;而促进制造业发展和提高信息技术水平均能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长三角地区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要加强不同地区之间的联合联动,共享知识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共同推进整个区域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生产性服务业智能化发展既是当前影响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关键,也是提升制造业效率的有效手段。从生产性服务业智能化基础要素投入、智能化服务应用水平和智能化效益等多指标维度构建生产性服务业智能化水平测度体系,基于29个省级地区的面板数据对生产性服务业智能化对制造业效率的影响进行基准检验和稳健性检验。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智能化对制造业效率有正向促进作用。因此,为提升制造业效率,要推进生产性服务业智能化的服务普及与应用,同时应加强智能化人才建设,借助产学研结合和高校科研机构的力量,着力培养前沿的专业型智能化人才,从而助力制造业效率提升。  相似文献   

5.
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是现代产业演进的客观规律。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可以带动生产性服务业水平的不断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又会进一步增强先进制造业的竞争力。山东省是国内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生产性服务业又是山东省转方式调结构的先行产业,两者的融合发展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从产业关联效应的视角研究生产性服务业FDI对我国制造业效率变化的影响及作用机理。通过对生产性服务业FDI中的5个子行业、我国制造业中的15个子行业2003—2011年数据的分析发现:生产性服务业FDI对我国制造业效率的影响并不强。分行业看,金融业FDI通过前向关联效应、后向关联效应进而提升制造业效率的作用较大,且两种效应均呈上升趋势;租赁和商业服务业FDI的前、后向关联效应也较强,但两者均呈下降趋势;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行业的关联效应则不强。  相似文献   

7.
基于2008—2018年30个省级行政区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考量生产性服务业与高技术制造业产业协同集聚、技术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与高技术制造业协同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且不具有非线性关系;技术创新在两产业协同集聚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且呈显著的区域差异性和行业异质性。  相似文献   

8.
文章首先综述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融合发展的相关文献,然后从产业关联效应、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三个方面研究生产性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OFDI)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的影响机制,最后运用2012—2021年中国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OFDI与中国制造业出口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且各细分行业OFDI影响制造业出口的差异性明显。因此,应充分发挥生产性服务业OFDI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的促进作用,全局性规划生产性服务业OFDI,制定促进制造业出口的产业扶持政策,提高人力资本质量,从而促进中国制造业出口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影响我国制造业企业生产效率的理论假说,并利用我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的匹配样本集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我国制造业生产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程度越高的地区,制造业企业生产效率提升越明显;相比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程度最高,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企业生产效率的促进作用更明显;相比低生产率企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高生产率企业生产效率的促进作用更明显;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和资本密集型企业生产效率的促进作用十分明显,但对技术密集型企业生产效率的促进作用尚未体现。  相似文献   

10.
1.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生产性服务业足指直接或间接为生产过程提供中间服务的服务型产业,它涉及信息收集、处理、交换的相互传递、管理等活动,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商务组织和管理机构.目前,生产性服务己成为许多西方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在世界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日益显著.而河北省的生产性服务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对滞后.以生产性服务业为突破口来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加快发展,对于提升第一、二产业竞争力,增强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渗透力,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当前,服务业已经占据经济行为中较为重要的地位,具有行业内容丰富齐全、涉及面广、从业人员多等特点,成为创造社会财富、满足社会需要不可或缺的生产工具,对GDP的贡献也越来越大,作为服务业其中的一个大类——商务服务业是一个正在发展的产业,商务服务业是主要服务于商贸、商务活动的产业群,是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商务服务是企业管理组织、市场管理组织、市场中介组织等所从事的经营性事务活动,它直接为商业活动中的各种交易提供服务,在我国2011年颁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GB/T4754-2002)中,共将国民经济行业分为20个门类,商务服务业隶属于L门类(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在大类代码为72的商务服务业中共包含9个中类:企业管理服务、法律服务、咨询与调查、广告业、知识产权服务、人力资源服务、旅行社及相关服务、安全保护服务、其他商务服务业。  相似文献   

12.
作为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产业融合具有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效应。生产性服务业是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的结果。本文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产品和业务融合度进行了测算,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产品与业务融合度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明显影响的结论,最后提出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运用2002~2011年天津市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分别从生产性服务中的金融业、物流业以及房地产业以及制造业的角度,采用最小二乘的计量分析方法,对天津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效率的提升效应进行测度。结果表明,天津生产性服务业中金融业的发展对制造业的效率提升最大。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从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的视角为天津经济的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依据2004-2016年全国32个省直辖市和286个地级市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外资引入和制造业就业都对全国生产性服务业具有直接正向的就业效应;外资引入通过制造业就业对全国及各细分生产性服务业均产生了间接正向的就业效应.并且,外资引入对交通运输和仓储业、租赁业和商务服务业这类资金密集型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就业效应是积极的,而对知识技术密集型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和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的就业具有抑制效应,对房地产业就业效应不显著.产业结构优化也对生产性服务业就业具有积极作用,城市人口规模和工资水平对生产性服务业具有基础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融资租赁业是重要的生产性服务业,但是上海融资租赁业和北京、天津存在差距,这与上海国际性大都市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极不相称.上海具备发展融资租赁业的强大优势,包括具有强大的制造业产业发展基础,高新技术、基础设施对融资租赁有强大需求,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具有强大的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的集聚效应,因此有必要采取对策措施克服种种障碍,大力发展融资租赁业,提升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6.
根据江苏省1989-2009年的相关统计数据,对江苏省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货物贸易的长期和短期的关系进行协整检验并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结果显示它们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和短期的修正效应。制造业的发展带动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货物贸易的发展促进了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相对于货物贸易,生产性服务业的作用没有完全显现,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促进与制造业的有机融合具有非常重要的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17.
黄祖宇 《中国外资》2013,(16):238-239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存在互动关系,本文以江苏为例,介绍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共同发展的内在互动融合关系,通过运用产业关联性分析和最小二乘法(OLS),研究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相影响机理。针对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实现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基于我国30个省市1995~2011年的数据,从全国和区域两个层面就产品内国际分工、区际一体化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进行的实证分析显示:相较于区际一体化,产品内国际分工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促进作用较小,而且这一促进作用目前只在东部地区有所显现。这说明现阶段我国整体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的情况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更大程度上依赖于国内区域市场的整合;产品内国际分工与区际一体化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在总体上呈现出相互促进和加强的关系。这意味着随着国内区际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地区间分工合作关系的进一步增强,产品内国际分工对我国各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促进作用将得到更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9.
"十四五"规划提出要不断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步伐,提升产业融合效率和质量.以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较强的长三角为研究对象,以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为切入点,以期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区域经济融合发展等提出建设性建议.研究发现,不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类型均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但影响程度不同,且这种影响具有外溢性.  相似文献   

20.
二战后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生产性服务业,而在中国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处于全球价值链高端的生产性服务业将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中国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带来了城市建设用地的急剧扩张,造成了耕地面积的大量减少,同时带来了城市土地的粗放利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可以在有限的土地上提高产出效率,带来土地的集约化利用.应进一步深化生产性服务业体制改革,调整工业企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用地结构,以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带动我国城市土地的集约化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