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梁春亚 《西安金融》2014,(12):68-72
本文采用区位熵从银行、证券、保险三个方面分析了新疆金融集聚程度,发现新疆的金融集聚程度呈逐年下降趋势,运用因子分析法得出金融集聚指数,采用2001-2013年的数据检验了金融集聚对新疆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金融集聚对新疆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促进作用,最后提出金融集聚促进新疆经济增长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SBM-GML指数法对2005-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使用区位熵衡量金融集聚程度、向量夹角法计算人力资本,然后建立PVAR模型分析金融集聚、人力资本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三者之间的长期动态关系。结果显示:2005-2019年我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上升态势,技术进步贡献率较大;金融集聚和人力资本均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着正向的影响;而人力资本对金融集聚有着显著的长期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省际数据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论文首先采用区位熵从银行、证券、保险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金融集聚程度,发现东部地区的金融集聚程度要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然后采用2003~2007年区位熵的省际数据检验了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金融集聚对我国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促进作用,银行业对经济增长弹性系数明显大于证券业集聚与保险业集聚的弹性系数,而且其弹性系数呈现比较明显的上升趋势。最后,论文通过建立东、中、西部地区的面板数据模型,同样得出银行业集聚对经济增长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4.
基于空间计量的金融集聚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区位基尼系数和区位熵指数测度2001~2010年中国金融产业的集聚程度,并用Moran’sI指数和散点图检验金融集聚的空间自相关的存在。考虑空间自相关性,建立空间计量模型,考察了经济规模、人力资本、政府作用、对外开放以及信息化水平等因素对金融集聚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的经济规模是金融集聚产生的基础,但需谨慎制定金融中心建设规划;丰裕的人力资源、有力的政府支持和先进的信息化水平是金融集聚形成的重要条件;目前的对外开放自由程度与金融集聚发展需要不相匹配。  相似文献   

5.
当前,金融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本文运用区位熵指数测算中国31个省市自治州金融业的集聚程度,检验金融集聚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空间相关关系,并引入外商直接投资、人力资本、技术进步和政府干预四个控制变量,通过建立SLM、SEM和SDM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2005~2014年中国各省市自治区金融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金融集聚对产业升级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其中银行业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而证券业和保险业的空间溢出效应有待进一步提高。此外,在引入的四个控制变量中,除人力资本外,其余三个变量都对产业升级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6.
金融集聚作为产业集聚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我国呈现出在曲折中缓慢上升的趋势,而且这种趋势有向东部发达地区延伸的迹象。为验证并进一步探究影响这种趋势的相关因素,一方面,引入空间基尼系数、HI指数和行业集中度三种测度方法,对我国金融集聚的现状作出分析;另一方面,通过回归分析考察我国金融集聚与工业化程度、货币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认为经济的货币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这种集聚趋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基于金融集聚相关理论,运用区位熵原理构造了天津市银行、证券和保险三个行业的集聚程度指标,采用2000~2017年时间序列数据实证分析了金融集聚对经济转型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天津金融集聚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溢出效应显著;银行业集聚对天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溢出效应不显著,对二、三产业的发展溢出效应显著;证券和保险业集聚对天津经济转型的溢出效应不明显,但促进了天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可知,天津金融集聚对其产业结构的影响集中表现为银行业集聚对产业结构的引导调整;非银行类金融业集聚整体经济转型的溢出效应不足;天津金融产业本身存在结构失调问题。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从地域经济学的角度运用"区位熵"法探究天津融资租赁产业集聚的存在性,运用最邻近点分析法具体测算天津融资租赁业的集聚程度,认为天津市存在融资租赁业集聚现象且处于产业集聚形成阶段。天津融资租赁产业存在经济总量和金融生态环境仍有差距、人才培养及引进制度有待提高、租赁服务范围小、产业链不够完善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金融服务业区位选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了上海市金融服务业办公室区位的选择,从而找出影响金融服务业空间集聚的特性,并从产业差异性、面对面信息、国际性、公司类型、设立时间等角度厘清影响金融服务业办公室区位选择的因素。实证结果表明,主要金融机构均聚集于市中心,而分支机构更倾向于向人口密集的中心城区靠拢。相对于银行业,证券业更加集中,而保险业相对分散。  相似文献   

10.
自2000年以来,以广州、深圳为代表的珠三角各大城市先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金融服务业集群,本文利用区位熵、Moran's I等指数来考察该区域内各大城市之间的区域外溢性及存在的空间关联,以进一步揭示广州、深圳两大中心城市在金融服务业集群过程中基于空间自相关性的空间依赖和空间异质。结果表明:珠三角9大城市在集群过程中各自与周边地区的关联程度不一,存在着4种不同的情形,而广州、深圳的空间关联性则更多的体现为空间依赖上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中国互联网金融产业的高速发展,出现了大量相关研究,但使用权威数据,对全国各地区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状况进行深入分析的成果还十分有限。本文利用"北京大学互联网金融发展指数",对全国范围内互联网金融的空间集聚特征进行了正式检验和讨论。通过对335个地级市互联网金融发展指数的空间自相关进行分析,本文发现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呈现出一定的地区集聚效应。此外,应用空间计量模型的分析结果显示,即便是在控制了多个区域经济特征变量,区域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仍具有较强的正向空间集聚效应。  相似文献   

12.
金融聚集是地区经济增长和发展方式转型的重要推动力。本文分析了湖北省金融发展现状,利用区位熵指数对湖北省金融聚集度进行了测算。并选取湖北省1996~2014年的相关数据,对湖北省金融聚集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湖北省金融聚集促进了地区经济增长,但地区经济增长对金融聚集却没有支持作用,两者之间未能实现互动发展。为加强金融聚集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湖北省应积极培育金融市场主体,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金融创新,强化金融监管,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3.
我国金融影响区域经济的表现较为复杂,金融资源地理集聚与行业集聚特征明显.基于2002—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果与影响差异.结果发现: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在空间上具有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空间效应分解发现,全国范围内金融集聚对本地区和周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效果相近.东部地区金融集聚对周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效果更加显著,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对本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效果更加显著.门限效应回归结果显示,金融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存在双门槛效应,其促进作用会随着金融集聚强度的增加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中国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以及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发布的2011—2018年中国数字普惠金融指数,采用固定效应模型、面板门槛模型等回归方法实证分析了中国数字金融发展与产业集聚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国数字金融的发展对第二、三产业的集聚均具有长期且显著的促进作用;此外,异质性分析表明,与东部地区相比,数字金融对于中、西部地区产业集聚的影响更为显著;最后,通过对数字金融子维度的研究发现,数字金融的广度和深度都很好地促进了产业集聚的形成,但数字化便利程度与产业集聚之间存在着非线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国际生产折中方式延伸至金融产业,同时纳入我国区域地理结构和外资银行个体异质性,从微观层面运用嵌套Logit模型定量分析东道地区独特区位优势因素对外资银行跨国经营区位战略的影响。根据1992-2012年81家外资银行跨越中国50个城市和5大地理区域建立的273家分支机构,研究发现,外资银行在我国选择东道城市时采用"区域-城市"分层战略,区域层面和城市层面对外资银行区位影响因素不尽相同,且外资银行母国经济发展程度和分支机构类型的个体异质性影响其在华区位战略。据此,我们提出应继续放松对外资银行的管制,完善监管制度,加强中西部地区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价值链理论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从中受益。而随着我国在国际分工中"人口红利"和资源优势逐渐消失,需要培养新的增长动力。因此本文从产品内国际分工和金融支持的角度来考察,利用2005~2014年的面板数据,通过投入产出模型构造价值链区位配置指数,研究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加深、金融支持力度的提高对价值链区位配置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产品内国际分工在金融的支持下,能够对价值链区位配置产生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7.
珠三角金融集聚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问题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且现代金融企业越来越多的集中于某一城市和区域。本文从金融集聚角度分析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回顾了国内外关于金融集聚与经济增长的研究状况,对珠三角金融集聚情况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珠三角的金融业集聚程度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具有明显的集聚优势;且珠三角各地区的金融集聚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基于此结论,提出进一步优化金融结构,促进珠三角经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论文以金融集聚的具体内容为理论基础,分析了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利用2001—2012年数据得出了衡量中国各省市金融集聚程度的区位熵,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了描述中国各省市金融产业竞争力的最终因子,并通过模型的建立来检验金融集聚对金融企业竞争力发展的作用,进而使金融集聚促进金融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我国25个省共68个市为研究对象,以68个城市从2003~ 2009年共七年面板数据作为分析根据,使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衡量城市金融集聚程度的指标体系,并对各城市金融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城市金融集聚程度的差异显著,而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城市金融集聚程度没有显著差异;信息的可获性等因素是影响城市金融产业集聚的重要因素,这说明我们在加强城市金融建设的过程中,应重点考虑信息基础设施等影响金融集聚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20.
利用联合面板数据模型,从金融集聚驱动机制角度出发,实证研究表明:信息不对称、规模经济和政府政策对金融集聚都具有显著性影响,其中信息自由流动和规模经济对金融集聚影响效应远高于政府政策效应,从而表明我国金融集聚程度提高转向依靠市场力量来驱动。其中,东部地区对信息不对称的依赖程度较大,中部地区金融集聚程度主要依靠政府政策来驱动,而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基础落后,受信息不对称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