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是指上级政府根据下级政府在其辖区内提供义务教育时所产生的财政缺口,对下级政府给予的用于义务教育发展的财政补贴。当前义务教育财政体制改革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如地方政府义务教育经费不足、城乡和地区教育经费差距不断扩大等等,都涉及到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在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框架下,合理界定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的目标框架,对提高教育财政转移支付的效率,促进义务教育的优先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我国中央对地方政府转移支付的现状 财政转移支付是各级政府间按照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原则合理划分财政收入的一种分配形式,一般指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财力补助。转移支付是中央政府促进地区问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均等化的重要制度安排。和国际上通行的做法一样,  相似文献   

3.
钟琦 《财政监督》2011,(18):57-58
一、我国转移支付制度及问题(一)我国转移支付制度自1994年我国实行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央对地方的各项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不断加大。目前我国的转移支付方式主要包括:一般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特殊转移支付,税收返还。(二)我国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1、政府间事权界定不清晰,转移支付缺乏依据。科学而明晰的事权划分是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的基础,而我国法律尚未对各级政府的事权进行合理划分,在实践中各级政府也未能明确界定各类公共商品的属性和支出职责:一是上  相似文献   

4.
1994年分税制改革,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进行了事权与财权的划分。但是,这次分税制改革并不是很彻底,加之公共事务增多,使得地方政府间财权事权不匹配的矛盾日益突出。财权的大幅上收,事权又层层下放,导致目前大部分县乡政府的财力,无力承担由上级政府层层下压的越来越多的公共事务。尤其是在落后地区和农业地区,基层财政更是形同虚设,举步维艰。本文从地方财政的收入支出结构分析,在中央财政实行转移支付和税收返还体制下,为什么地方财政困难的问题仍然未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5.
1994年分税制改革,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进行了事权与财权的划分。但是,这次分税制改革并不是很彻底,加之公共事务增多,使得地方政府间财权事权不匹配的矛盾日益突出。财权的大幅上收,事权又层层下放,导致目前大部分县乡政府的财力,无力承担由上级政府层层下压的越来越多的公共事务。尤其是在落后地区和农业地区,基层财政更是形同虚设,举步维艰。本文从地方财政的收入支出结构分析,在中央财政实行转移支付和税收返还体制下,为什么地方财政困难的问题仍然未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6.
杨长湧 《财政研究资料》2007,(5):46-48,F0003,F0004
中美两国都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分税制下,通过划分事权和事责、确定各自拥有的支出权力和收入权力,各级财政形成了比较明确的分工;而通过政府间的转移支付,各级财政建立了内在合作机制。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是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介绍中美两国政府间转移支付的现状和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做出比较;然后提出完善中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陈志勇 《财政监督》2002,(8):16-17,10
一、财政转移支付模式选择财政转移支付从拨款主体与受拨者的级次关系看,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自上而下的纵向转移支付,表现为中央政府(或上级政府)对地方政府(或下级政府)的各种补助;另一种是同级政府间的横向转移支付,表现为富裕地区将高出平均水平的部分财力直接拨付给落后地区。此外,还有自下而上的转移支付,如我国的体制上解,但这种情况在规范的分税制中是极为少见的,可以不予考虑。若以此为标准来划分转移支付模式,则理论上存在三种模式,即纵向转移支付模式、横向转移支付模式和纵横结合支付模式。在实践中,单一的横向转移支付模式难以施行,因为放弃中央政府的调节,完全由地区间进行转移支付安排,不仅协调成本高,而且实施中障碍也很多。因此,现实中  相似文献   

8.
德国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政府间的财政转移支付,即:一个国家的各级政府之间在既定的事权、支出范围和收入划分框架下财政资金相互转移,包括上级财政对下级财政的拨款,下级财政对上级政府的上解,共享税的分配以及不同地区间的财政资金转移.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解决中央与地方财政纵向不平衡和地区间财政横向不平衡的矛盾、规范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以各级政府之间所存在的财政能力差异为基础,以实现各地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为目标而实行的一种财政资金转移或财政平衡制度.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当今世界分税制国家普遍采用的一项财政平衡手段,也是我国1994年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以地方国库为视角,对2003—2011年许昌辖区五个县(市)地方财政转移支付进行实证分析,探析财政转移支付的积极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借鉴外国经验重构我国的转移支付制度宋其超转移支付制度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处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财政关系的行之有效的手段。在我国,分税制作为财政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已经讨诸实施,然而现行的与分税制密切相关的转移支付制度却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改革和重构适...  相似文献   

11.
丁胜利 《金融会计》2011,(10):58-62
一、我国转移支付制度现状 (一)转移支付制度的产生和分类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我国财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后,为了解决政府间的财权事权划分问题以及平衡地方政府间财力失衡状况而建立的。  相似文献   

12.
1994年实施的分税制财政体制,依据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划分,明确各级政府支出责任和收入范围,建立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制度,为增强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能力、规范政府间财政关系奠定了制度基础。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政府间财政关系史上改革力度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制度创新。但是,随着情况的变化,分税  相似文献   

13.
《广东财政》2003,(7):24-25
财政转移支付不能单纯考虑农村税费改革的影响因素,要在确定各级政府特别是县(市、区)与乡镇政府履行其职能的基本经费支出的前提下,根据各级政府的财力保障水平,按照客观因素标准的计算公式,计算确定对下级政府的转移支付范围和额度。  相似文献   

14.
正一、相关概念的界定(一)中央转移支付中央转移支付是为1994年分税制改革实施而设计的一项配套制度,该制度发展至今,逐渐稳定并包含三部分内容:一般性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和税收返还。一般性转移支付不规定资金的具体用途,旨在缩小地区间财力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和实现财政能力均等化;专项转移支付限定了资金的使用方向,并要求地方政府按  相似文献   

15.
完善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善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探讨随新玉一、我国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的必要性在我国现行的政府预算体制中,已经包含了以下四种财政转移支付形式:定额补助(上解),亦称体制补助;专项补助;结算补助;税收返还。尽管上述四种财政转移支付形式在调整中...  相似文献   

16.
我国财政均等化现状研究:1994-2004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对实行分税制以来,我国财政均等化的现状和原因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对地区间经济均等化、财政收支差距和转移支付结构的分析,可以发现目前我国财政不均等现象较为严重,说明现有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均等化作用相当有限。  相似文献   

17.
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是一项中央政府(或上级政府)为了引导地方政府(或下级政府)的公共行为,调节地区间因客观原因造成的财力水平差异,协调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不对称,将以此为目的集中起来的财力通过一定方式转移给地方,以协调其财权与事权关系的财政制度。政府间的转移支付是中央政府控制管理地方政府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中央政府调节地区之间财政不平衡的主要手段。它以取得对象与支付对象不同一为特征。以实现调节富裕地区(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不发达地区)的财力上的差异(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各地区财权与事权的相对统一,贯彻中央政府的政治经济意图为目的。  相似文献   

18.
横向财政失衡是同层级地方政府之间在收入能力和支出需求方面存在的差异,会导致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水平差异的存在。在深化财政改革的进程中,需要区分不同情况,综合运用一般性和专项转移支付手段,以有助于达到均等化的目标,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分析我国政府转移支付制度现状的基础上,借鉴德国横向政府转移支付制度。就分税制体制下我国建立横向转移支付制度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规范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转移支付制度作为实现财力均衡的基本手段,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财政体制的效率和公平。我国虽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十多年,转移支付制度也在逐渐完善之中,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与规范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尚有一段距离。  相似文献   

20.
世界范围内正在兴起分权化的财政改革浪潮。财政分权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在处理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关系时所采取的一种主要模式。财政分权起源于西方,从信息经济学、引入制度设计和政治激励后的拓展研究、税收政策、转移支付几个方面对西方分权理论的新发展加以介绍,可以为我国目前的分税制改革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