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基于辽宁省S镇农村社区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调查发现,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更加符合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意愿。依据克雷顿·奥尔德弗"ERG"需求层次理论,将农村老年人需求分为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赡养三个层次。通过李克特量表法衡量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强度得出,农村老年人所需的医疗保健和精神赡养与生活照料相比需求强度较高。运用spearman相关系数模型测算了年龄、性别、生活自理能力、婚姻状况、健康自评等因素对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强度的影响程度。为此,我国发展农村居家养老服务需要尊重老年人的养老意愿,以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强度为依据实施精准供给,积极完善农村社会化养老服务政策支持体系,逐步满足农村社区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全国公开统计数据、跟踪调查数据和学术文献数据,从服务的潜在需求和可供水平、3年动态的服务供需变化和多地区服务供需状况对比三个维度,考察了我国城镇居家养老服务供需状况。结果表明:城镇居家养老服务整体上处于需求大于供给的状态,且这种供不应求在当前及今后一定时期将是常态。需求上,将面临较大的居家养老服务现实和潜在缺口,国家需提前做好能够保障老年人生活的应对措施和策略。供给上,居家养老服务不容乐观,表现为居家养老服务的可供水平略显不稳定,实际供给水平和效果难以直观测量。动态看,随着经济的发展,居家养老服务供需矛盾有所缓和,但供需失衡的根本状况没有改变。分地区看,虽然各地居家养老服务发展进度不一,具体项目设置有异,但在主要服务项目的供需上却一致性地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失衡状态。  相似文献   

3.
农村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险需求意愿,除了与相关制度安排有关,还受制于其养老观念,后者往往受到居民个人及家庭特征的影响。基于问卷调查数据,构建社会养老保险需求意愿的Logit模型。回归结果显示,一方面,居民受教育程度、年龄以及性别等因素均会影响其需求意愿,另一方面,农村传统养儿防老观念依然存在,而耕地的养老保障功能正在弱化。  相似文献   

4.
利用江西省300份调查问卷数据,运用多元Logit模型实证分析影响中部欠发达地区城镇居民养老模式选择行为的因素。结果表明:相对于家庭养老模式,中部欠发达地区城镇居民社区居家养老及社会机构养老模式选择行为受城镇居民居住地、是否原住民、文化程度、健康状况、对养老模式的了解情况、城镇居民年龄、月均收入、子女个数、与子女居住相隔距离及子女的孝敬程度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5.
养老资源是政府、社会、家庭、个人共同构建的一种公共和私人的混合资源.政府在宏观引导与保障基本生活条件方面、社会在针对性和专业化建设与服务方面、家庭在提供物质与精神资源方面、个人在孝文化与价值观履行方面各自发挥作用.我国养老资源的整合路径就是政府、社会、家庭、个人构建并作用于养老产业的过程,对我国构建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格局,减轻政府财政负担,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满足老人综合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老年人养老需求日益增加,为了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的养老服务需求,社区通过服务模式的创新提供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养老服务项目。本文运用个体差异理论分析"互联网+"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发现老年人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文化程度、居住情况和收入水平对"互联网+"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需求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不断提高老年人收入,加快发展"互联网+"助餐服务,以需求为导向提供个性化养老服务,更新理念及提升"互联网+"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技术,营造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氛围,对推进"互联网+"养老服务建设和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农村失独家庭是农村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准确识别失独家庭的养老需求并做出相应的策略安排,是养老资源有限条件下的理性选择。本文基于对四川省H县8个镇302户失独家庭的问卷调查,通过建立模型和访谈方式分析农村失独家庭养老需求的差异性。结果表明:老年失独家庭的养老需求比非老年失独家庭明显更高;收入和健康状况是影响农村老年失独家庭和非老年失独家庭养老需求的重要因素;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以及有无积蓄对老年失独家庭和非老年失独家庭的各类养老需求类的影响有所不同;养老保险对两类家庭的养老需求均无显著影响。因此,本文从注重养老资源供给的侧重性、提高失独家庭收入水平、重点关注失独家庭的健康保障和提供菜单式的养老服务等方面对农村失独家庭的养老保障提出了精准扶助的政策思考。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实践表明,居家养老是符合老年人偏好、有助于维护家庭关系、经济成本更优的养老方式。居家养老已经成为近年来国内学术研究的重要议题,相关主题学术论文数量已超过万篇。考虑到政策、实践及学术研究的共同需要,本文对当前有关居家养老议题的研究进行系统梳理。首先,基于中国知网文献数据库,本文对居家养老相关主题文献进行系统搜索,分析发现,当前研究对居家养老的定义分为资源说、地点说、混合说三种解释,研究视角主要围绕居家养老服务的责任主体、服务对象、服务递送、服务评价等实践问题展开。其次,本文围绕英国社区照护政策"去机构化"转型对福利多元主义和女性主义所产生的两种政策导向进行了解释。本文建议,国内应加强居家养老主题的学理性研究,呼吁关注老年人心理和精神照护需求,以及加强对家庭照护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居家养老服务产业已经初具规模,但由于老年人需求多样化而政府的能力有限,居家养老服务发展存在着诸多问题。我国居家养老服务应走公共服务的产业化道路,关键是政府、市场和家庭的职能需要合理定位。政府作为政策制定者负责宏观政策指导并给予资金、基础设施的支持;市场是服务的提供者,应积极参与居家养老服务;家庭作为居家养老服务的消费者,要及时向政府反馈市场的服务情况。  相似文献   

10.
居家养老模式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居家养老是适应人口老龄化和家庭结构变化,在家庭养老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善用社会资源的养老模式,它满足了老年人适度社会化的需求,受到世界各国重视。本文梳理、归纳、比较和分析了国内外居家养老的实践经验,提出我国发展居家养老的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技术为解决城市居家养老服务供给问题提供了新的方式。信息技术的嵌入改变了传统的居家养老服务供给方式和组织结构,但是这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居家养老服务供需之间的衔接问题,反而因协调性服务的缺乏而产生了新的供给问题。城市居家养老服务供给的破解之道在于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构建政府监管和提供、云家庭服务中心协调、私商及其他社会生产组织生产、老年人群体消费并参与生产的协作性生产结构。  相似文献   

12.
多职业主体联合指通过资源整合和人员协作实现服务之间的有效衔接,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养老需求,它是实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可及性和规范性的重要途径。我国尚未正式运用多职业主体联合这一概念,但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过程中,多职业主体联合的实践却屡见不鲜,存在职责划分不清、福利机制不健全及服务衔接不畅等问题。实践路径方面应对多职业主体按照职能进行分类和职责划分,确立社区为多职业联合平台,采用线上平台和线下平台相结合、保障手段和激励手段相结合的实践方式,建立紧密型和松散型的联合模式,初步构建多职业主体联合理念下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运行机制。政策层面应强化顶层设计尤其是规范服务流程,加强政府监管力度以提升服务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恩施市农村空巢老人的实地调查数据,描述了农村空巢老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基本特征,并利用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农村空巢老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村空巢老人对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最多,其次为精神慰藉服务,最后为生活照顾服务,且与非空巢老人的需求强度有较大的差异。研究证实了健康状况和空巢原因显著影响了空巢老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凸显了由子女外出务工形成的空巢老人的养老困境。由此,社区居家养老要首先满足空巢老人的医疗保健需求,并切实提升农村社区提供精神慰藉的能力,从而保障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需求。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与锡林郭勒盟实际调研数据,运用模型对牧民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需求及参与意愿的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牧民参与合作经济组织受到牧民户主(家庭负责人)个人特征中的性别、教育水平以及对建立合作经济组织态度的影响,而牧户的特征包括家庭规模、牧户的社会地位、家庭在当地收入水平因素也显著影响牧民的参与意愿.  相似文献   

15.
在农村地区发展居家养老服务面临严格的预算约束,不同居家养老项目的实施应有先后次序。一般来说,老年人对不同居家养老项目的需求强度、迫切性和不可或缺性存在差异,这个差异即为需求弹性,基于浙江老年人的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证明了居家养老项目需求弹性的客观存在,根据弹性居家养老项目分为四类,对各类项目可确定轻重缓急不同的工作策略。  相似文献   

16.
在人口老龄化和家庭规模小型化的背景下,老年人养老意愿也在发生变化。本文基于一项关于老年人口生活质量与家庭代际关系的调查,在考虑个人基本特征和社会支持的情况下,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老年人养老意愿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老年人社会支持对社会养老意愿存在负相关关系,即社会支持少的老年人相比社会支持多的老年人更倾向于选择社会养老。另外,老年人的养老意愿还受婚姻状况、收入水平和健康状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瑞典作为斯堪的纳维亚福利体系的代表国家之一,其养老服务体系被打上了平等主义文化的烙印。瑞典平等主义文化的形成得益于土地改革、贸易联盟和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等一系列事件。受到平等主义文化的影响,瑞典养老服务体系的演进分为四个阶段:1918年以前,瑞典以家庭养老服务为主,政府只为贫困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1918—1949年,以老年之家为代表的机构养老服务为主,覆盖全体老年人;1950—1989年,居家养老服务成为瑞典最主要的养老服务方式;1990年至今,“消费者选择”提升了瑞典居家养老服务的质量,政府成为养老服务的唯一责任主体。瑞典基于平等主义文化的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经验为我国带来以下启示:大力推进城乡养老服务设施与养老服务津贴的全覆盖;以服务质量为导向推动养老服务供给侧竞争;创造平等的就业环境,为养老服务提供人员保障;充分发挥第三方组织在养老服务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微观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Logistic模型对西部地区农民的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西部地区农民养老意愿的表达具有多元化、复杂性的特征,养老意愿的选择受多种不同因素的影响。基于此,政府部门应结合当地农民的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构建相互补充的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来满足农民的养老需求。  相似文献   

19.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我国未来养老服务的重要发展方向,对于应对人口老龄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多元体系中,家庭处于基础性地位,满足老年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养老需求;社区处于依托性地位,满足老年人在社会参与、娱乐休闲、心理调适、学习咨询等方面的需求;市场处于补充性地位,满足老年人更高级、更专业层面的需求.只有在三者结合的基础上,构建相互支持的多元服务体系,才能真正实现居家养老服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基于政府购买养老服务视角,本文引入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制度,通过设定两种补贴标准和四种补贴覆盖率等交互组合补贴方式,并结合农村老年人口、补贴标准及补贴标准增长率等因素,测算了2019-2050年政府购买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所需资金及其对政府财政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居家养老服务购买资金数额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补贴标准对服务购买资金的影响较大。在固定比例补贴覆盖率(10%、50%和100%)下,农村居家养老服务购买资金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在逐步提高补贴覆盖率下,农村居家养老服务购买资金随补贴覆盖率的提高而增加,并于2050年前后达到峰值。在交互组合的8种补贴方式中,有6种补贴方式下的政府购买服务资金占当期财政支出的比重较低,对财政的影响较小,其余2种补贴方式将对财政产生一定的压力。为此,政府购买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应以低水平开启,通过构建多元化的购买服务资金体系,进而推动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