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如果说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况是关系到银行服务和竞争能力的关键因素,那么银行软件开发过程的改进则关系到银行发展特别是银行信息化的发展。本文试图通过对银行软件开发过程的分析和思考,依据软件成熟度模型(CMM)思想,针对银行软件开发过程的薄弱环节提出明确的改进思路和方法。一、银行软件开发过程的基本情况目前我行的电子化建设已经发展到了大集中时期,基本实现了以省为单位的数据集中,银行柜面业务实现了全省联网处理,某些业务(如系统内资金清算、网上银行业务)实现了全行的联网处理。支持这些业务的计算机应用软件有些是省级分行独立…  相似文献   

2.
会计信息化是指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全面运用以计算机,网络与通信为主的信息技术对其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存储,应用等处理,为企业经营管理,控制决策和社会经济运行,管理提供充足,及时的信息,会计电算化的出现和发展是会计工作的一次重大变革,我国从80年代末开始实施会计电算化,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大批企业告别了手工帐,基本实现了会计业务核算的计算机处理,。“会计电算化”作为约定的术语,是“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的简称,实际工作中多被理论为核算方法的计算机化”,正是由于对“会计电算化”概念理解的偏差,使得我国会计信息系统现代化的发展陷入了一个较大的误区。  相似文献   

3.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计算机与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我国银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已初步形成了银行电子化的基本框架,基本建立了方便、安全、高效和规范的银行电子化服务体系,实现了银行业务处理的电子化和部分管理活动的信息化。近几年,我国银行  相似文献   

4.
核心银行业务系统在国际上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以电子化的会计和结算系统,二是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电子化交易处理系统,当时开始把存贷款、结算和中间业务做入核心业务系统;三是金融IT技术的创新,使得目前流行着以实现全行“一本账”,包括风险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和资本配置等内容的全新银行核心业务系统。  相似文献   

5.
《中国金融电脑》2000,(2):31-34
在20世纪的后15年中,工商银行的电子化建设始终按照“科技兴行,服务社会”的总体战略部署,遵循“七五打基础、八五上规模、九五电子化”的发展思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网点到全行联网,从单项业务到综合处理,从柜面处理到经营决策,实现了工商银行的全面电子化。圆满完成了电子化建设任务,创造了工商银行科技发展史上的辉煌,基本实现了工商银行电子化建设的第一次飞跃。计算机及网络通信等新技术在工商银行的广泛应用和不断扩展,推动了我行各项业务的发展和创新,新技术在给业务带来巨大方便、高效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风险。近几…  相似文献   

6.
一、当前各商业银行会计核算电子化发展程度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计算机与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各行的电子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基本建立了方便、安全、高效和规范的银行电子化服务体系,实现了银行业务处理的电子化和部分管理活动的信息化。会计电算化  相似文献   

7.
一、我省人行电子化建设成就回顾 我省人行系统电子化建设从20世纪80年代起步,经过广大科技和业务人员近二十年的艰苦努力,特别是1999年长沙中支成立以来,我省人行电子化建设飞速发展,在经历电子化、网络化二个发展阶段后,逐步建成了安全、高效、规范的电子化服务体系,基本实现了业务处理电脑化、支付结算电子化、信息处理网络化,并产生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科学技术是人类发展、社会进步的推动力。目前,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本标志,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银行电子化、银行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我国银行业信息化建设,江泽民主席1993年6月1日明确指出:“实现金融电子化,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在2002年2月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他又强调“加快信息化建设,为银行加强管理、改善服务提供充分的信息技术支持”。其他中央领导也多次对银行…  相似文献   

9.
李锋 《华南金融电脑》2006,14(12):21-21
我国银行会计信息化建设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目前为止,具备了较高水平,已初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网络体系和基础平台,全面实现了会计业务处理自动化,并培养和锻炼了一批技术扎实的人才。商业银行计算机运用技术从手工记账、简单的单机处理数据的对公业务操作,发展成现在的综合会计业务应用技术。综合会计业务应用系统的开发应用,使业务数据集中进行统一存储、统一处理和统一管理,实现了业务处理和会计管理的简单化、组合化。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银行会计信息化将逐步进入金融服务和金融管理的知识化和现代化阶段。纵观我国会计管理的历程,其发展呈现如下三方面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5月5日,深圳建设银行成功地移植建设银行总行开发的“新一代柜面业务系统”。“新一代柜面业务系统”是一套全新的银行信息电子化系统,涵盖了人民币对公、储蓄、信用卡及外汇储蓄业务,并将前台柜面业务与后台核算业务进行了一体化改造,实现了核心业务帐务核算的集中处理和安全控管,具有业务统一联动、扩充性强、全功能柜员、本外币一体化等业务优势。但是移植“新一代柜面业  相似文献   

11.
我国商业银行信息化建设:现状、问题与战略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银行业的信息化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经过2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国内商业银行对信息化的认识已经上升到战略高度,信息技术不再仅仅被看作是模拟传统手工处理、支持业务运作的辅助工具,而是创造核心竞争力、实现业务变革的助推器。从现实技术环境看,数据大集中完成后,我国银行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框架已经基本构成,各大商业银行基本完成物理和逻辑的数据集中工作,信息系统得到再造。建立统一的业务应用平台,实现经营模式由“以账务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的条件已经成熟。然而,我国银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是在技术超前与体制落后的矛盾中艰难前行的,信息化建设每走一步都会遇到一些管理体制和机制等方面的约束,需要认真面对和不断解决许多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2.
采取灾难备份措施保障计算机系统安全运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金融电子化建设经历了20年左右时间的稳步发展,已完成“‘六五’做准备,‘七五’打基础,‘八五’大发展,‘九五’基本实现电子化”四个阶段的任务。商业银行的综合业务处理、资金汇兑、银行卡服务等基本实现了计算机联网处理。自助银行、网络银行、网上支付结算等新型金融服务迅速发展。人民银行的资金清算、货币政策、金融监管和政务办公信息处理也已基本实现电子化。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金融电子化水平日益提高,银行会计工作中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会计信息化得到了普及,其水平得到了提升。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积极研发综合业务处理系统,银行业务数据基本上实现了区域性甚至全国范围的集中,服务范围与内容不断扩大,同时工作效率、服务质量及管理水平也不断提升,为银行创造了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本文论述了新形势下,银行会计信息化内控相关内容,希望对行业内控管理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陈静 《中国金融家》2003,(3):110-111
最近20多年,中国银行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应用于单项业务到开展综合业务,从单一网点到全国联网,逐步形成了银行电子化的基本框架,建立了方便、安全、高效、规范的银行电子化服务体系,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中国银行业全面实现信息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计算机及网络通讯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推动了银行各项业务的发展与创新,但这些技术在给业务处理带来巨大方便、高效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应的风险。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对信息的安全保护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能否有效地解决银行网络系统的安全性问题,将必然影响金融电子化建设的步伐。目前,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正在进行全国范围的数据集中工作,新一代的柜面业务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是实施数据集中工程的关键环节,而提高柜面业务系统的安全性,防范金融风险是新一代的柜面业务系统设计的主要目标之一。 由于基于Client/…  相似文献   

16.
最近二十多年,我国的金融信息化建设经历了重要的、具有历史意义的4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大约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银行的储蓄、对公等业务以计算机处理代替手工操作;第二阶段,大约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逐步完成了银行业务的联网处理;第三阶段,大约从20世纪90年代中到90年代末,实现了全国范围的银行计算机处理联网,互联互通;第四阶段,从2000年开始,各行开始进行业务的集中处理,利用互联网技术与环境,加快金融创新,逐步开拓网上金融服务,包括网上银行、网上支付等。中国银行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应用于单项业务到…  相似文献   

17.
周筱筌 《金卡工程》2003,7(9):20-21
银行界流传着一句老话,叫“铁算盘、铁账本”,是说所有的数据运算和资料保存都应该分毫不差。而从最初简单的金匠铺收据开始,银行发展到今天不但包括了基本的资产,负债业务以及由此衍生的中间业务,还有结算、租赁、信托、银行卡等等品种繁多的各项业务。因此,通过信息技术进行业务处理,档案管理已成为现代银行的必由之路。然而,本刊记经过对多家银行的采访,发现目前我国在银行业的信息化过程中,面临着种种困惑。  相似文献   

18.
在企业信息化环境中的会计信息化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起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的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主要解决的是以计算机代替手工记账、算账、报账和用账问题。经过20多年来的发展,这个名词在会计和管理界家喻户晓,推行会计电算化,有力地推动着我国财务会计事业的发展,确实“功不可没”。然而,时至今日这个名词已远不能代表财务会计界电子计算机的应用状态,而且日益束缚着人们理念的更新和与国际接轨。因此,“会计电算化”的名词及其内涵只能代表过去的时代和曾经有过的历史辉煌,现在必须用新的名词和内涵来取代它。其中有的提出用“会计信息化”,  相似文献   

19.
<正>一、信息化取得的实效(一)提高了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综合业务处理资金汇兑、银行卡服务等基本实现了计算机联网处理,自助银行、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结算等新型的金融服务迅速发展。电子化的商业银行以网络为基础,可以在本系统内为客户提供跨行跨地区的金融服务,通过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框架管理,商业银行实现全行数据信息集中处理,适应银行集中管理的要求,重整商业银行业务流程,提高了金融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后勤会计业务基本上实现了电算化的处理,促进了高校后勤会计业务管理效率的提高,且在科学技术不断延伸与发展的当下,持续地、广泛地推进高校后勤会计信息化建设符合社会与高校双重发展的目标.本文在分析高校后勤会计信息化建设目标的基础上,就如何推进高校会计信息化建设提出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