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文章运用DEA-Malmquist方法,以文化产业增加值作为产出变量,以文化产业固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从业人数作为投入变量,利用2006-2014年甘肃省14个市州的面板数据对甘肃省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变动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相对较高,区域间存在明显差异;甘肃省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而受制于技术效率的降低;甘肃省文化产业技术效率的降低主要在于纯技术效率的影响,而规模效率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下降速度。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提出了提高甘肃省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数字普惠金融正在逐渐改善我国农村地区面临的融资困境,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新方向。本文在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机理的基础上,基于2011—2018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测算了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并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不断提高,且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其增长主要由技术进步推动,东部地区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最快,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出现负增长;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升技术效率和促进技术进步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了正向影响,但对周边地区产生了负向的溢出效应;对数字普惠金融的分维度回归结果表明,数字金融覆盖广度和数字化程度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2011-2019年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研究金融发展驱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具体路径:是“效率通道”还是“技术通道”。研究结果显示,金融发展对东部地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抑制效应,通过“技术通道”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金融发展对中西部地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促进效应,同时通过“效率通道”和“技术通道”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但“效率通道”更显著。  相似文献   

4.
党的二十大对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与建设农业强国予以高度重视。本文基于县域城乡融合的发展趋势,采用2014—2021年县域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县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显示:第一,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经过稳健性检验与内生性处理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技术效率却具有负向效果。第二,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对东部县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效果明显高于西部县域。第三,数字普惠金融对县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具有非线性特征。要素流动壁垒造成的供需失衡是引致区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速差异的底层原因。第四,机制分析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生产要素集约化与数字素养提升两条路径对县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间接影响。研究结论既为提高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供了政策启示,也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促进区域协调补充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5.
测算新疆农业生产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对制定新疆的农业发展政策,不断提高农业综合实力,实现农业现代化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以2000-2016年新疆农业生产相关投入产出数据为基础,运用超效率DEA和DEA-Malmquist指数法对新疆及其14个地州农业生产效率进行了静态和动态的测算分析。提出加大科技投入,注重技术进步的同时保证技术效率,特别是规模效率;构建完善的农业创新体系,完成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的转变;根据区域的特点因地制宜,发挥优势产业,提高规模效率;政府继续实行帮扶政策,使技术落后地区利用后发优势促进新疆农业增长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我国11家主要商业银行2004-2009年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分析了其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趋势以及各银行全要素生产率差异的收敛性。实证结果表明:同时,11家银行的整体全要素生产率有提高的趋势,其中,效率变化对全要素生产率进步的贡献有限,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主要通过技术进步实现;从长期看,各行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逐渐缩小,呈现出收敛趋势,显示出全要素生产率的趋同,与我国银行业的同质化特征相符。但从短期来看,各年度全要素生产率差异呈现收敛与发散交替变化的特征,反映了环境变化对银行效率的影响及各银行对环境的应变能力。  相似文献   

7.
我国主要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测算及其收敛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我国11家主要商业银行2004-2009年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分析了其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趋势以及各银行全要素生产率差异的收敛性.实证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11家银行的整体全要素生产率有提高的趋势,其中,效率变化对全要素生产率进步的贡献有限,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主要通过技术进步实现;从长期看,各行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逐渐缩小,呈现出收敛趋势,显示出全要素生产率的趋同,与我国银行业的同质化特征相符.但从短期来看,各年度全要素生产率差异呈现收敛与发散交替变化的特征,反映了环境变化对银行效率的影响及各银行对环境的应变能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2011~2014年中国229家小额贷款公司的面板数据,采用DEAGlobalMalmquist指数法测度了小额贷款公司的全要素生产率,并在此基础上对小额贷款公司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分解和收敛性分析。研究发现:小额贷款公司的全要素生产率小幅增长,但增长率不稳定;纯技术效率提升是引起小额贷款公司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原因;成立越早的小额贷款公司其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速越低,小额贷款公司的技术效率面临"增长瓶颈";各地区小额贷款公司的全要素生产率均有不同程度提升,技术效率越低的地区其小额贷款公司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增速越高;小额贷款公司的全要素生产率具有β收敛和俱乐部收敛的特征,表明小额贷款公司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在不断缩小。  相似文献   

9.
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步入快车道,商业银行需要不断寻找资源要素配置整合的最佳方案以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持续增长。本文引入投入要素价格构建成本效率、配置效率框架下全要素生产率Malmquist指数模型,研究了35家上市银行2016-2018年成本效率与配置效率框架下的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发现,商业银行成本效率低的原因主要在于技术效率与配置效率的变化;资源配置的技术退步造成了资源配置全要素生产率下降,而配置全要素生产率下降又是成本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同时按照成本效率与成本全要素生产率两个维度将样本银行分为4种类型,并根据划入类型的不同提出差异化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步入快车道,商业银行需要不断寻找资源要素配置整合的最佳方案以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持续增长。本文引入投入要素价格构建成本效率、配置效率框架下全要素生产率Malmquist指数模型,研究了35家上市银行2016-2018年成本效率与配置效率框架下的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发现,商业银行成本效率低的原因主要在于技术效率与配置效率的变化;资源配置的技术退步造成了资源配置全要素生产率下降,而配置全要素生产率下降又是成本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同时按照成本效率与成本全要素生产率两个维度将样本银行分为4种类型,并根据划入类型的不同提出差异化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产业结构升级、能源效率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260个城市2005-2014年样本数据,纳入环境因素,运用数据包络分析的 Malmquist指数法,考量产业结构升级、能源效率以及两者交互作用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产业结构升级、能源效率以及两者交互作用对绿色全要素生产效率具有正向推动作用;从回归系数来看,产业结构升级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要大于能源效率的促进作用;在分地区实证检验中,东部与西部地区的检验结果显著,且东部地区要比西部地区更为显著,而中部地区部分结果不显著.因此,应分地区制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体路径,强化产业结构升级与能源效率的联动机制,优化环境政策组合,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中国31个地区2012年“环保财政”治理工业污染能力进行评价,并用Malmguist指数法测算2007—2012年各地区“环保财政”全要素生产率,从而发现当产出既定时技术非有效的决策单元投入项存在投入冗余,一定程度上存在环保资金未被有效利用、排污费用发挥作用有限的现象,进而提出促进环保财政效率提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对甘肃省财政支出总量分析的基础上,对甘肃省财政支出中民生项目的支出现状及变化作了详细的分析,基于改善民生的角度提出了相关调整与优化的思路,以此解决财政支出结构存在的问题,寻求支出结构优化调整的策略,以求达到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罗翔  黄智勇  杨阳 《财务与金融》2014,(2):43-46,51
黄金上市公司的经营效率水平是衡量我国黄金产业综合竞争实力的最重要标准。文章采用Malmquist指数方法,依据我国黄金上市公司2007-2012年的面板财务数据,从动态角度对我国黄金产业的效率水平及演化趋势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研究表明:2007-2012年,我国黄金上市公司的平均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年均5%的衰退趋势;技术进步效率是制约我国黄金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因素;考察期内,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未发生明显的增减变动。  相似文献   

15.
It remains an open question whether the reduction of external technology dependence (ETD) on foreign countries can improve th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FP)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is paper uses the data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from 2000 to 2016, to study the impact of ETD on TFP.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a 1% decrease in ETD could induce a 1% increase in TFP. As the TFP gap between China and the frontier countries shrinks, the indigenous innovation gains increasing importance. One can find that the effect of ETD on TFP in technology-intensive industries is stronger than that of other industries. Moreover, this study finds that the influence of ETD on TFP shows a significant threshold effect. Further, this paper uses the ratio of patents granted to represent the innovation capacity, and verifies its moderating role in the effect of ETD on TFP.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甘肃作为典型的重工业省份,在新型工业化过程中暴露出诸多问题,如何立足现有产业体系和比较优势,发展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全面增强工业整体实力,将对甘肃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取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胜利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中国大陆1995-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外商直接投资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是否依赖于金融发展水平的问题。结果发现:只有当金融发展水平越过门槛值之后,外商直接投资才会产生显著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目前中国金融发展水平尚未进入这一阶段,而且本身也不足以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产生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在考虑经济运行互动关系中内在非线性结构的前提下,从金融深化角度探究了外商直接投资(FDI)对地区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溢出效应的影响机制,采用1992-2011年我国29个省级单位的面板数据,通过运用非线性理论的“门槛模型”检验和回归方法,以金融深化为门槛变量,实证研究了外商直接投资对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发现,总体上金融深化和外商直接投资都有利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且存在基于金融深化的“双门槛效应”,即不同地区的金融深化水平对外商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的影响存在非线性的结构变化,随着金融深化和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外商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呈区间递增的态势.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2011年《甘肃省发展年鉴》等统计资料,以欠发达地区甘肃省为例,构建回归模型定量分析了农民文化素质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甘肃农民文化素质偏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主动获取信息、知识和技术的能力,使得农民收入普遍较低。为此,甘肃省要持续加大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发展与农村生产建设相适应的高职教育,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以及种植、养殖的技能,促使传统农民向高素质职业农民转变,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升级优化收入结构。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 measures the levels and growths of regional TFP in China using a panel dataset of China’s 30 provinces from 1978–2014. It then estimates the effects of R&D on regional TFP and its growth further explores the impact of TFP on China’s energy intensity. We find no evidence that R&D has innovation and spillover effects on TFP and its growth in China’s provinces. Nevertheless, R&D can promote growth in regional TFP by helping to absorb new technologies embodied in FDI and foreign trade.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FP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decline of China’s energy intens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