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0 毫秒
1.
国内外学者已对互联网金融及其对商业银行稳定性影响进行了诸多理论研究。本文基于相关理论研究基础,运用实证研究方法,探析互联网金融对中国商业银行稳定性影响。本文借鉴已有研究的指标选择方法,构建合理的商业银行稳定性指标,结合中国互联网支付业务交易规模数据构建VAR模型,并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短期内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冲击较为明显,因而商业银行可通过改革创新应对其冲击;在长期,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业稳定性影响不显著,说明互联网金融并不会取代传统商业银行;同时,中国银行业的稳定性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影响是显著的,即中国银行业长期的稳定发展是促使互联网金融市场发展的因素之一。这为监管部门制定规范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政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新时期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特点进行详细分析,以16家A股上市商业银行的数据为样本,并基于合理的增长趋势假设和最适合对商业银行进行估值的股利现金流折现模型,对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内在价值进行估值。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6家上市商业银行未来的市场价值被低估了,主要原因来自目前投资者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披露不足、利率市场化使商业银行未来存贷利差减小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冲击等方面的担忧。本文结论是我国商业银行应大力发展综合化经营,重视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提高中间业务及表外业务在总收入中的占比,减少对净息差的依赖。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A股上市银行的样本数据,建立了静态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互联网金融与不良贷款的关系。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与不良贷款呈非线性的关系,短期内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总体上加剧了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但长期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则缓解了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互联网金融对不同类型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互联网金融推高了大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同时降低了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互联网金融对全国性中小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程度各异。为此,本文从管理层面和市场层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当商业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增加时,要么惜贷增加安全资产配比,要么以更高的净息差来弥补或覆盖可能造成的违约损失。在构建信用风险影响商业银行净息差的理论模型基础上,采用2011年至2015年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信用风险对商业银行净息差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信用风险增加显著提升商业银行净息差水平,这表明伴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基本完成,商业银行在实际业务运作过程中更可能采取风险溢价来弥补信用风险。基于上述研究证据,商业银行切实加强信用风险管理,虽然可能降低净息差水平,但一方面能有效防控金融风险,推进商业银行业务结构调整和经营模式转型,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缓解实体经济"融资贵"问题,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简介了"互联网金融"概念,并就商业银行经营这一层面说明商业银行受到互联网金融的影响,对互联网金融环境下商业银行发展做出相应讨论,以期在这一领域上能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金融发展日新月异,日益侵蚀着传统商业银行的领地。2015年3月两会提出的"互联网+"计划,指明了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进行深度融合的产业调整发展方向。本文在综合梳理互联网金融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互联网+银行"的创新探索模式,全面评估新兴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存款、贷款和支付结算等业务的冲击影响,分析传统银行与"互联网+银行"的现实差距,并给出传统商业银行向"互联网+银行"转型发展的路径选择,为传统商业银行在新常态下实现变革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而商业银行作为金融市场长期以来的主流部分,与互联网金融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以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的演进作为研究核心,先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演进的影响,然后提出了推进互联网金融和商业银行良性发展应采取的具体措施,希望能为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的演进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洪娟 《武汉金融》2014,(3):8-10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金融模式迅速兴起,给商业银行发展带来"鲶鱼效应"。互联网金融给国内金融市场带来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模式意味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本文比较了互联网金融和商业银行在国内金融市场上的竞争优势,揭示了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的竞争短板与战略契机,并提出了商业银行应对的竞争策略。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以及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我国互联网金融得到了快速发展。2013年被称作"互联网金融元年",这一年开始互联网金融渐渐被人们所熟识。进入到2015年,互联网金融更是表现出强大的竞争力,对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和管理模式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基于此背景下,本文首先对互联网金融概念、特征及发展现状进行概述,接着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造成的影响,并且对商业银行应当如何应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冲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自"互联网+"计划实施以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迅猛,国内外学者针对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冲击影响研究不多。本文选取国内上市的十六家商业银行作为样本,通过对面板数据的处理运用随机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互联网金融是否会加剧传统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确实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文章根据这一结果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近年,互联网金融爆炸式发展颠覆了传统的金融市场,对我国传统商业银行带来了影响和冲击。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于商业银行来说不仅是挑战,更是全新的机遇。商业银行只有制定正确的发展策略,才能抵御互联网金融的冲击。本文从银行的经营业务方面入手,剖析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业务的主要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商业银行的应对方案,其中包括改善银行经营理念、建立松弛有度的监管、提高服务质量等方案,以此应对互联网金融给商业银行带来的冲击,促进自身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本文以2009—2018年互联网金融对中国30家典型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影响的数据为基础,运用动态面板广义矩估计方法对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1)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呈现倒U形分布,即互联网金融发展初期通过抢占市场份额,加剧了行业竞争,抢占了商业银行利润,进而加大了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成本;但随着商业银行对互联网前沿技术的不断融合、金融产品服务的创新以及风险管控水平的提升,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成本下降。(2)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不同类型商业银行对风险承担反应具有异质性:在宏观层面,大型国有银行拥有庞大的资产规模和政策保障,对其冲击反应较为滞后;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缺乏上述优势,对其冲击反映较为敏感,但股份制银行后期风险承担显著下降;农村商业银行因主要服务于乡村建设,受其影响较为有限。在微观层面,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与资本充足率和流动性水平较低的大型商业银行相比,资本充足率和流动性水平较高的小规模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3.
戴俊  陈实  张明 《金融纵横》2015,(3):41-49
本文通过理论模型和实证研究考察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是利率市场化将推动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上升1-2个百分点,并强化当前存款定期化趋势;二是利率市场化初期商业银行生息资产结构稳定,但利率市场化完成后商业银行高风险资产占比会明显提高;三是利率市场化将推动商业银行净息差先降后升,也会促进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明显提高。最后,本文总结了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具体领域所产生的影响,本文在测算出商业银行效率的基础上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分析,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整体和国有商业银行的效率有正向影响;其对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生产率和纯技术效率的影响为正,而对规模效率影响为负。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互联网+"经济模式的逐步推入,以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兴互联网技术已经逐渐渗透到各个传统行业领域,传统商业银行的相关业务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一定的冲击。本文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为背景,简要分析其对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中间业务等三大业务的影响,并对商业银行应对新兴金融业态的转型发展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6.
周慧 《青海金融》2013,(12):4-7
近期,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也对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和管理模式产生较大影响.本文在对互联网金融概念、特征及发展现状进行概述的基础上,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信息时代迅猛发展,大数据时代席卷而来,互联网金融开始走入人们的视野,它的出现与发展对传统商业银行业的业务模式构成不小的冲击。互联网金融不断占据原来传统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银行为了维护原有的份额,不得不对其原有的业务模式进行改良,因此研究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其意义深远。本文首先对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各种互联网金融产品对原有商业银行的三大业务的影响,通过分析找出了适合我国商业银行进行业务调整的对策及其他辅助办法,促进互联网金融和商业银行共同发展,优势互补,进而实现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18.
现阶段,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产品创新往往陷入"保守-激进"进退两难的困境,效益和风险的平衡难以把握。构建基于互联网金融业务特性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是银行能否运用互联网金融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本研究在对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创新实践进行分类归纳的基础上,对银行金融功能进行重构,识别探索互联网金融创新业务风险和传统业务风险之间的蔓延和交互影响特征,以及现有风险管理能力的缺陷,构建了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创新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包括宏观体系环境层、中观管理机制层和微观核心要素层三个层次。本文从动态、过程视角入手,研究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创新风险管理,以期为传统银行融合互联网金融目标的实现,提供有效的风险防范手段。  相似文献   

19.
熊启跃  王书朦 《金融研究》2020,475(1):110-129
净息差是反映银行经营效率的重要指标,负利率政策的实施对银行业净息差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基于2004—2017年欧洲负利率地区102家主要上市银行的年度非平衡面板数据,本文对负利率环境下银行净息差的调整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政策利率降低(提高)会带动银行净息差下降(上升);(2)负利率环境下,银行净息差对政策利率调整,尤其是利率下调的敏感性明显增强;(3)不同特质性银行净息差对政策利率调整的敏感性存在明显差异,规模较大、国际化程度较高银行的净息差对政策利率变动的敏感性较低,以利息收入、零售业务为主银行的净息差对政策利率变动较为敏感。本文的研究丰富了负利率政策传导机制及影响领域的相关成果,探讨了负利率环境下不同特质性银行行为调整差异,为商业银行做好负利率环境下的息差管理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0.
谢卓君 《时代金融》2014,(6X):49-50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互联网金融模式在近两年渐渐兴起,以大数据、社交网络为代表的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催生出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已经渗透到了传统的金融领域,并且正显现出其对传统金融领域的替代效应,其中对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了很大影响。本文简单从互联网金融的概念谈起,简要分析其发展的特点,阐述了互联网金融模式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以及在其影响下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