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我国顺利地加入WTO,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对我国企业的有效运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公司治理结构是促使企业内部控制有效运行,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功能发挥的前提,是实行企业内部控制的制度环境,而健全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也将促进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本文通过对内部控制的概念来分析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下的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分析,并提出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戴晋芳 《中国外资》2013,(16):279-279
近年来,公司治理丑闻不断发生,其中由于大股东和代理人争夺企业控制权引发的"国美事件"在国内外饮起了高度关注。在中国的群雄榜上,"国美"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名字,它曾经创造了中国家电零售连锁企业的奇迹,到后来创始人黄光裕被捕、陈晓引入贝恩投资以及股权激励等一系列事件后,使我们意识到,这不仅仅是公司治理机制的失效,很大程度上与公司内部控制失效有很大关系。因此,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有着很密切的关系,解决公司的经营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公司治理机构和内部控制机制,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同时,还要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从而提高企业经营效率,保障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为研究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关系,选取2008年沪巿所有上巿公开发中心为样本,构建基于<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五项目标的内部控制指数,从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和外部治理机制两个方面考察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通过实证数据检验发现,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能够提高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在国际化的竞争环境下,中国加入WTO后,企业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且能够长期稳定发展,是摆在我国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我国企业除应该改变落后的经营理念,以开放式经营营造企业良好经营环境外,在我国控制机制不健全,国企所有者缺位现象比较普遍的情况下,还应苦练内功,加强内部控制,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通过完善的公司治理和有效的内部控制解决现代企业所有者缺位问题,保障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5.
内控失灵     
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司治理研究中心对中国100家上市公司内控的研究表明,对于大多数上市公司而言,企业内部控制作为公司治理与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仍然处于初级认识阶段。上市公司不同程度存在内控弱化、资产流失、损失浪费严重等问题。加强企业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机制,已成为当前中国上市公司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6.
现代企业制度的实质是以企业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相分离、经营管理权与监督权相互制衡为特点的一种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制度安排.在这个多元利益主体的治理结构中,内部控制机制成为该主体保护资产安全,保证信息完整和正确,促进经营管理政策有效实施,控制经营风险,防止舞弊行为发生等目标的一项重要的管理制度和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公司治理结构对公司内部控制机制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本文试图从公司内部治理的角度出发,讨论如何完善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7.
公司治理机制是解决现代企业由于控制权与所有权分离所导致的委托代理问题的各种机制的总称,通常将其分为内部治理机制和外部治理机制。对于外部治理机制,包括公司治理的法律和政治途径、产品和要素市场竞争、公司控制市场等外部控制系统;而对于内部治理机制来讲,一般包括但不局限于内部制衡机制、激励约束机制、管理控制机制和信息披露机制等。本文试图对公司治理内部机制的最新发展进行回顾和评述,以期为所有关注公司治理内部机制的理论者和实践者提供新的视角和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8.
上市公司实施合理的内部控制,有利于维护社会利益、促进我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必须完善企业的会计内部控制环境,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加强企业内部监督。  相似文献   

9.
公司治理结构是公司制度的核心,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的基本要素。内部控制作为由管理当局为履行管理目标而建立的一系列规则、政策和程序,与公司治理及公司管理密不可分,内部控制架构与公司治理机制的关系是内部管理监督系统与制度环境的关系,是公司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对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问题的研究就有了一定的意义。本文通过对二者现状.关系等方面的分析.以便为我国企业改进管理提供有用的建议.使我国企业能更好的适应新世纪的挑战.具备世界的竞争力,实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内控失灵     
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司治理研究中心对中国100家上市公司内控的研究表明,对于大多数上市公司而言,企业内部控制作为公司治理与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仍然处于初级认识阶段.上市公司不同程度存在内控弱化、资产流失、损失浪费严重等问题.加强企业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机制.已成为当前中国上市公司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1.
审计约谈对防范审计风险的作用是明显的,但是约谈的压力传导效应是否影响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目前尚缺少应有的经验证据。以内部控制缺陷及其修复作为衡量内部控制质量的替代变量,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审计约谈对改善和提高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价值,以及这种价值在不同产权属性和市场环境的企业可能存在的差异。研究发现:存在与约谈提示内容对应问题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更多,约谈后内部控制缺陷明显得到了修复,这表明审计约谈制度提高了企业内部控制的质量。进一步研究发现:审计约谈制度对内部控制质量的提升作用在国有企业和市场化进程较快地区的企业更加显著。鉴此,内部控制质量的提升既是企业内部自我持续改进的结果,同时需要包括审计约谈在内的外部监管机制的作用发挥,只有内外部多方力量的共同作用以及市场环境的优化,内部控制才能真正发挥风险免疫功能,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在沪市直接上市的民营企业2009-2011年的年报数据,运用内容分析法构建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指数,同时从公司治理角度选择了5个可能的影响因素,实证检验了其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程度,旨在为我国上市民营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机制的完善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内部控制评价,是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定,并提出改进意见。通过内部控制评价,一方面可以帮助企业发现并堵塞控制纰漏,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竞争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指导和帮助企业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完善内部组织机构、岗位责任制度和其他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4.
李志斌 《会计研究》2012,(10):49-53,96
本文选择国家文化作为内部控制的研究视角,以日、美企业内部控制的差异为例研究国家文化对内部控制的作用机理。在归纳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内核的基础上,研究中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提出建立宏观层面的社会控制、企业层面的内部控制和个体层面的自我控制的"三位一体"的控制链体系。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中国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监管要求的意识和了解有所增强。但是,并没有相应地加大其对实施内部控制机制的投入。鉴于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情况,当前我国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的时候,应当重点加强以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为主线的相关标准建设,首先实现财务报告目标,待会计信息系统达到内部控制的要求后,再创造实现其他目标。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我国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相关理论、概述为出发点,对中小企业实施内部会计控制重要性,内部会计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改善内部会计控制度提出一些对策.加强企业内部控制,进而有效的提升企业会计控制力度,只要各中小企业重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按照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不断对其进行约束和评价,分析原因,总结经验,结合自身特点来开展工作,将会计控制切实的放在企业控制中,相信各中小企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从而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比较视野中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模式及其借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霍翠凤  杨萌 《金融论坛》2005,10(4):44-48
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一个国家及其企业树立市场信心、吸引更多投资的重要手段。现代商业银行作为资金运营的企业特别是投融资的中介,其公司治理科学与否、运行是否有效,是商业银行构造合理的内部制衡机制和有效的内控制度,进而强化外部监管和信息披露,建立完善的产权制度的关键。本文在借鉴国外具有代表性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所有权分散化、推行问责制、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完善激励机制、加强风险防范及通过上市完善公司治理等进一步优化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价值链内部控制模型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内部控制是价值链企业开展全面业务合作,实现价值链管理目标的保证。本文用现代控制理论的思想对价值链内部控制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价值链内部控制、价值链内部控制系统及其相关概念;并从价值链内部控制的特点出发构建了价值链内部控制模型,同时详细分析了价值链内部控制的机理和过程。  相似文献   

19.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 climate governance, greater carbon emissions of enterprises often result in a higher potential risk of environmental violations. Taking the non-financial companies listed in China from 2008 to 2018 as research samples, this paper empirically examined the impact of firm carbon emission on their acquisition of new bank loans and its mechanism of action. This paper empirically finds that if the carbon emission of an enterprise is higher, it will be granted with less new bank loans. The results remain robust after pairing analysis and instrumental variable analysis. The mechanism analysis shows that corporate credit rating plays a significant moderating role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porate carbon emission and new bank loans. Carbon emission leads to the improvement of earnings management of enterprises and the significant decline in the conservatism and comparabilit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which is likely to be an important channel for the reduction of corporate bank loans. Upon further analysis, we find that the carbon emission of enterprises will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cost of acquiring bank loans, but it will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loan term structure. The cross-sectional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effect of carbon emission on new bank loans is more obvious in state-owned listed enterprises, enterprises with high internal control quality and enterprises with strong environmental law enforcement.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his paper enrich the research on the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carbon emission, reveal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of green credit policies, provide empirical evidence for bank credit to play a role in green governance, and promote enterprises to actively reduce carbon emission.  相似文献   

20.
在数字经济盛行的时代,数字化转型成为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本文基于2008-2020年中国全部A股上市企业的财务数据,结合文本分析法实证研究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提高企业价值,并且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从信息优化、财务稳定和内部治理三个方面驱动企业价值的显著提升。在数字经济时代下,应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加大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支持力度,促进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