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交易费用视角,采用农户入户调查数据,研究农户意愿融资渠道偏好和实际融资渠道选择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信息搜寻费用显著影响农户意愿融资渠道与实际融资渠道;交通成本作为借贷交易的客观费用,显著影响实际融资渠道,对于意愿融资渠道的影响则不显著;利息费用作为借贷交易的显性费用,人情支出作为借贷交易的隐性费用,直接影响农户意愿融资渠道和实际融资渠道;借贷频率越高,农户的意愿和实际选择更倾向于正规融资渠道。上述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是:第一,政府部门、正规金融机构要更加关注农户的社会资本,充分发挥农村社会资本的信息传递作用,降低农户借贷交易费用;第二,要扩大农村地区金融机构服务网点、金融自助服务设备、农村金融服务站的覆盖面,提升农村信贷服务供给质量;第三,要加强农村金融知识教育,引导农户充分利用正规融资渠道满足融资需求;第四,要正视农村地区非正规金融的存在及其作用,引导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相互补充、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论文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的微观数据,以农户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t模型和负二项模型研究社会资本、金融素养对农户借贷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资本和金融素养对农户向正规金融机构的借贷行为存在正向影响,社会资本的影响显著,而金融素养的影响不显著。社会资本与金融素养对农户借贷行为的交互作用并不明显,社会资本中的转移性收支、个人声望和对家庭的重视程度与金融素养的交互作用显著。对于农户向非正规金融机构借贷的行为,社会资本和金融素养仍对其有正向影响,只是社会资本影响不显著,金融素养有显著影响。社会资本除对60岁以上年龄段农户向非正规金融机构的借贷行为影响为负,对不同地区农户正规借贷行为均有显著影响,金融素养对东部地区农户正规借贷行为和中西部地区农户的非正规借贷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关系理论视角下,基于新疆省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入户调查数据,分析了家庭关系资本、宗教关系资本、银行关系资本与农户贷款可得性之间关系的内在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新疆少数民族农户贷款更多依赖于家庭关系网络的维护,尤其是关系质量对其非正式借贷获得性帮助更大。银行关系资本对农户获得贷款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表明农户较好的银行关系对农户获得正规贷款有积极作用。此外,家庭经济决策、农户技能水平、文化程度等特征变量也显著影响其贷款可得性,说明其帮助农民获得更多借贷机会、更大的借贷额度并降低借贷风险。本文研究对于理解文化同质性下的关系资本在民族地区农村信贷配置的作用,且对进一步拓展民族地区农村信贷市场体制改革路径,具有积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动态追踪调查(CFPS)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了社会网络得分,通过Logit和Tobit模型探究社会网络对农户借贷行为以及借贷金额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社会网络对农户参与正规金融借贷和非正规金融借贷是否存在差异。研究发现,社会网络对农村地区的借贷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也说明,我国农村地区的社会网络在农户的借贷中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研究还发现,相较于非正规金融借贷,社会网络对正规金融借贷行为的影响表现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5.
农村金融研究核心议题之一是农户融资行为特征问题。农户在自身积累、民间融资、正规金融机构融资等多种融资来源选择中,哪些因素影响着农户融资选择行为?同时,农户融资选择是否存在一定的融资次序?本研究应用2007年人民银行委托国家统计局在全国10省区调查获得的2万份调查问卷数据,进行了系统地实证研究。实证研究表明:(1)中国农户外出务工获得非农收入对农户借贷具有很强的替代性;(2)民间互助性借贷对正规金融机构贷款具有较强的替代性,而东部和中部相对发达地区对民间互助性借贷意愿更为强烈;(3)中国农户融资显著偏向内源融资,这集中反映了中国农户借贷行为具有道义小农假说的特点;同时,农户对商业性金融和互助性金融两种外源融资之间选择并不存在显著差异,两者之间存在选择的替代均衡。  相似文献   

6.
本文使用CFPS(2014)的微观调查数据,基于社会资本的综合测度,检验了社会资本及其结构对农户借贷的异质性影响。首先,分析指标属性并结合改进的变异系数法,提出了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社会资本测度方法。其次,基于工具变量法的内生性检验发现:从整体看,农户社会资本越丰富,其获得银行借贷及民间借贷概率均会显著增加;从社会资本结构类型看,结构型社会资本对非正规借贷的作用更大;随着农村制度的变迁,认知型社会资本对正规借贷与非正规借贷均发挥促进作用。这意味着,缓解农户贷款难应充分发挥社会资本作为非正式制度的技术优势,实现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优势互补,且贷方应重视社会资本结构在不同借贷主体之间作用机制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使用2018年477份农户调研数据,结合中国农贷市场特点,从社会资本和人格特征两个维度衡量农户软信息指标,利用计量模型分析软信息对农户借贷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第一,社会资本越多,农户获得正规借贷的概率越高,但人格特征对农户获得正规贷款没有显著影响;第二,社会资本越多、人力资本越多,农户获得非正规借贷的可能性越高;第三,农户纯收入越高,社会资本对正规借贷可获性的促进作用越显著,但是收入水平无法调节软信息对非正规借贷的影响。上述结论的启示:第一,金融机构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处理技术,将分散的农户交易数据整合,识别农户隐藏或者外显的软信息,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第二,农户要积极培育自身软信息质量,注重个人诚信、道德品质和能力素质的培养;第三,政府应加快促进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有效结合,利用金融联结优势,改变传统信贷交易模式。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长期以来基于熟人社会的非正式借贷现已难以适应规模经营与农业转型发展,如何提高农户正规信贷可得性是当前农村金融工作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从农户家庭不同生产经营特征出发,探讨农村金融机构行为偏好,可为该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7年度数据,在对农村金融机构信贷供给行为进行逻辑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实证研究发现:农村金融机构偏好于风险分散、产业融合经营的农户家庭,而对单一生产经营的农户家庭不存在显著偏好;农村金融机构在"行政—经济"张力下,其选择性机会主义行为表现为保证涉农贷款"不出事",而不是激励农户"更赚钱".现阶段政策驱动下,农村金融机构主动性不足,阻碍了市场对资源的有效配置,限制了正规金融在农村信贷市场的创新行为.  相似文献   

9.
非正规金融是指非法定的金融机构(即非正规金融部门)所提供的间接融资以及个人之间或个人与企业主之间的直接融资,其存在表明已构建的正规金融体系无法满足现实与潜在需求。本文通过对温州农户借贷行为的调查问卷分析发现,相对于正规金融而言,非正规金融更能满足不同收入等级农户多样化的资金需求。在比较分析了农户在正规金融机构和非正规金融市场的融资状况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非正规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最后分析了影响农户选择资金来源的因素,并对促进农村地区金融业健康发展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动态追踪调查(CFPS)2012—2018年四期调查数据,通过VEP方法测算农户家庭贫困脆弱性,研究金融借贷的返贫防范作用及影响机制。实证结果表明,金融借贷能显著降低农户家庭返贫风险,但借贷渠道不同,其返贫防范效果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仅非正规金融借贷与未来返贫概率存在“U”型关系。机制检验发现,家庭创业是正规金融借贷防范农户家庭返贫的重要机制,而非正规金融借贷不能通过创业产生收入效应和网络信息福利效应,其返贫防控作用不明显。异质性分析发现,金融借贷能明显降低非创业、弱社会资本、乡村、西部地区农户家庭未来返贫概率。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451份调研问卷为基础,运用Probit模型,分析研究了新疆农户民间借贷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据此,提出引导民间借贷规范化,增加区域正规农村金融供给,增加农户收入途径,降低农户家庭负担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欠发达地区随着农业调产力度的加大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资金需求日益旺盛。但由于农业银行等国有商业银行大量从农村撤并机构“瘦身”,政策性银行正处于经营“转轨”时期,邮政储蓄机构仅“试水”信贷,村镇银行等新型金融机构离欠发达地区较为“遥远”,作为农村唯一正规金融机构的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较高且信贷管理较严等原因,使民间借贷活动日渐活跃,规模逐渐扩大,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荥经县六合乡、花滩镇300个样本农户为调查对象,对该地民间借贷的情况进行了问卷走访调查,以此为依据,并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剖析了当地民间借贷活跃的原因、特征,并就民间借贷对正规金融机构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指出农村民间借贷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农村金融供需不匹配的矛盾,但是同时也使得正规金融机构业务活动的开展面临新的挑战,促使了正规金融机构业务活动与管理机制的创新。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和Tobit模型实证检验了社会网络对农户借贷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社会网络对农户借贷可得性、借贷规模均具有正向影响。(2)信息获取能力、风险偏好在社会网络对农户借贷可得性、借贷规模的影响中均起到中介作用。(3)异质性分析发现,与非正规借贷相比,社会网络对农户的正规借贷产生的影响更大;与不使用互联网型农户相比,社会网络对使用互联网型农户的借贷可得性以及借贷规模的影响更大;社会网络对西部地区农户的借贷可得性以及借贷规模影响最大;年龄越靠近中年的农户越倾向于选择参与金融借贷,借贷规模也越大。  相似文献   

15.
基于河南郑州、濮阳和南阳等地区农户实地调研数据,运用Tobit模型对影响农户借贷规模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不同投资倾向的农户进行了差异性研究。研究发现:河南省农户借贷规模偏小,家庭土地资产、投资意愿对农户借贷规模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符合理论预期;农业收入占比对农户借贷规模呈现负向影响,原因与农业比较收益偏低、农户自身投资意向及金融机构借贷意愿不强烈密切相关。分样本研究结果显示,借贷用途、农户收入占比对进取型农户与保守型农户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进取型农户能获得较高规模的生产性和生活性借贷,而保守型农户仅能获得较高借贷规模的生产性借贷。基于此,从分类引导农户、激发农户内在动力、增强自我投资意识、加快农村地区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等角度提出助推传统农区产业升级、顺利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选用2004~2014年我国宏观层面数据,建立模型实证研究银行业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政策性银行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不显著;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和外资银行的发展会促使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邮政储蓄银行的发展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最新2019年数据,以农户为调查对象,在提高农户借贷可得性问题的研究上,提出依靠农户的社会资本进而提高借贷可得性的方案,通过量化社会资本,并科学的有针对性的进行社会资本投资,以解决农户融资难困境的理念。对社会资本及其代理变量进行分析,根据准对则层级的代理变量影响权重对比分析发现,用社会网络衡量农户的无形资本是不准确的,相比之下,社会信任权重更高。根据农村中的农户现状问题,进一步对借贷部门提出了政策建议,以改善农村的借贷问题。  相似文献   

18.
运用中国居民收入调查(CHIP)数据,基于微观视角分析了社会资本通过影响人际信任水平来影响农村民间借贷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社会资本的增加有助于提高农户获得民间借贷的可能性,且这种正向影响大部分可归因于社会资本增加带来的人际信任水平的提升,即社会资本通过影响人际信任,进而影响农村民间借贷;同时,亲友信任与他人信任对农村民间借贷存在明显差异,遵循差序格局特征。进一步考察社会资本、人际信任对不同类型农户民间借贷约束的影响发现,社会资本对因交易成本高造成的民间借贷约束的影响更明显,而农户通常对来之不易的他人信任更为珍惜,不愿轻易动用这一部分社会资本,因此他人信任水平的提升提高了农户受交易成本约束的概率。  相似文献   

19.
为了缓解农村金融供给不足、扩大农村金融网络覆盖面,2006年12月,银监会发布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鼓励各类资本到农村地区新设主要为当地农户提供金融服务的村镇银行。随着2007年3月1日第一批村镇银行挂牌,  相似文献   

20.
杨晓燕  夏咏  王钰 《武汉金融》2022,(10):51-59
提高农户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对破解农户融资困境以及助推农户创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通过构建“软信息-金融借贷-农户创业”的理论框架,结合Logistic模型和逐步回归法等,从金融借贷的中介视角实证检验了软信息对农户创业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社会网络、人格特征和风险态度均显著正向影响农户创业,正规借贷显著促进农户创业,而民间借贷对农户创业无显著影响;社会网络、人格特征和风险态度通过影响农户正规借贷进而促进农户创业,正规借贷起到部分中介效应,而民间借贷在该路径中不存在中介效应。鉴于此,本文认为要从源头上推动农户经济发展理念更新;优化农户创业的外部金融环境;金融机构要依托金融科技将农户软信息“硬化”,完善农户信用评级,甄选潜在创业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