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跨境并购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特别是2006年以来,外资在中国的并购活动(指境外企业并购我国企业)呈现一些新的发展趋势,表现为外资对国内企业并购力度逐渐加大,国内重点行业及其龙头企业、民营企业中的新兴产业龙头成为并购重点,由过去单纯通过参股获得收益转向追求产业整合、资源控制、垄断地位、消灭潜在竞争对手,内资背景的境外企业参与的外资并购开始出现;  相似文献   

2.
外资并购与传统的新建合资企业相比,最大的优点就是快速、便捷。目前.跨国公司在中国进行并购的需求日趋强烈。为规范管理,从2003年底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促进外商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权威部门官称.一系列法规的出台.使得外商并购国内企业在法律上已没有什么太大障碍,只要不是国家产业政策限制禁止的行业,外资都可以并购:政策的优惠使外资并购境内企业日见升温,各种相关研讨会、论坛也如火如荼.“迎接外资并购热潮”等声音也时有耳闻,但是这红红火火的场面引起了各方人士的关心和担忧.  相似文献   

3.
本土企业如何应对外资并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赛 《中国外资》2006,(7):18-19
2005年以来,随着外资并购的不断加速,国内企业纷纷感到压力巨大。有专家把外资并购重组国内企业比喻为洋人到中国来打麻将,其实质是一场全球化在中国的洗牌,很多牌自然要被外资洗走,因此国内企业需要提高自身技巧,需要建立很强的竞争意识。  相似文献   

4.
外资并购潮的经济学成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利用外资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当外资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影响越来越大之时,敏感的人们会发现,外资并购国内企业日益成为外商直接投资国内市场的重要方式之一。不少外资巨头已经开始从分散、随机性并购国内企业转向有目的的重点并购国有大中型企业或整体并购同一行业的骨干企业。  相似文献   

5.
PE并购激增     
《投资与合作》2011,(Z1):34
中国经济的持续强劲增长及行业整合成为2010年并购交易快速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中国并购交易(包括国内企业间并购、境外企业并购境内企业及中国大陆企业海外并购)数量及披露金额均达到历史新高。根据普华  相似文献   

6.
王萍 《中国外资》2013,(21):100-101
中国上市公司并购在这二十年如火如荼地展开,尤其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越来越多外资进入国内各业,扩充了企业合并目标公司所牵及的行业范围。现今大多数企业把并购作为企业向外扩张的主要手段,并且合并商誉的数额愈来愈巨大,利益相关者逐渐把目光放在商誉的会计处理上。  相似文献   

7.
<正> 外资并购虽然有有利于国内企业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加快技术在中国扩散的速度,促进国内企业形成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推动我国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扩大出口创汇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但同时还要看到,外资并购国企的出发点不是帮助国企脱困和  相似文献   

8.
外资并购高峰突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5年以来,中国并购市场精彩不断,各种收购兼并事件风起云涌,在这其中外资并购独占鳌头。2006年伊始,外资更是频频出手,不断大手笔并购中国的钢铁、金融、水泥、啤酒等企业股权。一时间,“外资并购”成为炙手可热的关键词,而中国的各行各业也弥漫着并购风潮的种种气息。  相似文献   

9.
莫雨明 《中国外资》2002,(12):88-89
<正> 目前国内学者主要从宏观的角度论证外资并购国企的利弊及进行可行性研究,普遍忽略了外资并购内资企业的组织形式问题。在法律上,我国现有三部外商投资法律主要是规范外商在国内新设企业,对外资并购这种直接投资方式  相似文献   

10.
厉卓然 《时代金融》2012,(33):218-219
近年来,随着酿酒行业的繁荣景气,这一传统行业受到了业内业外资本亲睐,并购业务蓬勃发展,先是啤酒行业频繁地进行并购重组,实现了资源向优势企业的配置,使得产业集中度大幅提升。目前啤酒行业并购进入了新的阶段,选择的标的由之前的小型酒企变为中型的区域性优质资产;此外,白酒这一传统行业焕发了新的活力。以嗅觉灵敏的联想集团、海航集团为代表,纷纷热衷于购买各地优质的地方白酒资源。再如外资酒业巨头帝亚吉欧并购水井坊、洋河并购双沟等。在这一系列整合背后是我国酿酒行业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而这一传统行业的并购整合效率又是如何呢?本文选取2009年酿酒行业发生并购的19家上市公司为样本,根据EVA模型计算并购当年、并购前一年、并购前两年及并购后一年、并购后两年,通过分析以上5年中相关上市公司的EVA值变动趋势来探究酿酒行业企业并购的绩效到底如何并提出意见建议。希望能够为国内酿酒行业的发展和实务中企业并购问题的研究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外资通过并购方式流入境内逐渐增多,外资并购境内企业也日益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备受关注的《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于2006年9月8日起正式实施,《规定》的出台和实施让外资并购话题再度升温。外资并购是壮大企业效益的“生日宴会”,还是瓜分“蛋糕”?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深入到四平市一些实行外资并购的企业,对其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情况进行了认真的调查。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开放程度的日益加深,外资在中国的投资导向日渐向并购模式转变。并购,对于擅长此技的外资来讲,不愧是其进入中国的一大捷径。  相似文献   

13.
刘泉红 《中国金融》2006,(24):42-44
随着国内投资环境的逐步改善,外资并购将成为我国利用外资最为重要的方式之一。诚然,外资并购可以加快我副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步伐,有利于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和企业竞争力的增强。但外资的主观目的并不是帮助我国国有企业脱困和转制,而是为了占有市场份额、营销渠道或与其关联配套企业开展合作。因此,就不可避免地带来诸如行业垄断,  相似文献   

14.
徐锦瑞 《金融纵横》2012,(10):44-46
在世界经济日益一体化、产业分工日益精细化的大趋势下,中外企业间的协作竞争和相互参股并购是市场经济的常态。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强劲发展和产业整合的优化加速,在国家积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充分利用外资的政策导向的推动下,我国资本市场外资并购渐趋活跃。本文对安徽省马鞍山市并购的现状和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就当前外资并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跨国并购之所以能成为热点问题,一个重要原因是,近年来,外资并购境内企业引来诸多评论,与此同时中国企业并购境外企业也常常遭遇外国抵制,那么,如何评价全球化时代的跨国并购?如何看待中国的海外跨国并购?是一个当前值得特别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杨涛 《理财》2008,(3):12-15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社会技术发展的分工与市场资源的有效整合,使现代企业成了“三国”中的角色之一。目前,既有国内企业之间的并购,比如华润对啤酒行业的整合;也有跨国并购,比如TCL并购汤姆逊,联想并购IBM电脑业务等。并购已经成为企业快速扩张和发展的一条捷径。然而,企业完成并购活动后,虽然商机无限,但也依然蕴含着极高的风险。当公众的目光再次巡视那些并购后的企业时,很多光环已渐次消失,待价而沽以再次“出嫁”者也不在少数。这其中,有TCL的“一声叹息”,有明基的“壮士断腕”,也有格林柯尔的分崩离析。为何众多如此美满的“婚姻”却短暂地走向“坟墓”,“白头偕老”的誓言为何在一场风花雪月的故事之后已是“同床异梦”。并购给企业注入活力,带来机遇,同时也给并购企业带来新的风险。那么,并购完成后,必须对所并购企业充分、全面、有效地进行整合,才能规避和降低一些风险和压力。可以说。没有成功、有效的整合就不会有成功的并购。  相似文献   

17.
《国际融资》2014,(6):18-21
尖端制造行业的企业并购更多的属于纵向并购,该行业的并购整合的目的更多的是倾向于真正实现技术创新与合作,同时围绕产业链上下游而进行的并购交易。这会显著地提高企业的技术能力,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请看汉鼎咨询深度分析:  相似文献   

18.
薛波 《中国外资》2011,(4):158-159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外国资本市场对中国企业和中国市场的关注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一直处于持续升温的状态。这其中最典型的一个表现就是越来越多的外资开始对中国的企业进行并购,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大型企业开始在悄无声息的过程中变为外国的企业。企业并购是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的产物,它的存在有着自身的合理性。但是没有监管的并购则会对本国的企业、经济发展带来负面的消极影响,在新时期,我们必须重视对外资在中国并购中国企业的预警和监管。  相似文献   

19.
刘素 《中国外资》2009,(2):88-89
本文基于公民企业的社会责任视角研究了外资并购领航企业这一新趋势。外资并购中国企业领航企业既要得到政府的进入许可,又要得到社会准予的非正式许可,因此应该对这种并购行为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价。只有自觉地承担起公民企业的责任,采用伦理、环境和社会责任的最高标准来经营企业,企业才有可能持续的成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当企业并购在形式上完成后,并不意味着新的企业就会顺利发展,并购成功的重要标志是企业并购后能否重新焕发出活力,在市场竞争中重新获得优势,而要做到这点,企业不仅仅靠“硬件”的整合是不够的,“化整合”的成功与否往往直接影响着企业并购的成功,据统计,在全球范围内,资产重组的成功率只有43%左右,在那些失败的重组案例中,80%以上直接或间接起因于新企业化整合的失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