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我国现行地方税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地方税概念不明确;地方税结构不合理,主体税种不突出;地方税税源贫瘠,影响了地方政府的职能发挥;税制内外有别且不统一,不利于企业间的公平竞争;税权财权不统一;立法层次不高,法制建设滞后.改革设想:合理确定收入规模与税收负担;科学合理地划分税权;改革与优化地方税制结构;构建科学、规范、合理的地方税体系.  相似文献   

2.
随着2016年5月1日"营改增"的全面扩围,营业税最终被增值税取代,退出历史舞台.营业税虽是共享税,但因其在组织地方财政收入、稳定地方收支水平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成为地方税的主体税种."营改增"政策作为结构性减税的重要措施,其减税效果十分明显,但同时对地方财政收入增长产生的压力也不容小觑,这就使得"营改增"后重构地方税主体税种显得十分必要.同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财税体制改革赋予了"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的战略地位,这也给我国地方税体系改革提出了新要求.本文以"营改增"为契机,在分析我国现行地方税体系的基础上,围绕"营改增"对我国地方税体系的影响,探讨我国地方税体系重构问题,通过研究,本文认为:构建混合型地方主体税种模式将是我国地方税制体系建设的主要方向.主要做法为:将当前增值税"五五分成"共享模式改为"按行业分配为主、比例分配为辅"的方式;企业所得税领域应逐步降低地方政府分享比例,个人所得税领域积极探索实行税基分享模式;财产税领域应继续推进房地产税改革,培育其成为地方稳定可靠的税源.最后,本文从完善地方税收法律体系、合理划分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地方主体税种模式构建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力求在营改增背景下对我国现行地方税体系研究方面提供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1994年分税制改革初步建立了地方税收体系及制度。然而,我国地方财政收入规模较小,不能满足支出需要,主体税种的缺失和税收立法权的过于集中,影响地方政府正常履行职能。完善地方税体系对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理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保障财权与事权的统一有重要意义。对此,应该开征财产税、遗产税、赠与税,改革个人所得税,清费立税,给予地方政府一定税收立法权,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地方税收体系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地方税收管理权限过于集中于中央、地方税收入规模偏小、主体税种不突出及共享税比重过大、对内对外税政不统一、受政府性收费直接影响等。应合理调整中央税与地方税种划分,进一步确立地方税主体税种,推进地方税制改革。  相似文献   

5.
蔡昌  黄雯睿 《财会学习》2014,(10):52-56
正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首次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首次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财政收入是国家实现其职能的前提和保障,因此,拉开国家治理现代化改革序幕的任务应当由财税改革来完成。本文将从国家治理的视角探讨地方税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完善地方政府治理职能为目有针对性的提出地方税的改革原则,建立一个规范、公平、合理、形成一个崭新的地方税体系。一、地方税功能定位及其与国家治理的关系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将国家分  相似文献   

6.
刘仁济  杨得前  孙璐 《财政科学》2021,69(9):11-21,28
"营改增"后,地方税主体税种的缺失,加剧了地方税体系建设过程中"地方收入下降,缺乏稳定、可靠税收收入来源"等一系列矛盾的激化.2019年《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后调整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改革推进方案》的出台,明确了消费税"后移征收环节并稳步下划地方"的定位.此背景下,本文立足于探索地方税主体税种选择的消费税改革方案,通过探讨培育其成为地方税主体税种的不同方案,深入分析消费税成为地方税主体税种以及地方税体系建设的可行性.首先,本文梳理了代表性国家地方税主体税种设置及消费税制运行的经验与启示.其次,归纳总结了地方税主体税种应具备的基本特征及基础条件;辩证地剖析了现行消费税成为地方税主体税种的有利条件和限制性因素.本文认为,目前来看,消费税在短期内还难以成为我国地方税主体税种,但可以通过改革现行消费税制,使其成为地方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后,提出了通过消费税改革助力地方税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7.
英国是财权、事权高度集中的单一制国家,以"四不"原则设置地方税基,按以支定收原则确定地方税收规模,家庭财产税是其地方政府唯一主体税种,税收预测体系科学、可靠性较高。日本也是单一制国家典型代表,税权集中、事权分散是其主要特征,按受益和税种属性确定地方税源,并对纳税人实行分类管理,此外日本地方政府以法外税的形式获得了适当税权,其税收预测机制也较科学、健全。与我国当前地方税相较,英、日两国在税基选择、收入规模确定方式、主体税种选择标准及财权确定依据方面均不同,两国的税收预测能力、税收征管效率也优于我国。基于此,提出重新构建我国地方税体系的建议:整合政府间事权,构建以消费为税基的地方税体系;培植房地产税、资源税为地方主体税种,合理、科学确定地方税收规模;适当赋予省级政府一定税权,逐步建立健全税收收入预测体系,并完善税收征管制度。  相似文献   

8.
《税收研究资料》2000,(5):16-22
1994年以分税制为主要内容的财税改革实施以来,对确保财政收入和适度调控经济运行,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分税制改革把立足点着重放在中央税上,注意了中央的集权约束机制,搁置了地方税改革,地方税调控职能和保证地方财政收入的职能受到制约。如何从我国经济发展实际出发,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要求构筑规范和科学的地方税体系,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9.
正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是当前经济社会改革的最强音。重构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建立完善的地方税体系是规范政府与市场、中央与地方关系的重要支撑和保障。"营改增"的加速推进倒逼分税制和地方税改革,当前我们已进入分税制和地方税系重构的历史关口,直面地方税系重构的重大问题,科学选择地方主体税种,建立合理、稳定的地方税体系迫在眉睫。地方政府是公共服务的主要提供  相似文献   

10.
正1994年分税制改革在确立中央和地方财权与事权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当前的分税制结构。按照现行分税制的安排,地方税收收入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共享税部分,包括个人所得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营业税;二是纯粹地方税部分,包括契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船税和烟叶税。地方财政收入很大一部分要依靠共享税,尤其随着"营改增"的推进,重新培育地方主体税种,构建新的地方税体系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消费税制改革趋势与地方税体系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志勇 《涉外税务》2014,(3):6-11
消费税改革需稳定税负,保留其筹集财政收入的功能。消费税调节功能的发挥应考虑其实现机制问题。消费税的征收范围的确定应与消费升级相适应。"营改增"之后,消费税仍然不能替代营业税作为地方主体税种的地位。从数量上看,在零售环节征收消费税的收入规模与营业税可大致相当,但消费税主要来自于烟、酒、油、汽车的现实决定了地方政府不能依靠这样的收入结构。在目前税制格局下,地方税体系的完善问题应主要通过增值税和消费税的共享来解决。  相似文献   

12.
不同层级政府间的权责分配是多级政府财政体制的核心问题。随着我国政府间财政关系改革的推进,事权与支出责任的涵义逐渐清晰,但政府间税收划分的调整并未与事权、支出责任的变化相适应,影响了地方政府公共职能的履行和辖区居民满意程度的提高。未来的改革应遵循税收划分与支出责任相匹配的原则,在理顺政府间转移支付和地方税关系的基础上,用税率分享制替代收入分成办法,实现降低国家治理成本、提高政府对社会成员需求回应性和负责性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房地产税改革将涉及多重收入分配关系调整。作为地方税体系建设的关键性税种,房地产税改革应立足于我国现代财税体系建设的大战略,系统谋划房地产税与地区间财政收入分配改革的一揽子方案,特别是应围绕着增值税改革建立新的横向转移支付制度,保障地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均等化。  相似文献   

14.
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运行以来,对增强中央财政宏观调控能力,增加国家财政收入,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必须看到目前地方税规模较小,地方税体系不够健全等问题,亟待研究解决。 一、现行地方税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地方税的管理权限过分集中在中  相似文献   

15.
消费税的收入归属与其自身特质以及国家财政体制密切相关。当前的消费税改革,在收入归属上仍应坚持中央税的基本定位,其主要原因在于消费税所担负的经济调控功能以及地域税源上的巨大差异。消费税无论作为共享税还是地方税都是地方化的表现,而消费税地方化,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补充地方的财政收入,但同时也弱化了中央的财政调控能力,并且进一步加剧了地区财政不均衡。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变,以及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改革着重强化中央事权的背景下,消费税更加不宜地方化。  相似文献   

16.
王宇 《税务研究》2015,(4):91-96
占现有地方税收入1/3的营业税在"营改增"完成以后将不复存在,单纯通过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或者上收地方政府部分事权的集权思路不能根本解决财力和事权不相匹配的问题,顺应新形势分步确立地方主体税种、满足地方各级政府的合理支出需求才是解决办法。本文尝试从完善税制结构、满足财力需求、符合地方税特征和改革难易四个角度探讨如何构建地方税体系,并以尊重目前的改革进度为前提,以区分改革的轻重缓急为基础,侧重于时间维度提出改革建议,以为参考。  相似文献   

17.
陈颖 《海南金融》2016,(7):84-88
“十二五”时期正是海南国际旅游岛获批以来的五年,海南地方财政收入规模不断扩大,但增速明显放缓.本文分析了“十二五”时期海南地方财政收入的特点,并对影响地方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包括经济下滑、产业转型难,“土地财政”难以为继以及政策性“清费减税”等.地方财政收入增速放缓主要带来三个问题:地方刚性支出攀升,地方财政收支平衡难度加大;地方政府支出意愿扭曲,挤压地方公共产品和服务提供空间;地方偿债资金来源不足,地方财政收支压力长期化.最后本文提出了稳定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的三点建议,包括改变房地产业单一产业结构,遵循量入为出的原则以及盘活财政资金存量.  相似文献   

18.
陈少英 《税收与企业》2001,(8):33-33,35
1994年全面税制改革,在流转税体系中保留了营业税,并对其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营业科以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和销售不动产为征税范围,其调整的对象更加明晰,营业税在我国的税制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的规模仅次于收入规模最大的增值税,在保证地方财政收入稳步增长,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从优化税制结构,完善地方税体系的角度看,现行营业税仍有地一步改革与完善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事权清晰"一词逐渐成为公共管理学和公共经济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高频词,党的十八大也明确提出了"加快改革财税体制,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完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公共财政体系"的目标任务。但已有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财政收入划分层面,却往往忽视了财政支出领域的政府间财政干预或管制,若漠视日益泛化的强制性支出责任对财政预算体制本身产生的较大冲击,不但会使原有的目标难以实现,而且还伴随产生新的财政问题和制度变异。毕竟,筹集财政收入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地方政府支出的需要,不具备支出层面的自治权终将使收入  相似文献   

20.
基本思路迈向国际大都市的上海公共支出及其管理改革实行“双管齐下”的方式,即在对公共支出范围、规模以及结构进行改革的同时,深化公共支出管理改革。公共支出改革实行“由大到小”的思路,即:先做大公共支出规模,在对公共支出范围进行界定的基础上,逐步对公共支出结构进行调整。经过5~10年的积累,最终使公共支出结构得到优化。公共支出管理实行“由小到大”的思路,即:先从具体细小的部门预算改革开始,细分部门预算项目,制定各类支出标准,确定部门预算信用等级。在此基础上,对上海市财政预算编制、执行以及监督进行逐步改革。经过5~10具体对策——近期对策1.对公共支出范围作出科学界定。公共支出不以收益对象为标准,而是以社会功能为标准,当前改革的重心应主要放在对卫生、文化以及政策性补贴等具体项目的界定。先从部门界定开始,能退(位)的则退(位),如果一时不能退位的,则从项目界定开始,能退(位)的则退(位),如果一时还不能退位的,则从支出数量界定开始,能减少的则减少。2.在保证现有财力的基础上开拓财政部门可支配财源。争取中央支持,力求使上海现有的地方财力保持基本稳定。同时,加快清理预算外资金,使目前尚未纳入预算外资金管理的项目,全部纳入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