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LGD、IRB和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险的配置和管理是商业银行的职能之一,信用风险是银行业最大的风险之源。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资本监管下的内部评级法是信用风险管理的全新方式,违约损失率(LGD)是内部评级法(IRB)中最为重要和计量最为困难的参数。对IRB、LGD的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发展内部评级法的意义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已经开展了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法IRB系统的研究与实践工作,但是对于我国银行业重要客户群体的小企业,如何运用内部评级法的原理和技术对其进行信用评级管理还需要在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针对县域农村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粗放的现状,本文通过对巴塞尔协议Ⅲ中内部评级法的研究,在充分考虑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实际情况基础上,建立基于CreditMetrics的信用风险度量模型,计算出组合贷款和单笔贷款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从而建立符合该行实际的信用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4.
王莘 《国际金融》2009,(4):65-66
内部评级体系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核心工具,通过客户的违约概率(PD)来体现的客户信用评级是内部评级体系中重要的内容之一,新资本协议和银监会均对其在风险管理中的使用有相应要求。总体而言,客户违约概率(PD)在行业、地区的风险组合管理的作用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债券违约率是衡量信用风险和检验信用评级质量的重要指标.构建以违约率为核心的评级质量验证机制,需要借助历史违约数据.在国内违约数据不足的情况下,为了满足监管要求和完善自身评级体系,评级机构尝试多种方法对传统信用评级方法进行调试和改进.梳理国际和国内违约率统计和应用相关情况,分析以违约率为核心的评级质量验证机制的现状及发展...  相似文献   

6.
新巴赛尔资本协议2004年正式颁布,其中提出的新风险计量方法内部评级法引起了国际银行业的高度关注。本文介绍了内部评级法的主要内容和要求,通过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现行的内部信用评级现状和与西方先进银行的差距,对我国银行实施内部评级法、加强信用风险管理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信用评级是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建立内部信用评级制度,同时采用信用评级机构的外部信用评级,已成为商业银行加强信贷风险管理的必然趋势。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结构调整的新常态下,我国银行对公客户的实际违约率呈逐渐增长趋势,并且与预估违约率的离差也越来越大,内部评级模型估测的准确性逐渐降低。通过对我国经济增长率和公司类客户的实际违约率进行检验发现,实际违约率与经济波动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且实际违约率相对于GDP增长率变化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在建立信用评级的违约概率模型过程中,可以将经济增长指标作为重要的参考因素,或采用较短的经济波动期间来估计违约集中趋势,从而改善银行信用风险评级体系的敏感性,提高评级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评级体系:实践及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皓 《上海金融》2008,(2):48-52
2004年,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出台了《统一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修订框架》(简称《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确定了基于内部评级法的信用风险度量和资本金计算框架,使得内部评级体系作为银行经营管理的主线显得更加明确。在这一国际大背景下,我国大中型银行逐步借鉴国际银行业风险管理实践,加强了信用风险管理,初步建立了内部评级体系,积极准备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内部评级法。本文在把握我国银行内部评级体系建设实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部分银行内部评级体系在违约定义、评级结构、评级方法、评级流程等方面的特点,揭示了其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内部评级法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10.
信贷评级是信贷风险管理的前提,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都采用这一方式管理信贷风险。本文在对国有商业银行当前信用评级方法存在问题和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国有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模型,提高信贷风险管理水平的建议。作者利用贷款历史数据,通过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构建内部信用评级模型:通过因子分析方法构建的模型使评级指标体系更加科学、合理。避免了反映风险信息的冗余与遗漏;聚类分析使评级模型直接与违约概率挂钩。度量风险的准确性进一步提高。论文最后对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使其有效性得到了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