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
随着全球社会经济的发展,资本为追求效益最大化得以在全球快速无障碍的流通。中国和其他各国也纷纷顺应世界经济一体化、资本全球化的发展方向。然而今年世界各地陆续出现的反经济全球化声浪,不但有悖于之前的发展趋势,而且愈演愈烈。因此反全球化产生的原因和如何顺应时代潮流发展经济建设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冷战告终,经济全球化成为热门的论题,一些经济学家对经济全球化赞不绝口,一些经济家则持否定的态度。目前,人们对经济金融全球化存在地截然不同认识,本着重对全球化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供探讨。  相似文献   

4.
经济金融全球化下中国银行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特别是近10年来,随着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规模的不断扩大,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世界各国经济金融联系的不断增强,经济金融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越来越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  相似文献   

5.
《中国外资》2000,(6):11-12
<正> 司马加:中国的全球化方式是什么?无庸置疑,在过去20年当中,中国在改革开放的速度上以及在全球化的进程中都创造了世界记录。因为20年以前,中国同国外的贸易量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几乎为零,现在一下达到了35%。现在中国在吸收外资方面仅次于美国,是第二大世界引资国。任何公司如果宣称自己是世界性的跨国公司,但在中国没有大的举措和大的作为,就不能称之为一个全球化的跨国公司。在过去的5年里,已经有很多中国公司走向海外,并且获得了一些全球化的市场份额。现在中国占世界贸易的总额是3.5%,中国一旦加入世界贸易组织,5年以后,我们相信中国占世界贸易总量将达到7%。当然,随着机遇还会碰到一些挑战和问题。我们现在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这种中国的全球化是否有中国的特点呢?  相似文献   

6.
从经济全球化视角看银行流动性过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怀珍 《中国金融》2007,(14):22-23
银行业资金流动性过剩是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必然现象,从经济全球化视角看银行流动性过剩,可能更有助于对问题的判断和把握。  相似文献   

7.
8.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突出特征,我国的入世即标志着我国已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然而事实证明全球化对每个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带来机遇的同时,也造成了方方面面的负面影响,我们对此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并采取切实的措施来趋利避害,这样才能在全球化进程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9.
10.
11.
一、经济全球化问题 1、经济全球化的基本概念。经济全球化包括四个方面的含义:  相似文献   

12.
13.
14.
2008年1月16日,以“瞰盛世·铸发展·舞新篇”为主题的“IBM论坛2008”在北京嘉里中心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企业负责人、IT专家和学者共聚一堂,从全球化趋势和中国未来机遇的战略高度着眼,从前沿科技和创新实践的深度思考,共同探讨如何实现中国企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以期在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下取得更大成功。  相似文献   

15.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推进,人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新公共金融正是研究如何为应对全球化挑战而融资的一种新理论。本文通过对新公共金融基本分析框架的勾勒,以及对其贡献和局限的评价,展现新公共金融理论的全貌,以期对国家公共政策的制定、经济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17.
18.
詹斯斯 《云南金融》2012,(4Z):17-18
经济全球化是我国目前经济环境的总体趋势,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与国外企业进行交易、合作和竞争。由于不同地域国别的文化差异和营销环境差异,这些企业逐渐认识到了服务营销的关键作用以及服务营销针对不同地域国别的差异,因此,我国企业如何实现服务营销的全球化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曾经是让世界各方兴奋的词语,通过人员顺畅往来、货物自由贸易和资金便捷跨境流动,可以实现大范围内资源要素有效配置和供求高效对接,做大做好全球经济蛋糕,提高世界人民福祉。2008年一场全球金融危机,发达国家认识到虚拟经济过度扩张带来金融泡沫的危害,提出"再工业化",伴随着战略与政策的调整,贸易投资保护主义死灰复燃,逆全球化风潮涌起。  相似文献   

20.
杨英月 《金卡工程》2010,14(11):323-323
随着生产力和交往的普遍发展,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正处于全球化的浪潮中已经是个不争的事实,当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遭遇全球化的冲击,我们应该怎样深刻认识全球化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关系以及如何应对全球化的挑战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成为我们必须重视和研究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