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35篇
计划管理   5篇
农业经济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建立金融安全机制 强化金融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金融运行总体上是安全的 ,信誉度是高的 ,但也有不安全因素 ,随着金融全球化的推进以及我国金融对外联系的不断扩大 ,金融安全问题显得更为重要。本文试图结合实际工作感受 ,对强化金融安全问题作些讨论。一、树立金融安全机制观念所谓金融安全 ,是指一个国家遵循一定的规律和规则 ,通过政府部门的主导和支持、监管当局的监督调控、金融主体的自我调治 ,使金融业保持较强的竞争力和防险、抗险能力 ,总体上处于稳健运行状态。金融安全机制是金融主体、监管当局以及政府三个基本部分的构造、功能、特性依据规定、规则的匹配联动和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
银行业变革崭新而深刻 我国银行业目前正经历着一场崭新而深刻的变革,此次变革大体上说应该是酝酿于1997年的第一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开始于2002年的第二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这次变革不是一次普通意义上的改革,而是银行业由变 化走向变革、由量变走向质变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3.
2007年以来,为防止经济运行由偏快转向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从货币政策来看,先后12次调高存款准备金率,6次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频率之高创下了我国宏观调控的历史记录。这些调控措施的出台是及时的、有力的,方向是正确的,保证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平稳、快速发展。但是,  相似文献   
4.
从经济全球化视角看银行流动性过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怀珍 《中国金融》2007,(14):22-23
银行业资金流动性过剩是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必然现象,从经济全球化视角看银行流动性过剩,可能更有助于对问题的判断和把握。  相似文献   
5.
6.
本文对1997年以来中国银行业改革进行了总结和回顾,指出了这是中国银行业经历的一次本质意义上的深刻变革,体现出了外在与内在同步、主体与多元协调、开放与主导结合、渐进和持续匹配、监管与被监管互动等5个方面的显著特点。本文认为,我国银行业的这场深刻变革意义深远而重大,使得我国银行业整体具有了持续稳健发展的内在基础、外部环境以及良好的潜力和预期。在总结反思我国银行变革的深层因素和经验的基础上,文章得出了今后保持我国银行业持续稳健发展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有着多种功能.从义务教育的经济功能来看,基础教育对经济的作用在于它使受教育者形成现代工业生产所需要的价值、观念、品性及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外币信用卡业务发展很快,但是,通过调查也发现了许多问题.从体制上讲,市场准入和市场监管不配套;从规则上讲,管理原则和管理办法不配套.为此,本文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李怀珍 《中国金融》2006,(15):45-46
银行持续监管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它是银行监管当局通过科学的机制设计和有效的运行系统不断推进监管能力和监管效率持续提升,并以此促进银行业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过程。从外在形式上看,持续监管主要表现为监管行为和效果在时间上的连续;从内在本质上看,持续监管应包括理念先导、目标定向、核心定位、机制定轨、技术支撑、约束纠偏六大内涵。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各个国家的经济、社会更加紧密联系在一起,各国货币政策的相互影响日益加深,尤其是主要经济大国货币政策调整的国际影响越来越明显。目前,中国货币政策的制定实施对周边国家、对亚洲,甚至对世界主要贸易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周边和世界经济环境也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因此,充分考虑、深入分析我国货币政策的国际影响,加强国际间协调合作,更好地制定和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已成为我国面临的一个现实而又迫切的课题。本文就此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