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工具之一,逆周期性是货币政策的最大特点.然而,随着全球经济增速的放缓,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主要经济体央行纷纷采用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例如零利率、量化宽松、负利率等等.直到现在(2020年),以及在可预见的未来,全球货币政策宽松潮仍将继续.不幸的是,在如此超长时间超大力度的货币政策刺激下,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不甚明显,投资需求并未如预期那样得到提升.相反,实体经济的债务问题越积越深,金融市场的堰塞湖水位越来越高.可以说,货币政策逐渐陷入两个陷阱:一个是学界和市场已经比较熟悉的“流动性陷阱”,而另一个是本文将要重点提出和分析的“利率陷阱”.  相似文献   

2.
美国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目标是刺激经济复苏、降低失业水平和抑制通货紧缩,但美国经济的运行却说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无效.研究显示,美国存在显著的流动性陷阱,严重影响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由于流动性陷阱仍然存在,所以2012年12月美国联邦储备银行推出的时间上无期限、规模上无上限的加强版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也必然难以扭转美国高失业和通货紧缩的现实.  相似文献   

3.
从日本经济长期萧条的历史看当前“流动性过剩”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过度扩展的货币政策助推了日本经济泡沫的形成,而过度紧缩的货币政策捅破了日本经济泡沫。日本经济泡沫形成和破灭过程中,政府宏观货币政策的三次重大失误产生了不小作用。造成日本经济长期萎靡不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既有周期性因素也有政策性因素。简单地说,起因在于泡沫经济破灭,但日元升值不是后来整个90年代里日本经济长期低迷的主要背景。日本宏观经济政策失误和经济体制制约是导致日本经济长期萧条的关键所在。文章最后针对人民币升值和流动性过剩的大背景,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李欢丽 《新金融》2013,(8):26-30
美国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目标是刺激经济复苏、降低失业水平和抑制通货紧缩,但美国经济的运行却说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无效。研究显示,美国存在显著的流动性陷阱,严重影响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由于流动性陷阱仍然存在,所以2 0 1 2年1 2月美国联邦储备银行推出的时间上无期限、规模上无上限的加强版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也必然难以扭转美国高失业和通货紧缩的现实。  相似文献   

5.
马尧 《武汉金融》2012,(1):28-30
资产价格泡沫的存在会影响经济的稳定运行,并可能导致严重的金融和经济危机。危机发生时,传统的货币政策在应对可能出现的流动性陷阱问题时存在明显的局限性。本文对资产价格泡沫、流动性陷阱情况下的货币政策应对进行了研究,讨论传统货币政策局限及其对的调整措施。  相似文献   

6.
日本央行提前启动了开放式资产购买措施,显示了尽快实现2%通胀目标的决心,但其会否重蹈历史的覆辙,还是会一举扭转日本经济长期的窘境,值得关注。文章在梳理日本央行长期实施超宽松政策历程的基础上,分析日本超宽松政策的效果,探究其陷入“流动性陷阱”的原因,并从中总结实施超宽松货币政策的经验和教训,以便能更好地理解货币宽松政策的传导机制、效果与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日本上世纪90年代泡沫经济破灭后,陷入战后最严重的萧条时期。日本在这一时期不断调整货币政策,但并没有起到应有的刺激经济恢复的作用,因而这一时期被称为"失去的十年"。然而,日本90年代泡沫破灭后长时间的经济萧条并不能完全归因于货币政策的失误,与世界经济的影响,与其他宏观调控政策的失误,与经济结构等因素都有关系。本文认为日本这一时期的货币政策,虽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但是对日本经济仍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得失成败的启示和借鉴意义也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否正在步日本20世纪80年代的后尘,进入一个流动性过剩的泡沫时代?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短期的货币政策方向,而且对于防止日本式的"繁荣-萧条"在中国重演,实现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货币供求变化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我国货币政策效力下降的原因在于:货币供给扩张受到限制和货币流通速度降低。商业银行和企业行为的变化增强了货币供给的内生性,降低了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力;由于“流动性陷阱”导致了货流通速度降低,使货币供给增加不能相应提高总需求。通过建立一个现代的凯恩斯货市场需求的模型,重新分析了“流动性陷阱。  相似文献   

10.
货币政策应对流动性过剩有效性研究:日本的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日本流动性过剩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货币政策在应对流动性过剩的问题上缺乏足够的有效性,货币政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节流动性,但宽松的货币政策容易制造过剩流动性而紧缩的货币政策却难以吸收过剩流动性,根除流动性过剩仅靠货币政策是不够的,需要进行产业和金融制度的升级和改革。  相似文献   

11.
对于中国出现的“钱荒”现象,学者大都从国际市场影响、外汇管理、利率杠杆等因素来分析.本文从货币流动性的角度探讨了“M2/GDP”较高的水平以及并没有出现拐点的迹象,从而否定了“缺钱”的观点;至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快速增长的“M2/GDP”对消费、居民储蓄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大量增加M2值从而刺激经济转嫁改革成本的方式有着很小的边际效益,反而加剧了流动性陷阱的出现,使货币流通性不足,从而从不同渠道导致了“钱荒”的出现.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1997年,麦金农与大野健一(McKinnon and Ohno,1997)在其著作《美元与日元》中论述了“日元持续升值综合症”。日元的实际升值以及与日元升值相对应的货币政策对日本经济造成通货紧缩冲击,进一步升值的预期使日元资产的名义利率逼近于零,制造了令人恐怖的流动性陷阱,同时延缓了工资的增长。贸易品的日元价格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普遍下降。他们还争辩,80年代中期房地产和股票市场巨大的资产价格泡沫是这种综合症的内生产物。泡沫在1990~1991年破灭后,对日本经济造成的负面冲击与持续至1995年4月的日元继续升值相互混合,从而使日本从1992年至2002年经历了声名狼藉的“失去的十年”。  相似文献   

13.
日本曾深陷"流动性陷阱"而遭遇"失去的十年"。现在,中国经济面临的尴尬局面是企业有流动资金而不进行投资。可以说,中国企业陷入了某种形式、某种程度上的"流动性陷阱"。本文从"流动性陷阱"理论出发,分析我国目前"流动性陷阱"现象的表现、危害,在借鉴美、日两国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应对"流动性陷阱"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孟天娇 《时代金融》2013,(36):152+160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进入萧条期,各国为刺激经济都曾采取降低利率、为本国实体经济增加资本等手段以期达到使经济复苏的目的。由于流动性的持续增加,各国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流动性过剩问题,中国经济也是如此。本文通过对流动性过剩的形成及判定标准进行分析,结合我国经济形势和流动性过剩具体状况,主要讨论2008年经济危机后,我国货币政策在处理流动性过剩问题上的有效性,进一步提出政策建议以促进我国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广场协议”造成日元大幅升值并非日本经济“失去的二十年”的主要原因.日元大幅升值后,日本政府采取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催生了股票和房地产资产泡沫,而资产泡沫最终破灭才是日本经济长期低迷的真正原因.与日本不同,德国政府在“广场协议”后马克大幅升值背景下,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和趋紧的财政政策,主动调整经济结构,使德国经济在结构升级过程中实现了稳定增长.正确解读“广场协议”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对于我国完善宏观政策、推进金融改革并主动调整经济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导致日本经济经历长达13年萧条的根本原因不是汇率升值本身,而是汇率升值过程中的经济货币政策失当、产业结构调整滞后以及传统经济体制对低效部门的过度保护  相似文献   

17.
欧洲中央银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对债务危机与金融危机交织在一起业已跌入流动性陷阱的南欧各国经济没有起到任何作用。追溯20世纪30年代的全球经济大萧条、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及2002年阿根廷债务危机可以发现,僵化的汇率制度只是经济危机的导火索,失衡的财政支出和经济结构才是危机根源。当前,欧元区各国经济复苏只能在紧缩财政支出、改革经济结构和财政预算的基础上,通过货币财政政策合作解决。  相似文献   

18.
杨继生  向镜洁 《金融研究》2020,485(11):40-57
货币政策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引导流动性进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因此货币资金的配置效率至关重要。本文基于交互效应面板分位数回归,测度货币政策对实体企业流动性的异质性效应。研究发现:在样本期内,实体经济流动性配置陷入了资金越充裕的企业越易于获得融资,越易于获得融资的企业资金越充裕的窘境。这种流动性配置的“马太效应”具体表现为,货币政策对尾部企业的支持力度不及头部企业的一半;虚拟经济对尾部企业的“分流效应”高达头部企业的3倍,从而强化了流动性配置的失衡。因此,当前密集出台的一系列普惠政策有助于提升流动性配置效率,进一步完善调控模式的关键在于健全现代化金融体系,增强货币政策的靶向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19.
杨继生  向镜洁 《金融研究》2015,485(11):40-57
货币政策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引导流动性进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因此货币资金的配置效率至关重要。本文基于交互效应面板分位数回归,测度货币政策对实体企业流动性的异质性效应。研究发现:在样本期内,实体经济流动性配置陷入了资金越充裕的企业越易于获得融资,越易于获得融资的企业资金越充裕的窘境。这种流动性配置的“马太效应”具体表现为,货币政策对尾部企业的支持力度不及头部企业的一半;虚拟经济对尾部企业的“分流效应”高达头部企业的3倍,从而强化了流动性配置的失衡。因此,当前密集出台的一系列普惠政策有助于提升流动性配置效率,进一步完善调控模式的关键在于健全现代化金融体系,增强货币政策的靶向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20.
江瑞平 《银行家》2003,(11):106-111
金融系统的高效运行与货币政策的强力推行,曾在战后日本经济的奇迹般高速增长中发挥过决定性作用,以致有一种流行观点认为,战后日本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实质上是一种"金融主导型经济增长".但在20世纪90年代初,泡沫破灭导致日本经济陷入长期萧条后,日本金融业同样也陷入了空前深刻的危机之中.为摆脱金融危机与经济萧条之间的"恶性互动",日本政府和银行推出了一系列力度强大的政策举措,金融系统也付出了不懈努力,从而促使日本的金融运行与货币政策显现出多层面的引人注目的趋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