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农"问题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问题,解决"三农"问题不仅能提高广大农村人口的生活水平,也能促进国民经济全面发展,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分析我国"三农"问题形成的原因,提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途径:推进户籍制度、土地管理和使用制度改革,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农民自身素质,走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2.
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进程中的"三农"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性举措。"三农"问题是工业化题中应有之意,纵观人类社会的工业化进程,在对待"三农"问题上,有许多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和吸收;我国"三农"的特殊性,决定了"三农"问题在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具有特殊重要性;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当务之急是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城镇化和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相似文献   

3.
我国有13亿人口,9亿在农村。农业、农村、农民即"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利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党中央从1982年至今发布了九个"一号"文件,构成了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体系。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党和政府工作重点的思路越来越清晰,特别是新农村建设的提出,表明我党解决"三农"问题已达到新境界。  相似文献   

4.
乔辉 《时代金融》2011,(15):180+203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农业的稳定发展是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本文围绕着"三农"问题,详细分析了"三农"问题的现状和原因,提出了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的种种措施。  相似文献   

5.
一直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农业大国,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由此导致的"农民、农村、农业"问题越来越突出,甚至成为关乎国民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大问题。本文作者将从"三农"问题的表现现状出发,分析我国存在"三农"问题的主要原因,进而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财政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尤其是在少数民族地区,"三农三牧"问题解决的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作为解决"三农三牧"问题的重要环节,做好"三农三牧"商业金融服务,既是党和国家赋予农业银行的历史使命,也是农业银行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本文以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内蒙古自治区为例,结合当地农牧区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及农业银行在当地服务"三农三牧"业务发展的特点,深入分析了民族自治地区的金融需求和金融服务"三农三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有效服务"三农三牧"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7.
乔辉 《云南金融》2011,(5X):180-180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农业的稳定发展是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本文围绕着"三农"问题,详细分析了"三农"问题的现状和原因,提出了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的种种措施。  相似文献   

8.
郑晨曦 《时代金融》2015,(8):215-217
本文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出发,分析了中国大陆特有的"农民、农村和农业问题"市场化、国际化和现代化解决途径,重点对当前积极稳妥解决"三农"问题的路径和前景进行了基于现实的前瞻思考;最后对通过金融创新逐步化解"三农"问题的可行性、紧迫性和可操作性进行了阐述,对最终解决中国"三农"问题提出了全新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三农"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基础,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解决"三农"经济发展问题,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金融在支持发展"三农"经济中处于重要地位,但受诸多因素制约,当前金融支持"三农"经济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被称为"三农"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均衡发展的重要问题。虽然各方面的人士提出了许多解决"三农"问题的建议和办法,政府也不断采取措施,但离彻底解决"三农"问题还差得很远。 "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地少人多,不解决这个问题,"三农"问题永远是不能破解的难题。而要解决农村地少人多的问题,必须改变现在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让大多数农民离开土地,进入第二和第三产业,使土地相对集中,让少数农民拥有大面积的土地,实现大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党和国家大力发展"三农"经济,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出台了许多助农、惠农政策,为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以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为主的金融机构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大力支持和服务"三农"工作,在农民发放贷款工作上不断创新业务品种和抵押担保方式,优化贷款流程,提高办贷效率,使农民贷款问题得到了进一步的解决,有力地支持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从近年实际情况看,农民在贷款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渠道不畅、抵押担保困难、成本高等问题,农民贷款与城镇居民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仍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要有效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必须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都在于"三农"问题,解决当前"三农"问题的关键之一在于解决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问题。本文就从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我国目前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存在的供给总量不足、供给主体责任不明确、供给分配不公平、供需之间不协调等问题,指出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并且在此基础上给出解决当前中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所存在问题的一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13.
乡村振兴是实现"两个百年"伟大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当前在"三农"融资领域,还存在货币传导不畅、有效供给不充分、抵押担保不足、增信机制不完善、利率偏高等问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经济产业发展和农户致富。本文在分析我国"三农"融资问题的基础上,梳理了世界主要国家在解决"三农"融资方面的一些经验,并提出了在政府、金融、社会三个层面共同发力,来解决"三农"融资问题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王小平 《海南金融》2007,(12):54-57
"三农"问题是关系我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三农"工作是我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三农"问题的解决应该包括发挥保险的功能作用.发挥保险在"三农"发展中的作用,有利于减少农业风险,增强农业实力;有利于农村的全面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利于帮助农民解决医疗教育等问题,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同时."十一五"期间国家加大了对"三农"的支持力度,继续增加"三农"投入,为"三农"保险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这对保险业来说是个很好的发展机遇期,应抓住机遇,更好地服务"三农".为此,需要国家、公司和农户的共同努力、各司其职.建立起政府政策主导、多主体市场化运作、多渠道支持、农户自愿参加的"三农"保险模式.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当前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政策举措,经济社会转轨时期的公共财政有其自身的特点,同时也不可避免有许多缺点,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我们要不断探索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对政支农力度,转变和完善政府职能,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让农村能更多地享受公共财政的阳光。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金融能较好的调配资源,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金融产品创新是克服交易成本障碍和缓解交易风险约束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文从金融产品创新的经济学角度探讨我国农村金融产品创新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凭借着诸多优势,在解决"三农"领域一系列问题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能有效推动"三农"创新发展。论文在剖析现阶段中国"三农"领域痛点的基础上,分析各种"互联网+"业态成为"三农"创新发展动能的原理所在,同时研究了"互联网+"促进"三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现路径,最后对"互联网+"推动"三农"创新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农村金融体系的健全和完善是解决我国"_一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手段.我国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事关同家大局,也是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但目前农村金融的现状与服务"三农"的需求还有较大的差距,有必要借鉴外国模式发展我国农村金融.  相似文献   

19.
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具有将商业性金融支持"三农"发展面临的高交易成本内部化的制度优势,适应了我国小农经济向现代农业发展的时代要求,是我国农村金融实现商业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两条腿走路"战略部署的关键一环。本文分析我国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现状,针对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希望以此能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金融改革之路,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尤努斯模式并非中国“三农”问题的治本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尤努斯小额信贷模式尽管在孟加拉国取得一定的发展和成就,但其设计上存在的与生俱来的缺陷,推广过程中出现的重重瓶颈以及独特的运行环境决定了此种小额信贷模式不适合在中国农村大规模推广.中国"三农"问题的解决,不能仅仅依靠小额信贷."三农"问题的根本解决必须依靠农村外部条件的改善,必须把农业发展放到国民经济大格局中,必须把农村进步放到整个社会进步中统筹安排,这样才能真正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