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应收账款在中小企业的企业资产中占据较大比重,在其他可供担保的财产较少的情况下,应收账款质押制度的设立有利于打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作为保证债权人债权安全的有效手段,担保在商业活动,尤其是融资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国的担保法规定了抵押、质押、保证等多种担保方式,并确定多种财产可设立抵押、质押或其他担保。《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下称"《物权法》")的颁布实施,为新型的担保方式——应收账款质押,提供了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2.
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业务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物权法》的正式实施,我国加快了引入动产担保制度的实践,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公示系统的同步上线运行.标志着应收账款将成为信贷融资的重要担保资源。本文介绍福建省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业务开展情况及成效,分析当前开展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业务的制约因素,并提出扩大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业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的“镇江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7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对应收账款质押作出了明确规定,为中小企业融资开创了全新的担保方式。大力发展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帮助中小企业盘活沉  相似文献   

4.
如何化解县域中小企业应收账款质押融资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物权法》的颁布实施,以及《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的出台和登记公示系统的建成运行,为应收账款担保融资和贷款机构业务创新提供了法律保障和运作平台。本文分析了县域中小企业应收账款及贷款需求特征以及县域企业应收账款质押融资难以开展的制约因素,进而提出了促进县域中小企业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刘芹 《金融纵横》2008,(2):71-72
为进一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状况,《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中小企业可通过应收账款进行质押融资,中国人民银行也配套出台《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以规范应收账款质押登记,保护质押当事人和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两者同时于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但从实际运作情况来看,经济欠发达地区银行开展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业务仍存在一定的难度。  相似文献   

6.
2007年出台的《物权法》确立了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公示制度,这大大推动了应收账款融资乃至整个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但是我国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一直难以有效解决。为解决我国信贷实践中存在的中小企业不动产担保资源短缺、动产资源闲置与融资担保难的问题,应尽快学习国外经验,逐渐形成应收账款融资文化,构建高效、安全、合理的应收账款融资网络平台,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业务推广难点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威  史国军  杨泳 《金融纵横》2009,(10):69-70
一、基本情况2007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的《物权法》拓宽了动产担保范围,规定应收账款可以质押,并明确人民银行信贷征信机构为应收账款担保登记机构,为银行办理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业务提供了 法律保证和操作平台。但从欠发达地区来看,至2009年4月末,江苏省泗阳县仅工商银行办理了1笔金额为100万元的应收账款融资业务,其余各银行均未开办该业务,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业务在基层发展推广较为缓慢。  相似文献   

8.
自《物权法》和《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以下简称《办法》)颁布实施以来,可以质押的应收账款范围扩大,质押担保法律框架得以明确,应收账款质押也成为银行信贷资产的法定担保方式。但是,应收账款质押涉及复杂的经济法律关系,要求我们在应收账款质权设定、管理、实现等各个操作环节,要妥善处理某些经济和法律问题,以确保质押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法律形式规定了应收账款可以设立质权,扩大了企业可以担保的财产范围,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成为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的一项新举措,中国人民银行也配套出台了《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搭建了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公示系统平台。但从中小城市发展情况来看,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仍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以沧州为样本,对两年来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业务的信贷实践进行总结,分析了当前制约该项业务发展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推动业务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的风险控制:莱芜案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收账款质押是我国<物权法>在担保形式上的一大创新,对于打通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促进我国金融效率的提高和实体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莱芜市一起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案件为例,对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可能存在的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及化解方式进行了分析,认为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是切实可行、有法律保障的中小企业融资之道.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法律形式规定了应收账款可以设立质权,扩大了企业可以担保的财产范围,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成为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的一项新举措。但从中小城市发展情况来看,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仍处于起步阶段。业务发展过程中的风险的评估及可控性成为制约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业务的关键因素,如何准确把握风险,促进业务发展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2.
2007年3月通过的《物权法》将应收账款列入了可用于担保的财产范围,中国人民银行根据《物权法》等有关法律公布了《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明确了银行办理应收账款质押的操作规程。应收账款质押在法律上得以明确认可,既有利于银行创新业务品种,又有利于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途径,但由于应收账款本身具有不确定的特点也给银行债权实现带来一定的风险。本文在对应收账款质押界定的基础上,阐释设定应收账款质押应该具备的条件,并对这种新型质押给银行业务带来的法律风险进行分析,以期对银行应收账款质押贷款业务面临的风险有所提示,并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3.
李峰 《中国外资》2011,(4):97-97
《物权法》确定的应收账款质押制度是我国担保融资制度的一个重大发展,该制度的实施解决对于解决企业融资难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阐述应收账款质押的必要性、该制度确立的意义和现实运行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意见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应收账款质押制度分析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权法》明确规定了应收账款可以出质,有利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应收账款质押在本质上属于金钱债权质押,与其它权利质押、债权转让和保理不同,有其独立存在的价值。收费权质押有独立于应收账款质押的必要,而不能将其笼统的纳入应收账款质押的范畴,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和《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应收账款质押登记操作规则》设定的登记制度仍存在缺陷,需要完善。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中小企业应收账款融资的需求越来越多,部分地区和银行已开始尝试该项业务,为了规范和促进中小企业应收账款融资,<物权法>对应收账款质押做了原则规定.本文对商业银行开展应收账款融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对业务实践中相似的融资方式或担保方式进行了比较,并对在目前法律环境下如何防范法律风险提出了建议和措施,对商业银行顺利开展应收账款融资业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担保难问题,中国人民银行镇江市中心支行(以下简称镇江中支)创新思路,大力发展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业务。为配合业务展开建立镇江市"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信息系统",并得到了镇江市委市政府和南京分行的高  相似文献   

17.
应收账款质押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收账款质押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或地区企业融资的一条重要渠道。我国现行担保法律无此规定,而现实又有强烈需求。《物权法》首次将应收账款质押纳入到我国法律中,为实践操作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然而,《物权法》仅有两条专门规定,难以解决应收账款质押中存在的全部问题。本文界定了我国应收账款和应收账款质押的概念,明确指出法律意义上的应收账款包括公路、桥梁等收费权,并简要分析了应收账款质押区别于其他权利质押的三个明显特点。在此基础上,有重点地分析了可质押的应收账款的特征、我国公示制度的不足、应收账款质押效力的规定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07年10月1日实施的《物权法》明确应收账款可以作为质押物进行贷款,这不仅拓展了商业银行的信贷渠道,也是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有效途径之一。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公示系统显示自2007年10月1日开始,全国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业务一共发生了146601笔,然而一些地区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业务发展却十分缓慢。  相似文献   

19.
斯华东 《现代金融》2010,(11):35-35
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是应收账款融资方式的一种,是指企业与银行签订合同,以应收账款作为质押品,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和信贷限额条件下,采取随用随支的方式.向银行取得短期借款的融资方式。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是国际上针对中小企业的主要信贷品种之一.可盘活企业沉淀资金.是缓解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难、增强中小企业循环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朱宇 《时代金融》2014,(7X):210-210
2007年10月1日起实施的《物权法》规定允许应收账款设立权利质权,征信机构办理登记设立质权。应收账款质押是解决许多企业融资难的有效担保方式,对于扩大市场主体的融资业务具有重要意义,但我国应收账款质押方面的立法仍不够完善,并且银行开办应收账款质押授信业务的时间尚短,缺乏经验,使得银行面临着较大的法律风险。在实践中,就实现应收账款质权还存在较多的风险,对于风险防范也需要做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