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始于2007-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使银行体系的顺周期性问题进一步引起了银行业、监管层、学术界的高度重视。为了深入研究我国商业银行信贷增长顺周期性的具体特征,检验我国银行信贷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否具有非线性、非对称特征,本文采用平滑转换回归模型(STR),研究了我国商业银行信贷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商业银行信贷增长的顺周期性是非对称的,在经济增长速度比较低的阶段,经济增长的波动对商业银行信贷增长的影响更为明显。本文认为,信用评级迁移、货币政策效应及银行经理人羊群效应的非对称性,是导致商业银行信贷增长顺周期性非对称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我国银行业注重规模的增长而疏于对资本的管理.尽管2004年<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颁布以来,银行业资本约束意识普遍增强,经济资本管理也逐渐纳入考核体系,但是2009年信贷规模高速增长之后,银行业普遍面临资本压力的现状说明,这种以事后考核为核心的经济资本管理方式尚不能有效地进行长期的资本管理.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中国16家上市银行相关数据,运用面板模型分析了资本充足率监管和货币政策利率调控对商业银行信贷投放的影响,并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货币政策收紧与资本监管趋严都会对银行信贷产生负向影响,但是二者的作用方式存在明显区别;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可以直接引发银行信贷收缩,而资本监管标准的趋严无法直接、显著地作用于信贷,必须藉由货币政策变动才能发挥效果。因此,本文建议:应谨慎使用紧缩性货币政策,在其实施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资本监管的交叉作用、合理把握调节力度,从而更好地实现经济与金融的双稳定目标。  相似文献   

4.
随着《巴塞尔协议Ⅲ》的发布和《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的出台,我国逐步加大对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监管力度。在此背景下,本文利用五大国有商业银行2008~2016年的年度数据,建立固定效应变截距模型,研究资本充足率监管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资本监管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规模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我国银行业可持续发展面临重大挑战根据《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指导意见》,我国银行业监管新工具箱的核心监管工具仍然主要是资本和拨备要求。而在信贷规模高速增长之后,2010年我国银行业已进行了大规模外部融资,今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BANKSCOPE数据库中2002-2012年间中国116家银行的相关数据,对货币政策和监管政策对银行信贷行为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也对不同资本充足性监管压力下的银行信贷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货币政策仍是影响我国银行信贷行为的重要因素。在监管政策中,合格稳健的资本持有水平有利于银行信贷增速的提升,其在与货币政策的协调作用中会弱化紧缩货币环境对银行信贷扩张的负面影响,且不同资本充足性监管压力下的银行信贷行为也存在差异,而动态拨备率与流动性比率对银行信贷行为的影响尚不显著。本文不仅剖析了货币政策和监管政策对银行信贷行为的影响效果,也指出两个决策当局为避免政策效果冲突存在政策协调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选取2009-2018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工具变量法(Panel-IV),从规模和结构维度分析我国银行信贷与实体经济增长关系的区域性差异。结果表明:信贷规模对三大区域实体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较大的差异,东、中部地区信贷规模与实体经济增长呈U型关系,西部地区呈倒U型关系;信贷的期限结构、主体结构、币种结构和产业结构对三大区域实体经济增长的影响也存在较大差异。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和银行业,以银行业发展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在未来的几年实施差异化和结构化的信贷政策,可以改善信贷资源服务实体经济增长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随着资本监管在全球范围内的普遍实施,资本充足率成为影响银行信贷行为的一个重要约束条件。次贷危机后,出于宏观审慎监管的考虑,巴塞尔协议提高了银行监管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并主张建立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通过建立监管资本约束下的银行信贷最优选择行为的比较静态分析表明,银行资本金下降或资本充足率要求提高,那么在宏观经济波动时,银行信贷的波动幅度会更大。银行的实际资本充足率与资本监管标准和银行信贷供给对经济波动的敏感性紧密相关,而银行的资本缓冲是信贷顺周期波动幅度的决定性影响因素。该分析表明巴塞尔协议Ⅲ提高资本充足率要求会增强银行资本监管的顺周期效应;在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经济扩张时期要求银行提高资本缓冲数额,是比提高资本充足率监管标准更为审慎和稳健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我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以来迅速增长,获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现代经济的运行是以金融为核心,其对我国经济的调控和支持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金融活动主体的银行业以积极调整信贷结构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在促进区域经济结构优化和复苏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贡献,因此银行信贷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我国经济增长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这些研究基本上是论述各个时期投资效率或投资水平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而研究银行信贷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的文献较少。银行信贷与区域经济增长这种复杂的相互关系在我国金融市场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此外,我国GDP和银行信贷实现了快速并同步的增长。  相似文献   

10.
我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以来迅速增长,获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现代经济的运行是以金融为核心,其对我国经济的调控和支持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金融活动主体的银行业以积极调整信贷结构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在促进区域经济结构优化和复苏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贡献,因此银行信贷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我国经济增长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这些研究基本上是论述各个时期投资效率或投资水平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而研究银行信贷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的文献较少。银行信贷与区域经济增长这种复杂的相互关系在我国金融市场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此外,我国GDP和银行信贷实现了快速并同步的增长。  相似文献   

11.
经济危机背景下银行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从银行业规模、结构和效率三方面对国内外二者关系研究的主要文献进行梳理,研究发现国内外绝大多数学者肯定银行业规模因素尤其是银行信贷对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促进作用,同时却忽略银行负债规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多数国内学者认为垄断性的银行市场结构对我国经济增长不利。当前的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如研究方法不合理,研究角度较为片面,过度重视银行业规模性和结构性因素而忽视效率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韩珣  李建军 《金融研究》2020,482(8):93-111
当前,我国一些非金融企业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从事影子银行业务。本文利用2004-2015年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金融错配程度的提高整体上会提高企业影子银行化规模,并且这种效应仅在金融深化程度较高、经济资源市场化配置程度偏低的地区显著;僵尸企业和盈利性较差的企业,分别受到“利润追逐”和“投资替代”机制的影响,金融错配对其影子银行化趋势的正向作用更为明显。机制检验发现,金融错配水平的上升通过提高融资约束程度从而降低企业实体投资水平,这种效应在资产专用性较强的企业中更为明显;金融错配主要通过融资约束程度和实体投资规模,而非资本回报率渠道作用于企业影子银行化行为。本文研究对于提高信贷资源配置效率,防范经济“脱实向虚”具有较强的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新资本协议》的出台和实施是银行监管历史上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本文认为,《新资本协议》特别是内部评级法极大地提高了资本监管的风险敏感度,将对商业银行的信贷增长方式、信贷结构调整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以及宏观经济运行产生一定的影响。按照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水平和资产质量,无论是实施标准法还是内部评级法都将强化信贷扩张的资本约束效应。我国应慎重选择《新资本协议》的实施时机,避免由此对信贷供给和宏观经济运行造成的负面冲击。  相似文献   

14.
We investigate whether ratings-based capital regulation has affected the finance-growth nexus via a foreign credit channel. Using quarterly data on short to medium term real GDP growth and cross-border bank lending flows from G-10 countries to 67 recipient countries, we find that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Basel 2 capital rules, risk weight reductions mapped to sovereign credit rating upgrades have stimulated short-term economic growth in investment grade recipients but hampered growth in non-investment grade recipients. The impact of these rating upgrades is strongest in the first year and then reverses from the third year and onwards. On the other hand, there is a consistent and lasting negative impact of risk weight increases due to rating downgrades across all recipient countries. The adverse effects of ratings-based capital regulation on foreign bank credit supply and economic growth are compounded in countries with more corruption and less competitive banking sectors and are attenuated with greater political stability.  相似文献   

15.
In this paper, we examine the links among banking supervision, the volatility of financial flows, and economic growth. In particular, we explore whether banking regulation mitigates the adverse effects of capital flows volatility on economic growth. Using cross-country data over four decades, we find that banking supervision promotes economic growth by dampening the negative impact of volatile capital flows. The findings hold for both aggregate capital flows and its various components, and for both its net and gross counterparts, while they are also robust for various indicators of regulatory policies. The results support the argument that bank regulatory policy rules designed to ensure financial stability are beneficial to long-run economic growth.  相似文献   

16.
通过构建模型对2000~2005年我国商业银行风险与资本充足率变化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实施银行资本监管能够促使已达到最低监管要求的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和降低银行风险,但对于达不到监管要求的银行,实施银行资本监管并不能促使其提高资本充足率和降低风险水平.实施银行资本监管不是我国商业银行风险降低的原因,资本监管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银行中会失效.市场及投资者并不因为银行资本充足率变化而对上市银行的收益或价值的评价产生变化.改革我国商业银行产权制度、建立显性的存款保险制度、加强市场约束是我国商业银行降低风险、提高资本监管有效性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通过构建模型对2000~2005年我国商业银行风险与资本充足率变化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实施银行资本监管能够促使已达到最低监管要求的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和降低银行风险,但对于达不到监管要求的银行,实施银行资本监管并不能促使其提高资本充足率和降低风险水平。实施银行资本监管不是我国商业银行风险降低的原因,资本监管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银行中会失效。市场及投资者并不因为银行资本充足率变化而对上市银行的收益或价值的评价产生变化。改革我国商业银行产权制度、建立显性的存款保险制度、加强市场约束是我国商业银行降低风险、提高资本监管有效性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韩珣  李建军 《金融研究》2015,482(8):93-111
当前,我国一些非金融企业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从事影子银行业务。本文利用2004-2015年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金融错配程度的提高整体上会提高企业影子银行化规模,并且这种效应仅在金融深化程度较高、经济资源市场化配置程度偏低的地区显著;僵尸企业和盈利性较差的企业,分别受到“利润追逐”和“投资替代”机制的影响,金融错配对其影子银行化趋势的正向作用更为明显。机制检验发现,金融错配水平的上升通过提高融资约束程度从而降低企业实体投资水平,这种效应在资产专用性较强的企业中更为明显;金融错配主要通过融资约束程度和实体投资规模,而非资本回报率渠道作用于企业影子银行化行为。本文研究对于提高信贷资源配置效率,防范经济“脱实向虚”具有较强的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我国对影子银行的定义测算其规模,并在此基础上采用2002—2014年的月度数据和结构VAR模型(SVAR)实证研究了影子银行对宏观经济发展和金融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近些年我国影子银行发展规模均以较为平稳的速度增长;影子银行短期内对经济增长有负面影响,但总体来看其发展对我国宏观经济具有积极作用;影子银行发展对我国金融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其规模过度扩张将会增加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弱化其信用中介功能,对金融稳定产生负向冲击效应。最后在总结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