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融论坛》2011,(8):45-51
本文构建了一个不同于传统金融中介理论的模型,分析了投资者情绪变化对证券价格的影响,资产证券化和杠杆的变化对证券价格波动的影响,证券价格波动对银行利润、资产配置及银行稳定的影响。研究表明,在金融市场中,投资者情绪变化将导致证券价格波动,并通过财富效应等渠道对投资者造成财富和心理冲击,使得投资者情绪不稳定,而且银行风险资产...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行为产生的金融风险及相应监管建议,从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行为入手,在微观层次上,分析其对单个银行风险水平影响,在宏观层次上,分析其对金融市场流动性风险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行为降低银行信贷监督水平,增强风险承担意愿,给单个银行的风险水平带来负面影响;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行为产生流动性扩张机制,当外部冲击使投资者信心下降时,金融市场表现为流动性骤然波动;当外部冲击到来时,次级投资者将先陷入混乱,威胁金融稳定,甚至会传染至整个经济体系。最后,给出相应监管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改进现有文献的研究模型的基础上,从微观金融视角研究单个银行机构参与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决策行为及决策效果,从包括资产证券化业务在内的金融产品创新对金融稳定的影响的角度,分析了资产证券化与次贷危机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资产证券化放大了银行的财务杠杆加剧了资产价格的波动,从而影响金融稳定;资产证券化将资本市场、信贷市场和实体经济紧密联系起来,促使资本市场上的波动演变为实体经济的波动;而当银行在危急中获得救助时,并不会增加对实体经济的融资,反而会更加惜贷并倾向于增加其在中央银行的储备资金或持有证券化资产,从而可能导致金融危机演变为经济危机.因此,有效的救市措施应是从资产方处理银行的“问题资产”,而不仅仅是从负债方解决其融资来源问题.  相似文献   

4.
李佳 《新金融》2012,(7):45-50
美国金融危机凸显资产证券化与基础资产之间存在一种价格反馈机制,资产证券化与基础资产的价格可以相互影响,并引起金融不稳定。本文以一个简化的三部门模型为基础,构建了资产证券化与基础资产之间的价格反馈机制,并通过实证分析证明这种反馈机制的存在。本文认为虽然两者之间的价格反馈波动可能会引起金融不稳定,但我们不应摒弃资产证券化的积极作用,而应积极推动资产证券化的发展,使之更好地服务于中国金融体系改革。最后,本文从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资产证券化与基础资产监管机构的构建以及资产证券化评级机构的建立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美国数据为分析对象,建立VAR模型分析资产证券化与金融稳定之间的作用机制。实证发现资产证券化是宏观经济稳定、信贷资源分配和真实利率的格兰杰因果原因,同时,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结果表明资产证券化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促进经济增长和金融系统的稳定,金融稳定亦可以推动资产证券化的合理发展。在不同的经济背景下,政策决策者应该针对资产证券化采取差异化的政策以达到维持金融稳定的目的,并通过加强监管,防止过度证券化可能引发的额外风险。  相似文献   

6.
资产证券化是最重要的现代金融创新之一。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对资产证券化的定义是:将金融市场上原有的流动性较差但有稳定现金流入的资产分类打包,形成金融创新产品再投放到金融市场,并通常由金融机构担保在市场上交易的过程。资产证券化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加速发展,经历了过度虚拟化以后,终于引发了2008年次贷危机。鉴于次贷危机的教训,我国一度放缓了资产证券化试点的推进步伐。  相似文献   

7.
资产证券化是金融市场深化和金融分工细化环境下的金融创新安排,有特定的信用体系做其基础;作为与其它融资方式不同的创新,资产证券化具有特殊的金融特性与内在经济机制,这些特性和机制使资产证券化发挥出信用增强、分散风险、创造流动性等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8.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并导致全球性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次贷危机本质上涉及资产证券化这种金融衍生品。本文对资产证券化宏观经济效应的现有文献进行归纳分析,文章认为,从微观层面看,资产证券化有利于提高金融效率;但从宏观层面看,资产证券化可能对金融体系结构、宏观经济稳定和货币政策有效性带来潜在冲击。政策当局应该重视资产证券化可能产生的宏观经济绩效,协调微观效率与宏观稳定之间的冲突,建立基于金融稳定的货币政策框架和宏观审慎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9.
资产证券化是近30年来世界金融领域最重大和发展最迅速的金融创新和金融工具。通俗地讲,资产证券化就是把缺乏流动性、但具有预期未来稳定现金流的资产汇集起来,形成一个资产池,通过结构性重组,将其转变为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出售和流通的证券,据以融资  相似文献   

10.
葛军 《征信》2016,(10):87-89
作为介于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模式之间的一种金融创新,信贷资产证券化通过把“间接融资”形成的金融产品在金融市场上出售给参与“直接融资”的投资者,不仅能有效盘活存量、提升银行业有效信贷供给能力,还有利于实现信贷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对接,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是对社会融资供给侧的创新和发展.但是,当前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仍然较为缓慢,参与主体受限,操作成本偏高,证券化效益较差,配套法规不健全,因此,必须创新监管体制机制,完善证券化产品结构,扩大资产支持证券交易市场.  相似文献   

11.
资产证券化的宏观经济效应:理论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崎 《新金融》2010,(2):39-43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并导致全球性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次贷危机本质上涉及到“资产证券化”这种金融衍生品。本文对“资产证券化宏观经济效应”的现有文献进行归纳分析,文章认为从微观层面看,资产证券化有利于提高金融效率;但从宏观层面看,资产证券化可能对金融体系结构、宏观经济稳定和货币政策有效性带来潜在冲击。政策当局应该重视资产证券化可能产生的宏观经济绩效,协调微观效率与宏观稳定之间的冲突,建立基于“金融稳定”的货币政策框架和宏观审慎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2.
投资者的保护水平决定了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程度。作为一种金融创新,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投资者保护有其特殊性并开始成为证券化推广阶段的核心问题,试点时期的证券化制度已难以适应此时的投资者保护需要。应重新厘定监管者、金融中介和投资者的角色和功能,并在他们之间进行有效的证券化制度配置,以建立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和价值传承的投资者保护机制,形成可持续自我发展的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  相似文献   

13.
李佳 《浙江金融》2012,(4):68-72,76
美国金融危机凸显资产证券化与基础资产之间存在一种价格反馈机制,资产证券化与基础资产的价格可以相互影响,并引起金融不稳定。本文以一个简化的三部门模型为基础,构建了资产证券化与基础资产之间的价格反馈机制,并通过实证分析证明了这种反馈机制的存在。论文认为虽然两者之间的价格反馈波动可能会引起金融不稳定,但我们不应摒弃资产证券化的积极作用,而应积极推动资产证券化的发展,使之更好的服务于中国金融体系改革。最后,论文从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资产证券化与基础资产监管机构的构建以及资产证券化评级机构的确立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曾杰 《时代金融》2013,(18):247
20世纪70年代初期,金融市场上出现了一种新型的金融衍生品,即资产证券化,由于它具有促进资金流动和分散风险的功能,所以发展较快。但是,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不仅导致美国经济衰退,而且也将矛头指向了资产证券化。本文首先分析了美国次贷危机中资产证券化所出现的问题,然后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完善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几点建议,最后简要阐述了我国资产证券化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罗小华 《云南金融》2012,(3X):120-120
资产证券化究竟如何推动和破坏了金融稳定?这个问题迫切的需要被解决。同时,金融稳定对经济的有效运行具有重要作用,而世界各国既保持经济的健康发展又维护金融稳定已经成为一个理论界面临的迫切的国际国内问题。本文在资产证券化与金融稳定各评估指标灰色关联度分析中得出相关结论,并对两者的协调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资产证券化究竟如何推动和破坏了金融稳定?这个问题迫切的需要被解决。同时,金融稳定对经济的有效运行具有重要作用,而世界各国既保持经济的健康发展又维护金融稳定已经成为一个理论界面临的迫切的国际国内问题。本文在资产证券化与金融稳定各评估指标灰色关联度分析中得出相关结论,并对两者的协调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资产证券化作为近年来金融市场的一次重大创新,在国外发展多年后终于在20世纪末被引进中国市场。自进入中国市场起,资产证券化就以其运作流程的独特性备受国内投资者瞩目,成为中国重要金融创新产品之一。如今在中国经济发展新时代里,资产证券化依旧是广大金融学者研究的重点课题,国家依旧积极试点发展资产证券化产品。本文针对中国国内市场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现状进行评价和分析,总结出目前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8.
资产证券化在创造了市场流动性,满足了消费者和投资者需求的同时也给金融市场的稳定带来了隐患.本文以次贷危机为例说明了资产证券化的过度引致金融危机的一般性规律,并认为资产证券化改变了传统的融资模式,加大了内生流动性收缩的频率和幅度,延迟和放大了风险从而给货币政策调控带来了方向、工具、中介目标选择上的难度.  相似文献   

19.
融资瓶颈限制了汽车金融公司规模扩张和可持续发展.研究证明,资产证券化是解决汽车金融公司流动性的有效途径.我国处于尝试阶段,目前爆发的金融危机对资产证券化提出更高要求,当前探讨汽车金融公司资产证券化问题具有现实意义.本文结构安排如下:首先引入汽车金融公司资产证券化问题;其次结合上汽通用案例分析国内存在的不足;再次从资产证券化操作流程进行理论分析;最后从管理层、汽车金融公司、相关参与主体和金融市场四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黄涛 《中国金融》2006,(20):76-76
快速增长的企业,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资金饥饿感”。“只要有能够在未来产生可预测现金流的资产,就能够实施证券化。”这一流传业界的名言总是使得希望拓展融资空间的人们为之一振。资产证券化,就是将流动性较差的资产予以重新整合,以这些资产作抵押来发行证券,将流动性差的资产赋予了证券流动性,从而增加了资产负债表的流动性,提高资产周转速度,同时分散和转移了资产风险。资产证券化从本质上来说,是调整微观经济主体金融结构的一项金融技术。对投资者而言,资产证券化为其提供了更多的可供选择的新证券种类;对金融机构而言,资产证券化可以改善资产流动性,提高资金周转效率;对金融市场而言,资产证券化为市场增加了新的交易手段,注入了市场活力。2005年,被中国金融界盼望多年的资产证券化终于走上了前台,进入实践操作层面,古川令治先生与张明博士合著、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的《资产证券化手册》一书偏重于业务操作,可谓应时之作,对于中国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发展很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